《蘭心大劇院》:到底要不要推薦?

《蘭心大劇院》:到底要不要推薦?

之前看過的電影,要麼強烈推薦,要麼不推薦,但看完這部《蘭心大劇院》,真是犯了愁,不知道該咋辦了。

婁燁的電影,個人風格非常強。就像是個一直停留在叛逆期的少年,我行我素,各種不服。

感覺得他從沒為票房妥協過,而是一直一根筋地堅持他要表達的東西。至於你看不看得懂,會不會頭暈,想不想吐(手持攝影機一直晃啊晃),那都是你的事兒,跟他沒關係。

PS. 婁燁的手持攝影機看來是扔不掉了,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時代在變,人心在變,婁燁的手持攝影機不會變。聽說有不少小夥伴在電影院都看吐了,不是劇情不好,是鏡頭太晃了,而且不是一時晃,是一直晃。

如果問婁燁,要想表達明白內心的那種東西,就一定要用這種手持攝影機嗎?就一定要讓人看得頭暈嗎?在不暈不吐的情況下,心情愉悅地看完不行嗎?

不行。婁燁肯定這麼說。

《蘭心大劇院》:到底要不要推薦?

之前的兩部——《風中有朵雨做的雲》、《浮城謎事》,都屬於偏文藝的劇情懸疑片,核心點都是在探討人性、情感和慾望。

《蘭心大劇院》:到底要不要推薦?

《浮城謎事》就是小三小四啊、出軌情殺啊什麼的;《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就是官商勾結貪汙受賄啊,因愛生恨報復救贖啊什麼的,就算大家平時經歷的不多,但聽過看過的也不少,所以可看性還是很OK的。

《蘭心大劇院》:到底要不要推薦?

畢竟情感的東西本身就很容易引起共鳴,人性和慾望又是很容易讓人自我代入的部分。

當然啦,鏡頭也是一直在晃,晃得讓人頭暈想吐,但觀看的門檻卻是真的不高。

可以說是人人都能看得懂(也可能是自以為看得懂),人人能聊上幾句(引發話題討論)的那一種。

《蘭心大劇院》:到底要不要推薦?

但《蘭心大劇院》的觀看門檻太高了。

先是非線性敘述

其實單純的正敘或是倒敘,理解起來都沒有難度,偶爾有一兩個插敘,也沒什麼問題。但這種完全打亂時間順序順逆交錯的敘事方式,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很頭疼的。

反正我看一遍是完全不行的,至少兩到三遍,還要做筆記,再借助其他影評人的分析,才能把整件事給串起來。

愛看文藝片的應該有不少是文科生,但要看明白非線性敘述,這個人的邏輯能力要非常強,而邏輯能力強的通常又是理科生。

所以問題來了,來看的基本上都會看不懂(而且來看的本來就不多)。

PS.喜歡非線性敘述的另一個大咖是程耳。

他的兩部代表作《邊境風雲》和《羅曼蒂克消亡史》,都是典型的非線性敘述,非常考驗觀眾的智商和觀察力。

《蘭心大劇院》:到底要不要推薦?

其次是人物關係和事件的複雜性

這個故事發生的時間段,只有六天。

但這六天裡出現了眾多的人物,這些人物從情感糾葛、利益關係、各方代表勢力等方面可以分為七八個類別。

而他們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需要觀眾邊看邊捋順,因為關係捋不清就搞不懂他們到底要幹什麼,這個故事到底在講什麼,只會是看得一頭霧水。

《蘭心大劇院》:到底要不要推薦?

另外,還需要一定的歷史知識和文化儲備。

比如說1941年12月中國上海所處的那個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的局勢是怎樣的,都會對理解劇情產生至關重要的作用。

觀眾不瞭解歷史就不理解劇情,劇中人物不瞭解歷史也會出岔子,給自己搞出麻煩來。

比如說於堇(鞏俐飾)的養父休伯特,他想讓索爾在這次行動中確保於堇的安全,給出的賄賂條件是一本1774年出版的《少年維特的煩惱》。還特別強調,書中有一段尼采的親筆評語。

但他可能不知道這本書的作者歌德和寫評語的尼采都是德國人,並且在二戰期間,尼采跟希特勒啊,法西斯啊,反猶太主義啊,這些都一直牽扯不清的。而索爾作為一個猶太人,一個二戰的受害者,聽到休伯特說這些話,他會是什麼心情呢?

《蘭心大劇院》:到底要不要推薦?

這麼說吧,要想看懂婁燁的這部電影,你得不光數學好,還得語文好,歷史好,閱讀儲備還得夠,不光讀得多,還得讀的雜。

總之你就得個全才,否則可能就是這麼個感覺,像是在讀一篇小古文,每個字都認識,但就是不知道什麼意思。

不然,能把這兩個小時看完,靠的就不是作品本身,而是定力,忍耐力,還有對導演的起碼尊重。

我全看完了,不為別的,就為了寫這篇文章,不然,哪來的臉寫呢,對吧。

《蘭心大劇院》:到底要不要推薦?

上週四的時候還在想,怎麼排片給弄成這樣啊?

那個看起來不怎麼樣(其實還真是不怎麼樣,豆瓣評分才3。8)的《圖蘭朵》一天都十好幾場,《蘭心大劇院》怎麼才兩場啊,而且最早的那場21:55,看完不得12點了,身心疲憊的中年人那個點兒還能意識清醒地安全回家嗎?

PS.貌似電視劇導演拍電影,尤其是這種型別片都失敗了,像是滕華濤導演的《上海堡壘》,還有鄭曉龍導演的《圖蘭朵》。

《蘭心大劇院》:到底要不要推薦?

直到週六白天看完,才明白影院這麼安排,還是很理智的。一天排兩場,一場才仨人。穩賠不賺,排得越多,虧得越多。

真是很佩服這樣的導演,一直在堅持拍這樣的電影,堅持自己的風格,堅持自己的想法,賺不到錢也要拍,他們的內在自我實在是太強大了。

不為別的,就為這點,也挺服的。

PS.還有那個賈樟柯,好像也是這樣,都承認他是好導演,但一直沒什麼票房,很多還沒有機會在國內上映。徐崢也曾在採訪中說過想跟婁燁合作,但又怕婁燁不樂意,覺得他太商業化了。

不得不說,徐崢的商業化路線走得實在是666,票房口碑都okay。

《蘭心大劇院》:到底要不要推薦?

但這部電影導演是用了心的,演員也選得好。

黃湘麗這個名字挺陌生吧,就是這個女演員,扮演了劇中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看這張臉完全是陌生的,但看她的表演很成熟,而且非常有質感。這不應該是一個新人,但確實沒見過,那些7788的娛樂新聞,熱搜八卦什麼的也都沒聽說過。

《蘭心大劇院》:到底要不要推薦?

後來才知道,黃湘麗是一個劇場女王,早已演過很多話劇了。

《蘭心大劇院》:到底要不要推薦?

在她之前,齊溪,秦昊,都是這個型別的,有演技,很純粹,但又對大眾來說很陌生。

《蘭心大劇院》:到底要不要推薦?

鞏俐的演技不用說了,女王級別的,我覺得鞏俐她最大的魅力還不在於她的演技,而是她自身的那種氣場。

有的演員,瘦的時候好看,胖了就不好看了,必須需要維持一定的體型才能夠保留那種氣質。

有的演員演某一個型別很有魅力,但換一個型別就不好看了,比如說靳東。靳東演的小人物就不太好看,感覺入不了戲。

有的演員年輕的時候好看,年紀大了就沒什麼感覺了,演年輕人不像演老年人更不像,很尷尬的一種狀態。

但鞏俐是個例外,非常奇特。感覺她在各個年齡段都如魚得水般的自在,那些中年危機什麼的,跟她似乎都沒什麼關係。

《蘭心大劇院》:到底要不要推薦?

其實她的身材不是很穩定。

有時胖,有時瘦,幾乎從未有過那種標準的,好女不過百的纖瘦體型。因為她本身就是那種比較高壯寬厚的型別。

但不管她胖也好,瘦也好,都不讓人反感,當然啦,也並沒有胖得很離譜過,頂多也就是虎背熊腰了些。但她的這種虎背熊腰,仍然會給人一種嫵媚的感覺,還是會呲呲發電,這個也很神奇。

《蘭心大劇院》:到底要不要推薦?

鞏俐是65年的,今年已經56歲了。

這個年齡其實早已過了充足的膠原蛋白,緊實的面板,純淨的眼神的階段。

但很奇怪的是,鞏俐依然是有魅力的,而且是那種令異性著迷的女性魅力。你看她跟趙又廷的對手戲就很有磁場,一點也不違和或是奇奇怪怪,或是不般配什麼的,都沒有。

《蘭心大劇院》:到底要不要推薦?

蔣欣胖了就沒這麼感覺,郝蕾也沒有,其實她倆也是顏值不錯的,演技也好,但就是胖了之後就是沒了這種感覺。

鞏俐是可以做到千面的。

但不管是哪一面,都可以感受到那種強大的氣場,如果劉曉慶,鄔君梅,歸亞雷,潘虹都湊一塊的話,鞏俐的氣場仍然是可以勝出的。

因為她太有優勢,太多元了。

真是很奇怪的一個人,就這麼一個膀大腰圓,頸紋明顯的人,還這麼嫵媚,啊,amazing!

而對比上面提到的其他幾個,都像是某個東西少了其中某個零件,對的,就是那種缺了點什麼的感覺,但鞏俐沒有,她很完整。

《蘭心大劇院》:到底要不要推薦?

我覺得趙又廷目前為止塑造得最好的角色有兩個。

《蘭心大劇院》:到底要不要推薦?

一個是《致青春》裡的陳孝正,另一個就是《蘭心大劇院》裡的譚吶。

因為這兩個角色,能讓人忘記他是趙又廷。

《蘭心大劇院》:到底要不要推薦?

另外,電影的戲中戲的設定挺有意思的,而且質感也很棒,用了黑白色調的濾鏡,有種看老電影的感覺。

《蘭心大劇院》:到底要不要推薦?

《蘭心大劇院》:到底要不要推薦?

所以看不看呢,自己看著辦吧。

棕媽:

初中英語老師,12歲男孩媽媽;

碼字跟家務,是唯二的解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