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卑怎麼辦?| 為什麼蔣方舟、鄭爽成了“優秀的自卑患者”?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會拿“別人家的孩子”舉例子,可是你知道嗎?

成績好、性格好、懂事又有禮貌的孩子一樣會自卑。

自卑感是指在和別人比較時,由於低估自己而產生的情緒體驗。蔣方舟在參加第五季《奇葩大會》時曾坦言自己是“討好型人格”,《圓桌派》的一期節目中蔣方舟和徐靜蕾的表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個對比最明顯的差別就是四個字——自信程度。

當談到女性該不該結婚這個話題,她們倆的回答是這樣的:

孩子自卑怎麼辦?| 為什麼蔣方舟、鄭爽成了“優秀的自卑患者”?

孩子自卑怎麼辦?| 為什麼蔣方舟、鄭爽成了“優秀的自卑患者”?

一、不優秀,不配活的“優秀自卑患者”

徐靜蕾雲淡風輕、侃侃而談,就像班裡最受歡迎的女生在和朋友聊家常一樣自然。對比之下,蔣方舟就像班裡拘謹、沉默的優等生突然被推上臺表演節目,雖然表現得也不錯,但是人人都能感受到她“放不開”,不像徐靜蕾那樣“有趣”。

蔣方舟二十幾歲,年少成名,從清華大學畢業即任《新週刊》副主編,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堅持。她擁有這一份閃閃發光的簡歷,簡直是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還會不自信呢?

其實不難發現,像蔣方舟一樣“優秀的自卑患者”還有很多,比如鄭爽和林妙可。

鄭爽12歲一個人去外地求學,16歲被中戲、北影、上戲表演系同時錄取,上學期間主演的電視劇在同時段電視劇中收視率第一。這樣一個美麗又優秀的女孩,卻因為自卑而整容、暴瘦、甚至還被曝出有抑鬱症傾向。

孩子自卑怎麼辦?| 為什麼蔣方舟、鄭爽成了“優秀的自卑患者”?

林妙可08年時被全中國人熟知,99年出生的她現在已經出演了多部影視劇。然而長大後的她卻被評論“做作”、“尷尬”,已經是成年人但卻只能像七八歲小女孩那樣去表演。

蔣方舟、鄭爽、林妙可的名氣、收入、外表,都可以秒殺大部分同齡人,但是她們整個人流露出來的自卑感卻深深地印刻在人們心上,甚至變成了她們的標籤。

二、“優秀的自卑患者”是如何形成的?

那麼,蔣方舟、鄭爽、林妙可的自卑感從何而來呢?透過她們的訪談節目不難發現蔣方舟和林妙可有一個

共同之處

——

小時候極少自己買衣服。

孩子自卑怎麼辦?| 為什麼蔣方舟、鄭爽成了“優秀的自卑患者”?

林妙可的媽媽接受採訪時也曾說道:“妙可曾經回來跟我們說她的同學一雙鞋都要4000塊,我們從來沒有給妙可買過貴重禮物,

她的衣服都是我給她買的,不是大悅城就是外貿店,很少超過幾百塊錢。

兩個女孩都是年少成名,家裡肯定不差錢。但是她們卻在最愛美的年紀被執行“艱苦樸素”的原則。很多父母都反對孩子在讀書時把時間精力用在“打扮”上,因此很多乖乖女的審美都很一言難盡。

鄭爽12歲時曾在日記裡寫到,因為自己沒有考到第一名,被媽媽“大罵一頓,天天也不給好臉”,只能每天晚上躲在被窩裡哭。

孩子自卑怎麼辦?| 為什麼蔣方舟、鄭爽成了“優秀的自卑患者”?

很多孩子內心深處的自卑感很大程度上都來自父母。家長們沒有把孩子當做一個完整的,獨立的人。

他們不懂得孩子也需要被尊重和欣賞,不管是從成績還是外表上。有的父母在孩子偶爾成績不好時,態度甚至像變了一個人。這就導致了孩子長大以後,內心深處依然是自卑而惶恐的,於是只能拼命努力去獲得認同。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自卑感是與生俱來的,它從我們無助的嬰兒時期就開始了。但與此同時,自卑也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自卑並不完全是壞事,從某些方面來說,自卑的心理可以促使人們對自身的正確認識,加快對自身缺點的彌補,對自身的成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因此,學會與“自卑感”正確地相處很重要。

有些自卑的孩子特別渴求別人的肯定,甚至不惜譁眾取寵;有些孩子特別自負,以此掩蓋內心深處的自卑。自卑的可怕之處在於,當機會來臨,孩子們很有可能覺得自己能力不夠而放棄,以避免失敗帶來的痛苦。

三、如何正確認識自我、克服自卑心態?

那麼,家長們應該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我,克服自卑心態呢?

孩子自卑怎麼辦?| 為什麼蔣方舟、鄭爽成了“優秀的自卑患者”?

首先避免將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作對比,認為自己家的孩子一無是處。

父母對孩子的沮喪和懷疑會很大程度上摧毀孩子的自信,甚至會造成孩子的抑鬱情緒狀態。

另外也不要走向過度誇獎孩子的另一個極端,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完美小孩”

,這種過譽變成了一種輿論壓力,孩子會感覺自己被“捧殺”,當他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面對別人的誇獎,便無法坦然接受。

幫助孩子獲得自我效能感,不把自尊心建立在攀比上。

競爭和比較的思維方式,難免會讓自尊心受挫和自卑,因為人外有人,總會有人在某方面比自己強。

其實,真正自信的人不是比出來的,真的要比的話,鼓勵孩子多和過去的自己比,

對孩子的每一點進步給予充分地肯定,同時也能夠清醒理智地指出孩子的不足和問題。

孩子自卑怎麼辦?| 為什麼蔣方舟、鄭爽成了“優秀的自卑患者”?

教給孩子學會愛自己和接納自己,對自己更溫和一些,更有耐心一些。告訴他失敗其實是家常便飯一樣的東西,不必因此自責。

在孩子陷入自卑和失敗的痛苦中時,鼓勵孩子給自己列一個清單

,在上面寫上他大大小小的十條優點,擁抱孩子並告訴他其實爸爸媽媽也是“不完美家長”,家人的愛始終是孩子走向自信和堅強的底氣。

最後,用畢淑敏老師的幾句話作為結尾,家長朋友們也可以與孩子分享。

“沒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別人。

是的,我很重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勇氣這樣說。

人們常常從成就事業的角度,斷定我們是否重要。但我要說,只要我們在時刻努力著,為光明在奮鬥著,我們就是無比重要地生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