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東石窟走廊

隴東石窟走廊

沿途隨處可見的石窟

來隴東之前,在《絲綢之路》1998年第六期看到一篇文章,談及南、北石窟寺中間相距45公里的地段,曾是一條古道。眾人大多關心南、北石窟的悠久,很少了解連線兩窟之間的這條古道,此行隴東,踏勘此道,便被列入行程。

出了涇川縣城,一路驅車約十公里,過了南石窟寺不遠處,就是羅漢窟。此窟廢棄很久,依山而鑿,窟窟相通,側身一轉之處,別有洞天。佛像早已殘化,留下諸多念想。同行的人早被山下紅了臉的柿子誘引了去,只剩我一人置身於千年前的香火裡,歷史缺少了記憶,將這些實實在在的遺證拋棄在荒野裡,需要文學的渲染,我知道,歷史缺角的地方,需要文字來填補。

隴東石窟走廊

羅漢寺石窟內廢棄的浮雕

走進石窟中,長期被遺棄的它沒有絲毫的香火薰染與人間煙火。被驚起的野鴿子嚇壞了我們,也嚇壞了自己。我總是想起野豬林魯智深救林沖的景象。石窟幽深,該是當地孩子童年時期捉迷藏的最佳位置,應該陪著這一帶的孩子長大了一批又一批。

隴東石窟走廊

下了山,沿著被霜打過後低頭折腰的草叢走一段路,石窟就在我的左手邊,真實可感,卻又遙不可及。我想象著歷史遺蹟中發生的故事,一幕幕片段在暮秋時節更添蒼涼。

丈八寺窟離它並不遠,穿過涇河,低矮的山嶺中它寥寂地矗立著,佛像只剩一座,早已看不出原來的模樣,只剩泥胎依著山勢站立在哪裡,香火曾薰染過的印記黑在牆壁上,蜘蛛網落魄地掛在上面。

丈八寺小,小得令人懷疑,一千多年的歷史穿梭,為什麼如此厚待這歷史轉彎的角落,保留下如此真實的跡象。丈八寺破敗,舊得讓我們不得不感慨歲月的堅硬。

這兩座石窟僅僅是石窟長廊中的一小部分。

隴東石窟走廊

丈八寺石窟外景

隴東石窟走廊

丈八寺內殘存的佛像泥胎

沿著這條路走,這樣的石窟隨時闖入我們的眼簾。

它們大都是依自然山勢開鑿,以此為點,展開一條千年前的古道。如今看來,在塬面上依稀還能看到長而直的深達六七米的衚衕。在山坡或是溝邊地帶,雖然蜿蜒曲折,卻取南、北石窟最直方向。這是一條連線南北石窟寺的古道。古道雖經歷千百年的歲月,風雨沖蝕,有部分地段或被荒草掩蓋,或陷於溝壑中,或已成為良田,但大多數路段還是仍被今人所使用。

一路詢問當地的村民,都說此道難走,建議我們走高速,省時又省力。然而,就是這條無法與現代化 的高速公路相媲美的鄉級公路,卻掩藏著一千年多來的演變歷程。

從這一路可判斷,當年南、北石窟寺之間道路恆通,車水馬龍,香客商賈往來不絕。此古道所有地區的方圓百里,是沙門僧眾、施主、香客、高人信士敬仰的“香積國”,是達官顯貴眼中的寶地。就以修建的石窟來看,現已發現的有嵩顯寺石窟、王母宮石窟、羅漢洞、丈八寺、千佛寺、太山寺、萬山寺、石嘴石窟、萬佛洞石窟、樂山石窟、石空寺石窟、玉山寺石窟等,可見隴右佛教之空前興盛。

隴東石窟走廊

造就這一切的,或者促成這一切盛況的是當時最高統治者——胡靈太后。隴東佛教興盛的遺證便是石窟,如此石窟林立,離不開這位出身佛教的女性。

公元499年,北魏孝文帝親率大軍抵禦南齊大將陳顯達的進攻,雖然取得了勝利,但這位偉大的改革家也在會師途中病死。正在進行的改革戛然而止,迎接歷史的,是又一個亂世。

孝文帝死後,其子元恪繼位,是為宣武帝。宣武帝繼位時只有10歲,毫無例外,幼君執政,少不了外戚干預朝政。此時的外戚高肇專權,大肆屠殺宗室諸王,北魏統治階層內部又一次開始出現裂痕,此後登上皇位的是年僅6歲的孝明帝元詡。元氏宗室諸王在任城王元澄的策劃下,謀殺了權臣高肇,由孝明帝的母親、太后胡氏臨朝聽政,這就是北魏歷史上另一位非常有名的太后——胡太后,也稱靈太后。

作為北魏政權舞臺上頗有影響的政治人物,她“臨朝聽政”達十三年之久,她“位總機要,手握王爵”,“臨朝聽政,猶稱殿下,下令行事。後改令稱詔,群臣上書曰陛下,自稱曰朕……親覽萬機,手筆決斷。”在北魏晚期的政治生活中扮演過極為重要的角色。

拓跋鮮卑建立的北魏政權,除了改革大家馮太后,胡靈太后也算是極為重要的一位領導人物。縱然她遠不如馮太后推行漢化,改革有方,但在北魏後期,她的存在也為北魏政權畫上了重要的一筆。

還是中國式的母題,但凡偉大的人物出現,都會有相應的神話傳說做鋪墊。胡靈太后亦不例外。傳說她降生之際,紅光四射,其父武始伯胡國珍為此倍加關愛,自幼教她習琴棋書畫,更兼經史子集。至女長成,順利應詔入宮為承華世婦,以其麗姿天生得受宣武帝寵幸。

彼時,北魏王朝乃塞北鮮卑拓拔部建立,深知中原諸朝不斷出現外戚專權,干政亂國之事,所以後宮中立下一個規矩:“後宮產子將為儲君,其母皆賜死。”在“子貴母死”制度下,太子的生母會被賜死,因此六宮嬪妃都暗中向天祈禱,但願生諸公和公主,卻不願生子為太子。胡氏妊娠期間,後宮中與她要好的嬪妃都勸她服藥墮胎,因為皇帝還沒有兒子,倘若胡氏生了男孩,一定會被立為太子:“生兒居長,必為太子,而生母則必死無疑!”但胡氏不為所動,不久果然生了一個男孩,卻一反常態,並沒有因此而被賜死。也正是這個男孩,成為胡氏登上北魏政權舞臺的資本。雖然有學者研究過,為什麼偏偏她能在生了太子後僥倖而生,是什麼原因讓她躲過了被賜死的命運,但是到現在也沒有一個值得信服的解釋。

宣武帝死後,其子元詡立孝明帝,胡充華成為太后,臨朝聽政。她外結元氏諸王,內拉權臣,委胡氏親屬以心腹之任,終於初步穩固了她的統治地位。胡太后既重文治,又精武功。在西林園中,太后“自射針孔,中之。”對南朝蕭梁的壽陰一戰,太后親自指揮部署,正確用人,捷報頻傳直至大獲全勝。這些行為都使得其在文官武將中的威望大起,與此同時,太后亦取信於民,減少勞役,勸農賑濟;推行撫卹百姓、將士的政策;法律取信於民,正確發揮“訴訟車”制度的作用。

她自幼出生佛教信徒的家庭,待她掌握朝政後,大力推行佛教,使北魏晚期佛教盛極一時,洛陽龍門石窟的營建也於她統治時期達到高潮,她的故鄉甘肅隴東,也在她的支援下興建了許多石窟。

隴東石窟走廊

眼前隴東的這些石窟,都是在她“上行下效”的影響下,興盛而起。如若不親臨此地,便無法感受當時的盛況,即使歷史變遷,時光飛逝,留下的僅僅是當年繁盛的遺蹟,就此依舊能想象出胡靈太后攝政時期,隴東佛教的興盛。

靈太后執政期間的功過是非很難定論,雖然她執政有方,但其私生活的淫亂也在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她青春居寡,喜好物色“面首”,和叔伯兄弟、親信侍臣多人有過姘居。在其執政期間,北魏的吏治迅速腐敗。

隴東石窟走廊

臨朝攝政的胡太后,對各級官員腐敗之行從不嚴加約束,在這樣奢侈腐敗的上層統治之下,六鎮起義一爆發,拓跋氏政權頃刻崩潰,胡太后被判將爾朱榮裝入竹籠沉入黃河。可悲的是,對於她的宣判詞,並不是歷數她執政時期的功祿與罪惡,而是:“聽說你眷戀男色,就讓你陪伴河神去吧!”

這樣的話,對於當年權傾朝野,功過難定的胡靈太后來說,該是絕大的諷刺了。世事的變化,真讓人湧出哭笑不得的感受。

而古道上香火興盛的石窟,卻因了她的推動,永遠地停留在歲月裡。沿著石窟長廊驅車前行,想起這位風華絕代,不甘寂寞的皇太后,不知該如何言說,語言如此蒼白,擦肩而過的農田卻在深秋裡依舊掙扎向上。

隴東石窟走廊

緩緩而流的涇河,見證過往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