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影像凝縮歷史,用細節刻畫真實|淺析電影《我和我的祖國》

《我和我的祖國》是由陳凱歌擔任總導演,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甯浩、文牧野聯合執導的一部劇情片。影片以板塊式的結構串聯講述了《前夜》、《相遇》、《奪冠》、《迴歸》、《北京你好》、《護航》七個相互獨立的故事。

影片選取了自祖國建立七十週年以來既具有歷史代表性又具有全民記憶和情感的故事題材,用影像凝縮了祖國七十年的發展歷程,在祖國的七十歲生日之際,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和祝福。

用影像凝縮歷史,用細節刻畫真實|淺析電影《我和我的祖國》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海報

一、 用影像凝縮歷史。

七十年,不及祖國一次眨眼,但卻可能是它人民的一生。

影像作為當下大眾傳媒使用的最為廣泛的傳播手段之一,具有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的獨特優勢,

能夠將祖國七十年的發展歷程和對小人物群像的刻畫凝縮排兩三個小時的聲畫之中。

1、 對聲音和畫面的藝術化處理。

1911年,義大利詩人和電影先驅者喬託·卡努杜發表了《第七藝術宣言》,將電影第一次宣稱電影是一種藝術,是一種綜合建築、音樂、繪畫、雕塑、詩和舞蹈這六種藝術的"第七藝術",我認為除了對內容強大的包容性之外,能夠對電影最主要的兩個元素即聲音和畫面做藝術化處理,也是使得電影能夠成為一種藝術的重要原因。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

要凝縮歷史,首先得先還原歷史

這種影像的還原主要是透過場景的搭建,燈光、服裝、道具的運用,後期的畫面調色來實現

。影片中的七個故事是按時間順序串聯起來的,所以從最後一個故事《護航》到第一個故事《前夜》,歷史感得逐漸遞增。

以《前夜》為例,故事發生在的是開國大典的前一夜,管虎導演不論是在取景,燈光,還是在服化道的設計上都傾向於紅,橙,黃,綠等暖色調,

尤其是大量暖黃色燈光,橘黃色軍裝,大紅色旗幟的出現,讓影片呈現出一種泛黃的老照片式的懷舊感。

用影像凝縮歷史,用細節刻畫真實|淺析電影《我和我的祖國》

大量暖色燈光讓畫面充滿懷舊感

此外,導演還有意的讓畫面的調色具有一種老膠片的質感,並在段落裡透過修改畫面的尺寸來模仿一些珍貴的歷史影像資料,那種上個世紀的滄桑感便撲面而來。

用影像凝縮歷史,用細節刻畫真實|淺析電影《我和我的祖國》

畫面尺寸裁剪調色後像歷史影像資料的感覺出來了

而故事背景就在當下的《護航》則截然不同。《護航》講的是飛行員,講的是戰鬥機,

這個時候軍裝是藍色的,戰鬥機是藍色的,天空也是藍色的,在這冷峻的色調裡,戰鬥機充滿了科技感,飛行員們乾脆利落的動作則顯得英姿颯爽,兩者相輔相成,渾然一體,他們就像時代的先鋒,霸氣、銳利。

用影像凝縮歷史,用細節刻畫真實|淺析電影《我和我的祖國》

戰鬥機和飛行員氣勢非凡

在畫面向來吸引了觀眾絕大部分注意力的情況下,聲音就顯得格外“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了

。但只有聲音處理的好了,才能使觀眾達到這種 “心已經被偷走了卻渾然不覺”的效果。《前夜》里人民群眾自發捐鍋碗瓢盆時熙熙攘攘的吵鬧聲、林治遠爬上旗杆時耳邊呼嘯的大風聲、拉繩人“快到六點了”即將破音的嘶吼和空曠的迴音、時而舒緩,時而緊張的背景音樂,還有那每一個腳步聲、喇叭聲、碰撞聲都在

讓我們不知不覺的入戲,讓我們跟著哭跟著笑,跟著緊張,跟著鬆口氣……

用影像凝縮歷史,用細節刻畫真實|淺析電影《我和我的祖國》

電影裡群眾捐物場景截圖

在每一個鏡頭的有意安排下,我們每一個人都成為了故事裡升旗的林治遠,拉訊號的鼕鼕,得病的高遠,我們慢慢的完全踏進了那個螢幕裡的世界,那個時候,我們不知道哪個世界才是真實,哪個世界才是虛幻,哪個人是主人公,哪個人是自己了。而這一切,都是畫面和聲音的陷阱,它們先是偷走了我們的眼睛和耳朵,然後又俘虜了我們的心,直到我們完全淪陷進去。

2、 對故事節奏的把控。

影片一共兩個小時三十四分二十八秒,講了七個故事,跨越了七十年。那麼平均每個故事就是二十二分四秒,跨越了十年。

其實時間越短,故事就越難講好,也越難拍

。短短二十來分鐘,就得包含一個故事的起承轉合,既要交代清楚人物的背景和人際關係,還得推動故事從開端走向高潮再走向結局並且自然而不突兀,這就對導演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用影像凝縮歷史,用細節刻畫真實|淺析電影《我和我的祖國》

《我和我的祖國》導演合影

在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裡,我個人尤其喜歡《前夜》和《奪冠》兩個版塊 ,這兩個版塊的故事性都很強,

且管虎導演和徐崢導演對敘事節奏的把控都建立在充分把控觀眾心理的基礎上,起起伏伏,扣人心絃。

且這兩個節奏明顯的故事版塊和其餘幾個節奏較為舒緩的版塊交叉在一起,也形成了整部影片的節奏,不至於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

但也正是因為時長的限制,讓有些板塊的故事顯得美中不足。

比如爭議性最大的《白晝流星》版塊,兩個少年只因為見證了一次“白晝流星”,聽說來的故事卻突然像信仰一樣刻在了生命裡,讓他們迴歸到正途。我個人也覺得人物的轉變有點不太真實,有點牽強,符號化特徵比較明顯,雖然故事也是聚焦於小人物的生活,但是依然沒有逃出宏大主題的束縛。

用影像凝縮歷史,用細節刻畫真實|淺析電影《我和我的祖國》

兩個少年心境轉變後決定留下

二、 用細節刻畫真實。

一部歷史人文題材的劇情電影,最重要的也是最難的一部分,就是它的細節。

因為涉及到歷史,真實便尤為重要,這種真實不同於那種即便虛構,也能讓你認同它可能真實存在的真實,比如《盜夢空間》,甚至是《復仇者聯盟》,那種真實是故事上沒有邏輯上的漏洞,而歷史的真實,在於對過去的忠誠,故事可以是編的,但它的背景一定是現實存或者存在過的。

1、道具帶來的現實真實感。

在《奪冠》裡,徐崢導演還原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上海。老上海的弄堂,鍋碗瓢盆,布衣,窗簾,舊電視,老式天線,蒲扇,腳踏車,竹椅……

看到這大部分已經作古的一切再一次出現在你眼前,你會真的感覺自己回到了那個時候的上海。

用影像凝縮歷史,用細節刻畫真實|淺析電影《我和我的祖國》

老上海弄堂場景還原

拍攝《白晝流星》單元時,陳凱歌呼叫戈壁灘工作車、道具車加上軍車共百餘輛,浩浩蕩蕩在戈壁上建起劇組。該單元的工作人員組成“影視科研小組”,觀看大量素材,熟悉返回艙不同的狀態,同時多次前往國家航天博物館進行測算。最終,創作者和當時事件的親歷者一道,

在蒼茫的敦煌戈壁上1:1還原出當時的情景。

用影像凝縮歷史,用細節刻畫真實|淺析電影《我和我的祖國》

戈壁灘返回艙場景還原

道具帶來的現實感,是儘量讓觀眾在視覺資訊層面感覺到真實。

2、表演帶來的情感真實感。

看一部電影,不僅要讓觀眾感覺到視覺資訊真實,還得讓觀眾感受到情感資訊真實。而電影情感的真實感更多的是透過片中人物的表演來實現的,因為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看電影的時候,觀眾就成為了“劇中人”,就成為了片中某個角色。

在張一白導演的故事版塊《相遇》裡,為了更好的接近角色狀態,張譯專門嚮導演張一白申請了十天時間減肥,每天只吃黃瓜,最終瘦了15斤。

而且在這個段落裡,張譯飾演的角色高遠臺詞並不多,他必須透過自己的神情和動作來表達情緒,但是張譯的表演非常細膩生動,將高遠那種想認又不能想認,時刻憂懷祖國的複雜心理展現的淋漓盡致。

用影像凝縮歷史,用細節刻畫真實|淺析電影《我和我的祖國》

張譯飾演的高遠,眼裡全是戲

七十年的歷史走馬觀花一樣打我們眼前掠過,祖國所有的東西都在變,不變的,是它人民的情懷,是它人民的喜怒哀樂。

作者:不見時與,一個相信文字的力量,一個用文字探索情感,解析心理的文化愛好者,期待下篇文章與您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