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過年是這樣的

好多人不知年是這樣過的。

第一、“管年頭”與最早的眾籌。每年有人管年頭,這個人有專門的稱呼,就叫“管年頭”。管年頭的人是按照村裡輩分輪流的,既然是按照輩分輪流,就和年齡沒有絕對的關係。有的人年紀很大了還沒輪到,有的人正當壯年就輪到了。管年頭的人從頭年臘月二十四開始到次年臘月二十四前,負責整整一年不同節日的村祠堂祭祖的所有工作。臘月二十四是過小年,然後除夕這天過年與新年開門大吉,直到年初四這天祭祖完成,前後整整十天的“大過年”。其中,除夕過年和開門大吉是重頭戲。管年頭的人還要事先按照村裡戶頭收取適當的費用,叫“年頭種”,這應該是很有歷史淵源、也很早的眾籌模式。

第二、看時辰。最重要也是最隆重的時辰有這樣幾個,“拜太公”、“接灶神”、“開門”和“送天地”。其中,前兩個時辰在除夕這天的傍晚和晚上,“開門”的時辰有的年份在除夕零點前,有的年份在年初一凌晨。基本上都在年初一凌晨,常常是熬夜看春晚,過不多久就是“開門”,結束後抓緊睡覺。起床後吃麵條。時辰是很嚴肅的事,都是由這方面擅長的“先生”按照皇曆、農曆生肖年等因素綜合決定的,要具體到幾時幾分。時辰確定後,還要寫在紅紙上,張貼在祠堂牆上,公佈。有時候,某些年份的時辰據說還會與某個具體的生肖犯衝,如果屬犯衝生肖的村民,最好不參加祭祖儀式。“送天地”在年初四。

第三、“開門”有講究。在規定的時辰開門大吉,首先要各家各戶提前從每戶開始各自“開門”,每戶都是有戶裡前兩位輩分最大或者年齡最大的人帶領家人“開門”,其中一個是戶主。然後,如果按照小戶開門、大戶開門(往往是各自分家後的兄弟小戶集中在一起),最後才是村裡祠堂開大門。祠堂開大門,必須由族長和僅次於族長的人帶領村民們進行。這也是最熱鬧、煙花爆竹競豔的時候。

第四、穿新衣。小時候盼過年,不僅有壓歲錢,還有新衣服穿。母親在過年前就給孩子備好新衣服,然後等到年初一起床時,穿新衣服。大人們忙了一年,有的也會給自己添件新衣服。新衣服新氣象,新面貌新進步。

第五、點蠟燭與燒紙。過年的點蠟燭燒紙與平時紅白事不一樣,絕對是和煙花爆竹一樣,屬於最喜慶的象徵。燒的紙有兩種型別,一種捲成長圓筒型,一種折成長扁型,其中後者還要用張細長的紅紙條捆起來,並且有個專門的名稱,叫“素紙”,“素紙”是專門在祠堂開了大門後緊跟的一個“拜太公”環節燒用的。不管燒哪種紙,燒的時候都不能去用小棍子攪翻身,類似於吃魚不要翻身吃一樣。有關蠟燭,大小粗細各異,有時候會出現粗壯得必須用繩子牽拉穩住才行,小小燭臺根本用不了。每一個細分環節都要用一批新蠟燭。最被期待看到的是蠟燭點了以後,燒著燒著出現“蠟燭開花”的現象。蠟燭開花是新的一年中的好兆頭,大喜大吉大利之兆。

第六、掛太公像。有點歷史的村,往往有祖宗畫像。祖宗畫像是村級傳家寶,每年由“管年頭”負責保管好,保管的地方基本上是祠堂某個固定的位置,比如我們村就放在祠堂大匾後面。有的村則是由管年頭的人保管在家裡。什麼時候開始掛太公像?這也是有嚴格的規定的。頭年臘月二十四這天開始掛,直到新年年初四祭拜完畢收起,一共十天,一年365天,僅僅掛10天。

你所不知道的過年是這樣的

(太公畫像)

你所不知道的過年是這樣的

(今年凌晨4:38,祠堂開門大吉)

你所不知道的過年是這樣的

(蠟燭開花,恰好配上“發”和“大吉”,燭心這團圓黑的就是蠟燭開花的“花”)

你所不知道的過年是這樣的

(燒紙儀式也很鄭重)

農村過年規矩多,人也辛苦一些,但是很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