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心未許全消盡,醉聽檀槽出塞聲”——宋遼關係與宋代詩酒文化

宋朝詩詞是繼唐之後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又一個新的高峰,尤其是宋詞,宋朝是古代詞作的繁盛時期,詠酒詩詞在此時佳作迭出,可與唐詩媲美。宋遼交往百餘年間,雙方文化交往不斷,詩酒文化作為其中之一成績不可小覷。不僅遼朝在此交往中出現了一批酒詩詞佳作,宋代的詩酒文化也深受遼朝的影響。出現了專門描寫契丹少數民族生活風情的詩文,展示了當時北方這一強大民族的生活狀態和性格特點。宋代詩詞中更多的注重個人情感的描寫,多愁善感、流連風月、曲道柔腸而缺少唐詩高華渾厚之美、雄健飄逸之風,這一風格的變化深受宋遼關係的影響。

“壯心未許全消盡,醉聽檀槽出塞聲”——宋遼關係與宋代詩酒文化

從詩詞題材來看,此時出現了一大批專門描寫少數民族生活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描寫契丹民族的飲酒詩詞真實再現了契丹民族的生活狀態,使宋詩詞在內容上更為豐滿,使我們真切感受到契丹百姓“行營到處即為家,一卓穹廬數乘車。千里山川無土著,四時畋獵是生涯。酪漿羶肉誇希品,貂錦羊裘擅物華。種類益繁人自足,天教安逸在幽遐”的遊牧生活,還能領略“胡人置酒留連客,頗識峰巒是勝遊”。

“壯心未許全消盡,醉聽檀槽出塞聲”——宋遼關係與宋代詩酒文化

王安石的《北客置酒》:“紫衣操鼎置客前,巾韝稻飯隨粱饘。引刀取肉割啖客,銀盤擘臑槁與鮮。殷勤勤侑邀一飽,卷牲歸館觴更傳。山蔬野果雜飴蜜,獾脯豕臘如炰煎。酒酣眾史稍欲起,小胡捽耳爭留連。為胡止飲且少安,一杯相屬非偶然。”其體現了契丹人接待北宋使者的宴會場面。

趙氏繼後周建立了北宋政權。在趙氏建宋之後,南征北戰,統一五代十國,但此時北方草原上的契丹已不是唐代那個時叛時附的小邦,而是一個雄踞大漠南北,收服渤海政權,囊括燕雲十六州的強大政權。北宋在與遼多次交戰中,屢屢戰敗,不僅未能使之臣服,連原本漢人居住的燕雲地區也未能收回。宋在與契丹對峙中失去了中原王朝的優勢,自然也就沒有唐朝將士縱橫萬里、馳騁疆場、開懷豪飲的恢宏氣勢。這使得宋統治者再無盛唐時容納四海、臣服四夷的雄心壯志,轉而由外塑向內束轉化,專心內政,不再奢求領土外擴,降服四夷。這種時局政策轉化的結果,使北宋臣民心態變得內束而更加註重個人生活情感的描寫。靈動細膩、曲道柔腸,缺少了狂放爽朗之情。

“壯心未許全消盡,醉聽檀槽出塞聲”——宋遼關係與宋代詩酒文化

宋一代名相寇準,力主抗遼的主戰派在飲酒詞中也多愁善感起來: “更盡一杯酒,歌一闕。嘆人生,最難歡聚易離別。”曾以天下為己任而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改革家范仲淹,面對時局,也只能發出“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的慨嘆。一句“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盡顯報國無門的無限傷感,更不免“夜夜除非,好夢難留人睡。明月高樓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壯心未許全消盡,醉聽檀槽出塞聲”——宋遼關係與宋代詩酒文化

北宋開豪放派詞風的大文豪蘇軾,其詞曠達飄逸,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獵》:“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詞中充滿了詞人的豪情,展現著作者內在狂態,要求保衛邊疆、為國效命的決心。而這樣的作品在宋代的詩酒作品中並不多見,這些作品中更多的是對個人情感生活的細緻描寫: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宋祁的《玉樓春》:“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這種花前月下,飲酒枕眠直至春曉的恬適生活的細緻描寫,對酒筵歌席、歡娛風月的流連,與遼人寺公大師的“泰山載斫為深杯,長河釀酒斟酌之”成了鮮明對比。後者雖略遜文采,但豪爽自信,宏括清遠,這種情感在宋人的酒詩詞中相見甚少,與盛唐酒詩詞中的博大、恢宏、毗鄰四海的積極進取精神和唐人灑脫、豪拓、憂國憂民的氣質相比,更是頗顯遜色。

從宋人飲酒詩詞中所反映出宋人對遼金的態度來看,宋人對遼不似對金那樣敵視,詩詞中所表達的情感也有很大差別。這與遼金對宋的政策不同密切相關。金人滅遼以後,繼而南下滅掉北宋政權,掠走徽欽二帝,控制半個中原地區,將南宋趕到東南一隅,親身體驗亡國之苦、背井離鄉的南宋臣民深刻體會到國破家亡的苦楚,因此對金人恨之入骨。岳飛《滿江紅》的一句“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道出了宋人對金人的仇恨。“壯心未許全消盡,醉聽檀槽出塞聲”,詩人陸游在醉酒之時仍不能忘記要出塞報國,將家國之思融入酒中。辛棄疾的“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盡顯詩人報國抗敵的愛國之心,即使在醉酒之時,甚至在夢裡也不忘仗劍擊胡以雪國恥。

“壯心未許全消盡,醉聽檀槽出塞聲”——宋遼關係與宋代詩酒文化

而澶淵之盟後,宋遼雙方基本維持了近百年的和平時期,因此,宋人對遼不似對金那樣敵視,飲酒詩中更多反映的是詩人對北宋朝廷軟弱、建國百年未能收復燕雲的失望之情。北宋朝廷對遼的消極政策,最終只能使出使的使臣留下“白首不堪論往事,清樽只可慰徒勞”的遺憾。宋朝將士雖不乏願報效國家、收復失地之人,正所謂“將軍誓願斬樓蘭”,然而,面對強大的遼朝,積弱積貧的北宋,軟弱的對遼政策,只能“涕淚橫流杯酒間”,最終發出“紫氣劍埋終未試,黃金印大亦何顏”的悲憤羞愧之聲。

除此之外,在出使遼朝的使臣所吟酒詩當中,更多表達的是思歸的急切心情。蘇轍在出使契丹路途中曾過古北口,在那裡正副使四人盡是對“寒生胡月夜無雲”的不適,相互沉浸在“明朝對飲思鄉嶺”的思歸心緒之中。蘇頌更是“腥羶餚膳嘗皆遍,繁促聲音聽自悲”,即使嚐遍遼朝佳餚,也不免對“夷俗華風事事違”的不適而心生悲傷。最終出使使節們不約而同吟出希望早日回鄉對飲的心聲。彭汝礪: “縹緲飛鴻無限意,凋零白草不勝歌。到家正是花時節,酒飲休辭杯數多。”歐陽修:“歸路踐冰雪,還家脫狐貂。君行我即至,春酒待相邀。”蘇轍:“南還欲向春風飲,塞柳凋枯恐未知。”劉敞:“華林雪盡鶯先囀,廣陌風多劃竟燻。我欲還家千日飲,益須釀酒張吾軍。”面對遼國凋零白草,廣陌風多的自然環境,面對弱國使臣的身份,詩人們儘管可能受到禮遇,但仍希望儘快離開,回鄉飲酒賦詩,以從出使的艱辛、心憂國家卻又無力改變的苦悶中解脫出來。這一首首思歸飲酒詩成為詩人們愁苦落寞出使路途中的心聲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