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學的理解 二

接上

每個公式,定律都是一個先驗絕對,是在正確答案出來之前就已經固定存在的規則。這是需要我們去發現的,可以肯定還有無數個先驗絕對需要我們去發現。但它們是各個不同領域裡的,有著不同條件限制的,在特殊範圍內才有效的先驗絕對,不是普遍有效的先驗絕對。

我們就從基素聚集為空間的直觀現象上入手,開始討論普遍性的先驗絕對。這些基素為什麼會聚集在一起呢,它們是不是被一隻看不見的手控制著呢,這隻看不見的手,會不會就是我們要找的普遍的先驗絕對呢。

觀察這個世界,發現物質都是一團團地聚在一起的,有的是一個一個的邊界分明,有的邊界模糊。我們把它們區分開來,把一個一個邊界分明的,稱為“自身”,在這一個“自身”的內部,肯定是各種基素的聚集區,稱為“內部環境”,那這個“自身”以外的區域,就稱為“外部環境”。

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問題,“自身”是一個單獨的個體,“內部環境”是包含在這個“自身”裡面的,還好理解,那“外部環境”有無數個個體,還有個體間的空隙,怎樣來對它們進行描述呢,首先,在“自身”的周圍選擇對“自身”有直接影響的範圍作為“外部環境”,然後,將這個包括“外部環境”在內的空間範圍,稱為整體。

整體=自身+內部環境+外部環境。而整體的這種結構,就是物質聚集在一起的一種先驗的固定形態。這種聚集為整體的結構,從目前能夠了解到的情況來看,對所有領域都是完全適用的,所以假設“自身+內部環境+外部環境”的組合是物質聚集在一起的普遍性的先驗絕對的模型。由於這是基素聚集為空間的固定模型結構,所以稱為“空間結構”。整體=空間結構=自身+內部環境+外部環境。

基素是怎樣進行相互作用的呢,是運動,運動產生時間,時間是運動的記錄。運動是動態過程,但這些運動有很多不同表現,驅使運動的具體法則是數不勝數的,比如有物理運動,化學運動,生命運動,心理運動,社會運動等,探索這些具體的運動法則是各門具體科學的事,哲學上需要用一種靜態的模型來統一描述,這個普遍的靜態模型,我稱為時間結構,“時間結構=公理+定理+組合”,如研究平面幾何的規律就是從找到它獨特的公理,由公理推匯出定理,由一個定理推匯出其他定理,然後依據定理進行具體變數的合理組合,以期得出有規律的因果關係的方式進行入手的;物理,化學,人文等各個領域也有它自己不同的公理,定理和組合方式等,目前大多數領域的公理是人為假設的,有的領域甚至沒有假設公理,只有用經驗形成的習慣性“規矩”,“慣例”等作為規則。假設出整體的這些普遍先驗絕對,就是希望能使各種具體領域的公理的假設有一個大的方向,這將在以後的例項中展現。這裡先交待一下時間結構所要表達的大意,這也是將它假設為一種先驗絕對的關鍵:

1。運動必須要在一定公理定理的法則下,相互作用才能起作用,不然只能永遠是一些不是東西的東西的基素在運動,不能形成這個和諧的現實世界——規則是一定要遵守的。

2。這些法則在他的適用領域及範圍下是客觀的,是死的,不可改變的,但利用這些法則對材料的量,位置,順序等進行變化組合,或者對不同質的材料進行不同比例的混合搭配組合,從而達到不同的功能,卻是自由的,產生出的結果、效果、後果是豐富多彩,無窮無盡的——組合是自由的。

重點——公理定理體現的是必然性,組合體現的是自由性,靈活性和創造性。這為後面論證自然的自在自為,生命的本能而為,人類的自覺而為何以可能,提供了理論依據。

空間結構和時間結構不是單獨存在的,是時間空間化和空間時間化相互糾纏在一起的運動中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時間結構是基素能夠運動起來的法則,它是隻管該怎麼去動的,如果沒有空間結構“自身+內部環境+外部環境”模型事先的方向性規定,那這些基素運動起來就會四處亂竄,是不會聚整合集合空間的。但是,要讓這些實現出來的集合空間保持其穩定狀態的可持續性,就要引入整體的第三種結構,功能結構來描述。

我們用自身+內部環境+外部環境模型來分析整體的功能結構。

自身需要有能量來源,只有從外部環境獲取,自身需要力量動力,只有來自內部環境,另外,不管是內部環境的各個部分,還是自身與外部環境的各個個體,都需要達到力的平衡,能量交換的均衡。通俗地說,其中一個功能是負責協調好內部和外部的各種關係,保證內部和整體的穩定性,是“消耗資源來維持穩定”的關係系統;另一個功能是負責不斷提供資源,以維持關係系統正常運轉,是“想辦法去找到資源給關係系統用的”的生產系統,把兩種功能的系統組合為一個大的綜合迴圈系統,就稱為功能的體系結構。所以,前面兩個系統的應該叫功能的系統結構。整理一下——功能結構分為:功能的系統結構+功能的體系結構,其核心是關係系統和生產系統。體系結構運轉優秀——關係系統和生產系統配合優秀——那自身就有能力對外部環境施加影響。

說到這,插一段感悟,從對這種功能結構的分析來看,人類或者生命整體現在還只是一個關係系統,生產系統缺失,因此整個體系結構十分脆弱。人類只是在拼命使用自然生成的資源來維繫人類社會的穩定,還不能自主創造資源,因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全部資源的來源都是自然環境和這個環境中的生命天然提供的,人類自身並不能用基素創造出生命生存所需的能量樣式,更別說創造出新的適合生命生存的環境了。換句話說,陽光、水和空氣要靠天,食物靠生命自身提供,也就是生命是靠自己吃自己來維繫生存的。因此,以保障系統該具備的創造能量的能力來說,人類和雞鴨,和草木,和泥石目前沒有區別,一樣都是被自然隨機地拋入了恰好可以被動地存在著的一個環境中,一旦環境發生改變,人類和它們一樣,必然會被自然降解為基素而消失。如果人類一直是目前的這種能力的生產系統,可以肯定這種結局只是時間問題。但人類獨有的智慧就是為了改變這一切才生的,要讓智慧發揮出改天換地的功能,僅僅只需要用一個說得通說得透,具備有可操作性的道理來激活出每個人被深埋著的潛能就行了,因為這會將運動方式從自然的隨機性的自在自為方式和生命的競爭適應性的本能而為方式轉向為人的理智慧動性的自覺而為方式,從人類的靈性來看,這遲早會達到的,這裡唯一的問題是——大自然還留給了人類多少時間……

回來繼續我們的話題,空間結構的構架模型,時間結構的法則總管,功能結構的穩定方式的關係我是這樣理解的——由時間結構產生的有效運動規則是世界能夠運動變化和發展的核心,但如果沒有空間結構在冥冥中的先天引導,在時間結構產生的法則下基素的活動就會因為是盲的而無所適從地四處亂串,也就不可能聚整合穩定的形的;而如果沒有功能結構來持續地維持穩定,在時間結構產生的具體法則下基素的活動則是虛無縹緲的,會由於沒有持續的穩定性而毫無意義的,同樣不可能聚整合形的。所以必須要三位一體才能算真正成為了一個完整的整體。

整體=時間結構+空間結構+功能結構=(公理+定理+組合)規則+(自身+內部環境+外部環境)模型+(系統+體系)維持方式

空=一個提供運動的地方。

空是先天絕對的存在,。

基素=是可以組成物質的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單位的物。

基素是先天絕對的存在。

空+基素=產生世界的第一源。

空間=由基素的運動構成的聚集範圍。

整體=具備有相互直接相關關係的若干空間的聚集範圍。

空間結構=自身+內部環境+外部環境=整體中直接相關關係的若干空間在位置分佈上的固定模型=構成整體的先驗絕對。

時間結構=公理+定理+組合=組成單獨物質空間及整體空間的各種材料在進行相互作用運動的固定規則=不同領域內各自的絕對律+組合的自由態=構成整體的先驗絕對。

功能結構=系統+體系=關係系統和生產系統的組合模式=做功+需求+供給=能量的均衡+力的平衡=保障整體持續穩定性的固定模式=整體穩定性的先驗絕對。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