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奇遇人生》,為什麼朴樹不再是你認識的那個朴樹?

​因為《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即將到來,所以最近又重看了第一季,好幾遍。

最後一場音樂派對,朴樹在臺上唱歌,整個人發著溫暖堅定的光芒,給人一種我熟悉的陽光般明媚的少年朴樹又回來了的錯覺。

關於《奇遇人生》,為什麼朴樹不再是你認識的那個朴樹?

為什麼是錯覺呢,因為沒過多久,他就一臉睏倦誠懇地說到點兒了我要回家睡覺了,全場鬨堂大笑,然後他就走了。

關於《奇遇人生》,為什麼朴樹不再是你認識的那個朴樹?

這種話,也只有朴樹能理所當然的說出來才不令人感覺冒犯。不僅如此,還會生出理解之情和保護欲。

關於《奇遇人生》,為什麼朴樹不再是你認識的那個朴樹?

之所以提起這件事,其實是回憶起兩年前某一天,因為一段對話引發出的關於朴樹的記憶。

~~~~我是2018年十月和現在之間的歲月分割線~~~~

那天碎寶對我說,我給你植入了一個廣告,你看看這樣發好不好? 我一邊做飯一邊抓著手機看完了,內容是他對朴樹的觀感和質疑, 來自一個不能算紀錄片的真人秀,叫做《奇遇人生》,然後和朴樹的粉絲在公眾號後臺打起來了,送上門的挑釁他當然反唇相譏全力發洩,吵了一輪後他說我再也不回覆了,我又不是客服。

我對朴樹瞭解不多,我不喜歡《後會無期》也不喜歡《平凡之路》,我不反對中年人自省,我反對他們自省的時候捎上我,反對他們把自己的理想幻滅、挫敗和妥協解釋為向現實低頭。用搖滾圈的話說,一點不real。

我當然也回答不出到底該如何直麵人生,是許多年後才意識到自己的平凡,還是掙扎了許多年後終於承認了平凡?這種直麵人生是一種勇氣還是失去了勇氣?

關於《奇遇人生》,為什麼朴樹不再是你認識的那個朴樹?

關於《奇遇人生》,為什麼朴樹不再是你認識的那個朴樹?

這種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而且一定不適用所有人。

為了碎寶的質疑我看了那一期《奇遇人生》,這是我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的看朴樹。看完之後,我想說作為一個活在洪尚秀電影中的人,我理解朴樹的擰巴。

我真的不想來。

這個詞貫穿了節目始終,參加節目對他來說是必須去做的一件事,純粹是金錢使然而不是個人意願。 很多參加真人秀節目的藝人心裡都這麼想,只是朴樹說了出來,而且反覆說,我不想來但是我沒錢了不得不來。

關於《奇遇人生》,為什麼朴樹不再是你認識的那個朴樹?

節目呈現了一個緊張、神經質、敏感、細膩、焦慮的朴樹。 因為內心不情願,對阿雅安排的古董車驚喜直接說不感興趣,說完又為自己無法回贈阿雅的貼心而感到抱歉,他嘗試解釋幾句又意識到這是徒勞,就乾脆算了。

他努力表現得有興趣、有禮節、剋制友善,他對溝通障礙的擔憂其實是一種預警,他說起童年, 說自己出生在一個不鼓勵表達的家庭,他很說很多時候我的行為是在取悅別人,我不想這樣做,我應該做我自己。

關於《奇遇人生》,為什麼朴樹不再是你認識的那個朴樹?

朴樹對眼前的哈瓦那完全不感興趣, 他不理解這個地方,也不理解來參加節目的自己,他選擇妥協和就範,只要捱過這幾天就能回家了,他高估了自己的忍耐能力。他不想被標籤化,不惜為此給自己貼上新的標籤。

他禮貌的迴應本地人對古巴的經濟和政治的看法,他見了一個年輕音樂人, 拿出播放器給青年戴上耳機,期待希望從這個哈瓦那音樂人身上找到一點共鳴,青年說我看了很多資料,你很棒啊你的音樂很棒鼓點很棒啊。

關於《奇遇人生》,為什麼朴樹不再是你認識的那個朴樹?

這顯然不是朴樹期望的回答。

朴樹的分裂在於他一邊忍受,還有另一重視角在同時審視和解構這個忍受的自我,告訴他這不是一個成熟的男人會做的事情。我很少見到這麼擰巴的人,好像眼前有一個表世界和裡世界,而他永遠搞不清楚自己身置何地。他不想取悅別人,也不想被取悅。

朴樹是群眾常說的充滿負能量的人, 主觀、焦慮、神經質、不假思索否定一切。

但是這一刻因為內心的不安躁動,藝人朴樹出走,閃現出來的人格是煩躁的中年音樂人朴樹,他說我後悔了我就不應該來。 然後他一直在這兩種狀態中游走,我不想來我真不愛做這樣的事情,幾乎同時又懊悔任性的自己,陷入了另一重焦慮。

他在路邊嘆氣:我不明白這個地方的年輕人,他們沒有朝氣。

如果有人問這這些年輕人如何看待這個路邊的異鄉人?

可能答案也差不多。

關於《奇遇人生》,為什麼朴樹不再是你認識的那個朴樹?

長槍短炮帶來的不是被重視的存在感,而是一個落魄歌手和一個莫名其妙節目的雙重嘲諷。如果問他被此刻被簇擁著在街頭的感受,他也許會說他覺得自己像被架在火堆上烤,或被關在鐵籠裡任人圍觀,一絲不掛。

關於《奇遇人生》,為什麼朴樹不再是你認識的那個朴樹?

為了錢來參加節目,他無法同情自己。

他更同情那條被釣上來在水泥臺上掙扎跳動奄奄一息的魚。

節目想呈現一個真實的朴樹,他們做到了。朴樹以一種極度不放鬆的姿態,呈現了真實的焦慮和不耐。

這種真實令觀眾不滿,他們想看到感恩的朴樹謙卑的朴樹,成熟豁達美好善良的朴樹,走出陰霾的朴樹。節目播出後的評論裡有很多對朴樹情緒和態度的指責,這大約是因為觀眾對嘉賓如何出場如何作答如何結束都有一個可以套用的模板。群眾討厭在這模板裡失控挑釁規則的人, 每一個嘉賓都應該積極向上如沐春風,每一句話都是人生感悟,節目必須帶來正面的意義和好的影響。 你想看生物的多樣性但不想看偶像坍塌,你不敢面對的人性弱點他是公眾人物必須克服。

如果你要這些,新聞聯播不是都有嗎?

為什麼一定要積極向上呢?不能頹喪不能失敗嗎? 不能悲觀不能抱怨嗎?他們說他可以回家抱怨啊,既然來了不能配合一點嗎?可是,這不是朴樹的問題。

朴樹的社交障礙和時刻緊繃著的神經讓人無所適從,比如他說糟透了,他說我覺得交流的特別好,音樂的國度不需要語言一點障礙也沒有,比如第二天就變成了我和這哥們兒有什麼好聊的。

關於《奇遇人生》,為什麼朴樹不再是你認識的那個朴樹?

同樣的話我也聽新褲子主唱彭磊說過,那些惺惺相惜熱淚盈眶的醺醺然時刻過去之後,內心湧起的感受只有失態。 就跟有些人喝醉酒就滿世界表達愛一樣,酒醒後他們懊悔的不是情感的失控而是情感的過度表達,因為知道自己的內心並沒有那麼多愛。

朴樹對摩托車黨這種形式上的青春期叛逆不感興趣,也不打算了解這群人,但是坐上摩托車後就變成了他這段旅程最好玩的一天。

關於《奇遇人生》,為什麼朴樹不再是你認識的那個朴樹?

關於《奇遇人生》,為什麼朴樹不再是你認識的那個朴樹?

關於《奇遇人生》,為什麼朴樹不再是你認識的那個朴樹?

這倒是容易解釋,坐在摩托車後面的朴樹,眼前只有不斷倒退的無盡風景和天空,無需跟任何人交談。

那一刻的自由和放鬆確實稱得上美好。

女翻譯說,我老公是你粉絲,我們差不多年紀。

朴樹說那你還要這麼折磨我嗎?

女翻譯說我覺得你特別幽默。

朴樹說我這人特別無趣。

關於《奇遇人生》,為什麼朴樹不再是你認識的那個朴樹?

他沒說出口的是:你說你懂我,這怎麼可能呢。

通常這種節目的套路是經歷三天兩夜的精神洗禮,嘉賓的人生境界被提高到了雲端,開始大談返璞歸真。不要迷信能從電視節目中裡得到真理,也不要相信一個演員在節目的最後說,透過這幾天我愛上了這個地方 愛上這些人,我對生命有了新的認識,我的視野更廣闊我的心態更成熟了。

你有沒有看過何炅和黃磊做飯的節目,那是標準的短期靈脩班散夥飯模板。

阿雅問他你後悔過嗎? 他說沒什麼可後悔的。他說的是人生無法假設也不能重來,後不後悔有什麼意義。

這一個小時濃縮出來的被鏡頭切割剖析過的朴樹當然不是朴樹的全部,但這不妨礙我去透過這些畫面去解構鏡頭之外的朴樹。

我大概明白他太太提出分手的原因,不只因為朴樹把人生最好的部分包括愛都給了音樂,留給她的只有情緒陰影和無視。更糟的是在群眾眼裡,她是那個熱衷整容炒作的心機追星女。

朴樹的痛苦來自出眾的音樂審美,而他的創作無法實現他在音樂上的野心和期望,

從前井噴式的的表達欲被消解了,也許是枯竭了,他意識到自己不是天才。

關於《奇遇人生》,為什麼朴樹不再是你認識的那個朴樹?

從前非常喜歡一個旅遊節目,叫做《A idiot aboard》,一個對什麼都滿腹牢騷哪也不想去的胖子,必須根據接到的指令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住糟糕的旅館,執行愚蠢的任務,吃無法下嚥的食物。

製片人是他的好友,他最大的樂趣就是不斷的折磨卡爾,看他痛不欲生的樣子笑到打滾。

卡爾對一切美好都心存懷疑。

有一集他來到死海,遠看湛藍的海水和漂浮在水面的遊客,有那麼一刻他確實感覺美好……但他忽然意識到,這裡的海水不流動,他其實是泡在別人的口水中。在美麗的泰姬陵前,他聽著古老的愛情故事陷入同樣的懷疑,他問導遊泰王有多少個老婆?三個還是四個?

他去了幾乎全世界人民旅遊必去的地方,他面對“人類奇蹟”發自內心地認為,“挺好的,就這樣吧” 他更想知道什麼時候能回家。

卡爾說,“

我沒有朋友,我也不想社交

“ ,鏡頭調轉,另一端是嘉年華的狂歡人群。

Karl覺得人們不應該為了生孩子而生孩子,他自己不想要孩子,人們總跟他說現在不生孩子以後會後悔,他更擔心生了孩子後悔就太晚了。

朴樹的答案也差不多,他覺得人生只有苦,沒什麼好,不值得一來。朴樹身上有很令人著迷的地方, 他不被旅遊風土目錄來影響他對世界的認知,看到什麼就表達什麼心裡想什麼嘴上就說什麼。只是這種開懷或沮喪或輕率的表達,真實程度有多少?他對自己足夠誠實嗎?

關於《奇遇人生》,為什麼朴樹不再是你認識的那個朴樹?

他感嘆:這麼好的食物,這麼好的生活, 為什麼還要革命?

他多半也是在問自己。

阿雅的沉澱也許是出於信仰也可能不是,她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的人生不是用來唱大紅豆的,需要先得到能要到的才去追求理想。

朴樹的掙扎恰恰也是出於信仰,這麼多年年過去朴樹保持一貫的平和,他不勵志不憤怒,有抱怨但是不極端,像所有好教養的孩子盡力在找搖擺天平中間的那個平衡支點。

關於《奇遇人生》,為什麼朴樹不再是你認識的那個朴樹?

在朴樹身上的所有對話都是徒勞,像所有內迴圈的人,他提問和回答的物件都是自己。

他知道完成對自己內心平衡的逆襲這種話,比酒後表達的愛還要虛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