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佩奇,還有這些小豬電影同樣優秀!

《啥是佩奇》火了,然而經過了前兩日網友的感動和讚美後,也出現了越來越多質疑的聲音。有人說這是一場大型刻奇,有人表示片中對農村的描繪來源於刻板偏見,還有一些人將其和《地球最後的夜晚》的虛假營銷對等,認為《啥是佩奇》將大量非目標受眾吸引進電影院,這些人可能會失望地發現,自己在看的不過是一部幼兒向動畫。

不過從預售票房來看,這支短影片並沒有拉動特別多的非目標受眾,和《地球最後的夜晚》帶來的鉅額預售票房根本無法相提並論。而經過短短几日,人們對佩奇的狂熱也漸漸平息下來。

2019年,註定是小豬電影扎堆的一年。在春節檔,就已經有了佩奇和豬豬俠的影子。

其實,除了小豬佩奇,還有這些小豬電影,也同樣優秀。

《麥兜故事》(2001)

除了佩奇,還有這些小豬電影同樣優秀!

麥兜,一個長得不帥,頭腦平平的小朋友。和媽媽麥太太,住在香港一個叫大角咀的地方,雖不富裕,卻很快樂。《麥兜故事》一共由三個小片段組成,記錄了麥兜從兒時到長大成人的追夢過程。

說起麥兜,很多人首先想起的就是魚丸粗麵,和麥太的紙包雞。這兩個經典片段也成為了許多人的童年記憶。小時候看麥兜,除了有趣、可愛沒有其他的感覺。長大後再看,依舊可愛,卻不僅僅是可愛。

除了佩奇,還有這些小豬電影同樣優秀!

《麥兜故事》實際上是拍給大人看的。雖然影片從畫面渲染、角色刻畫、臺詞設計上看起來都比較“低幼”,但成年人卻能產生認同感。這和麥兜的創作背景有關。麥兜誕生於香港曾經慘淡無光的年代,那個時候,每個人都在尋求自我認同和肯定。麥兜則成為當時香港人自我投射的標杆。

作為系列漫畫的頭部影視化作品,《麥兜故事》獲得了第39屆臺北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的殊榮,為後續六部作品開了一個好頭,也強化了麥兜在諸多港人或內陸人的童年印象。

《三隻小豬》(1933)

除了佩奇,還有這些小豬電影同樣優秀!

英國作家雅各布斯所著的《三隻小豬》童話,含有著稍顯暴力血腥的結局——前兩隻小豬被吃了。在一次次的改編中,故事逐漸朝著輕喜劇的方向發現,而迪士尼的《三隻小豬》動畫版,將這種可愛童真的感覺發揮到了極致。

除了佩奇,還有這些小豬電影同樣優秀!

1933年正值美國遭遇可怕的經濟危機,《三隻小豬》的橫空出世為大蕭條時期恐慌的人民帶來了希望與勇氣,起碼三隻小豬中還是有一隻小豬是聰明且勤勞的,腳踏實地地工作,最終建立起了結實的房子,不僅抵禦了大灰狼的攻擊,而且給予了對方漂亮的反擊。大灰狼指代的是大蕭條困境,而三隻小豬則隱喻了當下時代的兩種人,或者浮躁輕視,或者勤懇踏實,而勤懇踏實當然是更好的選擇。

這部電影后來重拍過許多次,甚至在《怪物史來克》之類的當代動畫片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紅豬》(1992)

除了佩奇,還有這些小豬電影同樣優秀!

在宮崎駿所有電影中,有人獨愛這一部,也有人說最不喜歡的就是這一部。與宮崎駿的其他作品相比,《紅豬》是一部極度“成人化”的影片。極為浪漫,又極其現實,詼諧幽默中透著一股深沉的孤獨感。首映後,以54億日元斬獲年度票房冠軍。10餘年後相繼在韓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地公映。

《紅豬》改編自宮崎駿漫畫《飛行艇時代》,碧海藍天、舊愛新歡、拳頭炮火、激烈的空中決鬥,處處飽含著男人的情懷。男主波魯克本是義大利空軍的王牌飛行員,殘酷的戰爭中,好友們相繼喪命,波魯克成為幸運又孤獨的唯一存活者,但存活下來的波魯克受到了詛咒,昔日帥掉渣的面容忽然變成一張豬臉。他自己對顏值的淪落倒並不介懷,反倒是活成了一隻特立獨行的、駕著飛行艇馳騁在海天之間的紅豬。

除了佩奇,還有這些小豬電影同樣優秀!

這隻豬的生存方式是飛翔,他說:“不能飛的豬,只是一隻普通的豬。”看完這部電影,也許會讓你想到,如果能夠拋開世間的雜事,開著自己的飛機,與心愛的女孩,在空中看這個美麗的世界,那該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夏洛特的網》(2006)

除了佩奇,還有這些小豬電影同樣優秀!

《夏洛特的網》是個關於友誼、磨難的故事,改編自美國散文名家E·B·懷特所著的同名童話書。一隻小豬和小蜘蛛的故事,感動了世界各地無數的小讀者們。這部充滿樸實的鄉間風情和天真童趣的作品,也多次被搬上銀幕。

2006年,這部由好萊塢知名影星配音的真人動畫電影,再次將這一經典故事呈現在觀眾面前。那個抱著小豬奔跑的美麗小女孩,那個拼盡最後一番力氣也要織網的小蜘蛛,那個人與動物共處的幽默世界,再現了經典作品的思想和藝術魅力。

除了佩奇,還有這些小豬電影同樣優秀!

小豬威爾伯是片中戲份最重的明星,但由於小豬通常只能學會一種特技,而且每天都會增重1磅,時間刻不容緩,所以每場戲最多會有25只小豬在現場待命,視不同的需要挑選最適合的小豬上鏡表演,整部影片拍攝下來,一共動用了47只小豬。

《小豬寶貝》(1995)

除了佩奇,還有這些小豬電影同樣優秀!

影片透過貝貝的命運,表現出一個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社會以及不服輸的個性。貝貝不願服從豬的生命安排,體現了順從環境和實現個人意願之間的矛盾,跟王小波雜文中那隻特立獨行的豬幾乎完全一致。貝貝的經歷可以說象徵著兒童對成人世界的逐步覺醒。影片的妙處是,這些道理融在劇情中,不著痕跡,沒有說教。即使你沒看出含意,仍然可以欣賞一個動人的故事。它彷彿是兒童圖畫活了起來,保持著原來的純真,卻又增添了人物的質感。

除了佩奇,還有這些小豬電影同樣優秀!

片中會說話的小豬由48只約克夏小豬和模型小豬出演。化妝師給每隻都加上假髮和睫毛,最後計算機修改了它們的嘴型以使它們會說話。

《小豬教室》(2008)

除了佩奇,還有這些小豬電影同樣優秀!

90年代,大阪某所小學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實驗教學——全班同學一起養一頭小豬,到了畢業時再一起把它吃掉。然而兩年半之後,面臨畢業的孩子們卻圍繞是否要吃掉這隻已經長大的小豬展開了激烈的討論。這件事在社會上引發巨大爭論。影片的導演前田哲,則將多年前的感觸融進了這部電影中,讓具爭議性的話題再付復甦。教師、學生,以及小豬,鏡頭展現出他們的故事、他們的成長,展開一場對生命價值與教育真諦的追問。

除了佩奇,還有這些小豬電影同樣優秀!

《小豬教室》作為代表日本的參賽片之一,入圍第二十一屆東京電影節。這部追詰生命的電影在以“生態環保”為主題的本屆電影節上大受歡迎,影片最終獲得了觀眾獎和豐田地球獎的評委獎。

擔任評委的中國導演霍建起稱讚此片構思新穎、富有教育意義。影片展示了一種新的教育方式,“孩子們在成長中離開了過去的學習方式,他們用自己的頭腦得出判斷,去認識生活、理解生活。這是一部很有意思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