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廳裡的爆炸》啟示:社會就是一個大客廳

大家好,從今天開始,我把精心挑選出來的小說分享給大家,為了通俗易懂,突出重點,我把小說做了一些刪改,用故事的形式呈現出來,並結合現實加以剖析,力求每一個作品都讓大家獲得心靈的愉悅和感悟。

小說分長篇、中篇、短篇和小小說四種體裁。我分享給各位的就是小小說。小小說篇幅短小,但妙趣橫生,各顯千秋。幾分鐘就可以全面、透徹地解讀一篇完整作品。

小說就是現實的寫照。我的小說故事就是透過小說呈現、解讀現實生活中耐人尋味的人和事,體悟人生百味。

其中有名家的作品,有普通作者的作品,也有我發表的上百篇作品中的得意之作。無論誰的作品,都體現著各自不同的思想價值。

白小易老師是我國小小說文壇上頗有影響名家。首先講的是他屢獲大獎的作品:《客廳裡的爆炸》。語言通俗淺白的作品中,卻蘊含著一種酸澀、尷尬和說不出來的滋味。

一位父親帶著10歲的女兒到朋友家做客,主人沏好茶,忽然想起什麼,把暖瓶往地板上一擱,就匆匆地進了裡屋。

這個時候,10歲的女兒站在窗前看花,父親剛要端杯喝茶,忽然,嘭的一聲,地板上的暖瓶爆炸了,瓶膽碎裂,滿地開水,熱氣升騰。

父女倆都很驚訝:誰也沒碰它,為什麼會爆炸呢?

主人聞聲跑回來,瞅著熱氣騰騰的地板,連忙說:“沒關係,沒關係!”

女孩兒的父親似乎馬上要表示什麼,但他控制住了。而是歉意地說:“太對不起了,我把它碰倒了。”

從主人家出來,女兒問父親:“是你碰的嗎?”

父親沉吟一下說:“嗯……我離得最近。”

“可你沒碰暖瓶呀!那會兒我正在瞧你在玻璃裡面的影子呢。你一動也沒動。”女兒說。

父親笑了,“那你說怎麼辦?”

“暖瓶是它自己炸的,地板不平。李叔叔放下的時候就晃,晃來晃去就倒下炸了。可是你為啥說是你碰倒的?”

父親說:“但你李叔叔怎麼能看得見這些情況呀?”

女兒立刻說:“可以告訴他呀。”

“不行呀孩子。”父親說,“不如說我碰的,聽起來更順溜。有時候,你簡直不知道怎麼回事,你說得越是真的,也就越像假的,越讓人不相信。”

女兒沉默了許久問:“只能這樣嗎?”

“只好這樣了。” 父親苦笑著回答。

作品剖析:女孩長大後也學父親這樣嗎?

客廳裡的爆炸這篇小小說只有500字,但對人際關係的揭示卻是入木三分,令人深思。這個父親很機敏:明明是主人沒把暖瓶放穩而摔倒爆炸,但由於這是一個說不清的事實,是超出一般生活邏輯的事實。如果他實話實說,就容易產生不愉快。他迅速意識到這一點後,不惜冤枉自己,主動承擔責任,來換取友情不受影響。這個父親的做法很機智,卻無疑蘊含著一種尷尬和酸澀。這種酸澀不僅表現在父親的“主動冤枉自己”,也表現在主人一連串的“沒關係”的態度上。這種態度是一種寬容,更是一種無意為之的荒誕。每一句沒關係,都必然讓父女倆滋味複雜。

10歲的女兒和父親形成鮮明的對比。不諳世事的女兒對父親的做法十分不解,在她的人生經驗裡,沒有“變通、妥協、圓滑”之類的儲備。但她20歲、30歲的時候還會如此嗎?人的成長、成熟是適應環境的結果。假如這個小小說還有續集,大概只有兩種結果:一個是女孩兒成長起來、成熟起來,把變通、妥協、圓滑都玩得滾瓜爛熟,像她父親一樣機敏、世故。一個是仍然具有小時候的青澀和純真,做事質樸較真,一是一,二是二,遇到暖瓶爆炸這類事兒,是誰的責任就是誰的責任,絕不妥協。究竟哪一個更值得讚許呢?

對於女孩今後的成長成熟,我們不得而知,但身邊類似的事例卻比比皆是。

現實版《客廳裡的爆炸》:不知道的欠款認不認?

某單位職工老劉(因為是真人真事,就把單位和人物的名字都隱去了)去世後,一個同事跟老劉兒子說,你父親生前向我借了五千塊錢,關係不錯,沒有寫借條,你看怎麼辦好呢?老劉兒子先是一愣,說我想想吧。老劉兒子完全有理由拒絕承認這筆錢。但他想到都在一個家屬區住,並且自己正在辦理接父親班的事情,而父親這個同事在單位管點事兒,以後他也成為自己的同事。權衡再三,他就去父親同事家裡,說啊呀,終於想起來了,我父親確實跟你借過五千塊錢。他把五千塊錢還給父親同事,並且送了一份厚禮表示感謝。

兒子違心地承認自己根本不知道的借款,就是為了今後的人際關係和前途不受影響,只好把話說得順溜一些,把事情做得讓人舒服一些,寧願自己做出一些犧牲也在所不惜。這就是客廳裡的爆炸所揭示的主題。客廳很小,但它就是社會的一角。或者說,社會就是一個大客廳,時時刻刻上演著“暖瓶爆炸”的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