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風流孟浩然:你本應縱情山水,廟堂雖高卻不適合你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李白

能得到詩仙李白如此盛讚之人,在整個大唐屈指可數。李白對孟浩然的推崇,多是一種對長者的敬佩,孟浩然才學過人,又有飄然出世之姿,這讓豪放不羈的李白頓生傾慕,從此成為忘年之交。

說起孟浩然,其實並無太多的事蹟可循,然而在今人看來,孟浩然兼具了儒家積極入世與道家飄然出世的雙重性格,於是當我們重新回望那段歷史,重新走進孟浩然的人生境遇,我們可以得到更多的處世智慧。

千古風流孟浩然:你本應縱情山水,廟堂雖高卻不適合你

隱居之心,少年即成

民間有句俗語“從小看老”,說的是從一個人小時候的表現就能看出他長大後的成就。這句話用在孟浩然身上很貼切。孟浩然出生在公元689年,正值大唐盛世的年月,因此孟浩然是幸運的,他沒有杜甫那樣的悽苦遭遇,寫不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樣深刻的詩句。

在孟浩然23歲之前,其經歷基本上都是讀書,隱居,出遊這樣悠然的日子,憑藉著家中殷實的日子,他可以縱情山水,寫出的也是

“落景餘清輝,輕橈弄溪渚。泓澄愛水物,臨泛何容與”。

這就是真正的觸景生情,孟浩然的少年時代是貼近自然的,遠離塵世的喧囂。

然而一切的改變或許源自好友的上京求仕,與孟浩然同隱的張子容從襄陽趕赴長安,以求能夠金榜題名,而孟浩然卻沒有隨同前往,這裡面的具體緣由如今已不得而知,但是從後來的事情大致可以推測出:

孟浩然想要走另外一條求仕之路

千古風流孟浩然:你本應縱情山水,廟堂雖高卻不適合你

長安

在唐代,科舉制還不是非常完善,很多有才學的年輕人想要高中科舉,就要拿著詩集拜謁高官名流,以求在考試中能夠得到提攜。當然,李白是一個異類,他在年少時就不屑於這種方式,只求用自己的才華得到朝廷的重視,但是大趨勢使然,這種方式是學子們求仕的捷徑之一,孟浩然也不能例外。

結識高官,兩次入長安

根據歷史記載,孟浩然分別於公元727年和734年兩次進入長安求仕,不過遺憾的是,兩次都沒有考中。其實我們可以發現,這兩次時間間隔並不長,說明孟浩然的求仕之心還是非常強烈的,下面我們主要分析一下這兩次求仕的過程和發生的一些事情。

1.滿懷信心,第一次入長安

第一次入長安的孟浩然應該是滿懷信心的,因為在這之前,孟浩然廣泛遊覽於襄陽,洞庭湖,吳越等地,在飽覽名勝古蹟的同時,還拜會了當時的荊州大都督府長史,即後來的宰相張悅,襄州刺史韓思復,襄陽令盧饌等人,並在公元726年,結識了李白。

這是李白和孟浩然的第一次見面,儘管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歲,但是兩人一見如故,此時孟浩然詩文已經名滿天下,因此李白對孟浩然是充滿敬意的,在分別之時,李白寫出了名篇

《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千古風流孟浩然:你本應縱情山水,廟堂雖高卻不適合你

李白畫像

孟浩然不但拜謁了高官,還結識了很多好友,因此,在他第一次入長安時應該是激昂的,這個時候他沒有絲毫的心理負擔。

長安作為天下的中心,繁華盛景自然吸引著無數人的到來。儘管第一次科考失敗,但是孟浩然仍然作詩獻賦,以求得到明卿的賞識,而且這時候,張悅已經調回長安,因此,孟浩然在長安的生活必然是得到了張悅的幫助。

也是在這段期間,發生了後來著名的

“轉喉觸諱”

事件,這個故事版本眾多,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孟浩然詩句中的

“不才明主棄”

讓唐玄宗十分動怒,結果可想而知,孟浩然想要直接獲得皇帝賞識的機會不存在了,因此,在第二年,孟浩然便離開了長安。

2.前途未知,再入長安

孟浩然離開長安後,旋即遊歷於洛陽,襄陽一帶,但是求仕之心並未停止,因此在公元733年,他寫詩《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拜謁當時著名的宰相張九齡,其詩委婉含蓄,表達出詩人看似恬淡,卻積極求仕的迫切心情,全詩為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千古風流孟浩然:你本應縱情山水,廟堂雖高卻不適合你

洞庭湖

然而此次拜謁卻如石沉大海,並沒有得到回覆。第二年,即公元734年,孟浩然再次入長安,終究一無所獲。

性情如此,何必強求

在唐代,素有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之說。要是想考取進士,不復讀幾年基本是沒有希望的,因此孟浩然只考兩次算是很少了,而且他第二次考完也才45歲,並不算大。然而為何他很快便心灰意冷,不求仕途了呢?

說到底,還是性情使然。孟浩然的性情是灑脫的,即使是當朝為官,恐怕也要受到不少約束,生活不一定會暢快。李白曾道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孟浩然想來也是如此。

所以在孟浩然第二次回到襄陽後,襄州刺史韓朝宗想要向朝廷推薦他,被他婉拒。後來在張九齡幕府中任長史,不久也辭官回鄉。此後,直到740年去世,孟浩然只是歸隱田園,不再復出。

詩情?廟堂?江湖?

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一百個人心中就有一百個孟浩然。以今評古,有時候不免從今人視角出發。

在詩家看來,孟浩然的詩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最好的代表,而且影響了諸如李白,王維,以及後來的南宋詩人范成大,楊萬里等等。孟詩最突出的是五言和七言,風格大部分以田園為主,給人恬淡入世,煙火氣十足的印象。

千古風流孟浩然:你本應縱情山水,廟堂雖高卻不適合你

家喻戶曉的名篇《春曉》

比如他的《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

以平淡的口吻敘說故人相邀之事,用綠樹,青山,菊花等景色烘托自己的欣喜之情,平淡如水卻蘊意十足。

比如他的《夜歸鹿門山歌》,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人隨沙路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全詩透過山寺,歸人,月色等等場景渲染幽靜的隱居生活。

除去詩人的視角,以平常人看來,孟浩然的定位更應該為江湖,因為這既是他性情所在之處,也是他留給我們最大的精神財富。

孟浩然所在的盛唐,文人求仕不止有科舉一條路,科舉也不盡然是窮究儒家經典。因此當時的文人內心是自由的,遠不像後來的八股取士。諸如後世出現的“范進中舉”少之又少。而孟浩然終究能夠超然世俗,遠離落榜帶來的悽苦之心,這正是他的偉大之處。

千古風流孟浩然:你本應縱情山水,廟堂雖高卻不適合你

孟浩然與李白

總結

孟浩然的人生雖然簡單,但是亦經過了積極入世到飄然出世的轉變,而他最終也因為自己的性情,失去了帝王的恩寵,重新回到了自然的懷抱之中。也許,人生的軌跡有千萬條,我們不必在一條路上執拗,那樣反而會失去美好,而最關鍵的,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條,才是我們要追尋並把握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