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的衰落(六)

(四)第一次黨錮之禍的影響

劉志在位21年,前13年基本是傀儡。當時梁太后臨朝聽制,梁冀把持朝政,他幾乎難以置喙。儘管梁太后在和平元年(150年)曾下詔歸政,但梁冀專橫跋扈,桓帝還不得不仰其鼻息。桓帝真正親政時期只有後面的8年,而在這8年中,發生很多重大事件,即“三斷大獄,一除內嬖,再誅外臣”。所謂“三斷大獄”,一是誅滅梁冀,二是廢免鄧氏,三是禁錮黨人;“一除內嬖”,是抑制宦官;“再誅外臣”,則是誅殺南陽太守成瑤和太原太守劉質。

桓帝誅滅梁冀以後,宦官單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五個人因謀誅梁冀有功,被同日封侯,世稱“五侯”。單超任車騎將軍,位同三公。大權從此又落入宦官手中。他們倚奉桓帝,濫行淫威,使得“中外服從,上下屏氣”,乃至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東漢的衰落(六)

上圖為宦官專權

宦官五侯及其親屬的專橫,不僅朝中正直官員反對,就連桓帝也開始擔憂,所以對四侯又慢慢開始限制。桓帝先是重用宦官侯覽等,分奪他們的權力,繼而借他們殘害人民的暴行,對他們進行打擊。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司隸校尉韓演奏言左倌罪惡,言其兄太僕南鄉侯左稱“請託州郡,聚斂為奸,賓客放縱,侵犯吏民”。桓帝立刻准奏,結果左氏兄弟都被迫自殺。韓演又奏具瑗兄具恭貪汙罪,桓帝也下令徵詣廷尉。 具璦只好上還東武侯印綬,自己向桓帝謝罪。桓帝下詔貶他為都鄉侯,後來死在家中。接著,桓帝又下詔單超、徐璜和唐衡的襲封者,都降為鄉侯;其子弟分封者,一律免爵。這就是所謂的“一除內嬖”。

桓帝對於宦官五侯的抑制,只是為了強化皇權,並不想清除,故而對他們稍加抑制後,大權還是交給了他們。而新被重用的宦官在上臺後,也同樣殘暴專橫,魚肉人民。中常侍

候覽

貪侈奢縱,前後竟強奪民田118頃,住宅318所,並模仿皇宮修建大規模住宅16區,都有樓閣、池塘、苑園。另一方面,由於宦官專權,他們的爪牙被安插到中央和地方的各級機構,選舉不實的情況也更為嚴重。

漢桓帝時還有一項賣官鬻爵的弊政。當時由於統治階級的奢侈腐朽,國家財政基本枯竭。在這種情況下,桓帝一方面採取對農民加重賦稅的辦法來解決財政困難,如延熹八年令郡國有田者每市交10錢為稅;另一方面也採取一些應急措施,主要就是減借百官俸祿,借王、侯國租稅和賣官鬻爵。

桓帝的賣官鬻爵是從延熹四年(161年)開始實行的。這一年,零吾羌和先零羌等少數民族起義,活動到了三輔 (今陝西省中部)地區,桓帝為了減輕國庫的財政支出,就下詔減發公卿百官的俸祿,借貸王、侯的一半租稅,同時下令以不同價錢賣關內侯、虎賁郎、羽林郎、緹騎營士和五大夫等官爵。

桓帝賣官鬻爵的弊政對當時影響極壞,不僅貪汙成了合法行為,直接破壞了吏治,而且由於貪官汙吏的搜刮,也加

重了人民的負擔,併為靈帝時更大規模的賣官鬻爵開了先河。

由於宦官當政、賣官鬻爵等種種弊政,桓帝朝政糟糕至極。為了維護東漢王朝,也為了自己的政治出路,一部分正直的官吏和一些太學生及郡國士人,就聯合起來發起“清議”。他們議論政治,品評人物,在輿論上對宦官集團進行猛烈抨擊。同時,一些比較開明的官吏在自己的職權範圍內,也極力打擊宦官勢力。

當時,襄城(今河南方城)人

李膺

是反對宦官集團鬥爭的領袖。他任河南尹時,因打擊閹黨而被下獄,司隸校尉應奉上書為他求情,又被赦免,後來即任司隸校尉。宦官

張讓

的弟弟任野王令,貪殘無道,殺死一位孕婦,畏罪躲在張讓家中。李膺知道後,即率吏卒到張讓家搜出處死。因此,很多宦官都害怕李膺,休假時不敢走出宮門。李膺敢於打擊當權的宦官,名聲越來越高,士大夫能得到他的接待,被認為是極大的榮譽,稱之為“登龍門”,

他與太尉陳蕃、南陽太守王暢都受到士大夫階層的敬重。

以李膺為首的反宦官鬥爭激怒了當權的宦官集團。延熹九年(公元166年),

宦官派人誣告李膺等交結太學生、都國生徒"共為部黨,誹訕朝廷,疑亂風俗"。

桓帝大怒,於是詔令全國,逮捕“黨人”,收執李膺、陳實等200多人。有的黨人逃走,桓帝就懸金購賞。一時間,使者四出,相望於道,反宦官的鬥爭遭到嚴重挫折。第二年,在竇武等的表請下,桓帝對“黨人”略為寬恕,下詔將其赦歸田裡,但規定他們都終身禁錮,不得做官。這就是桓帝時著名的“黨錮”。

東漢的衰落(六)

上圖為黨錮之禍

桓帝透過黨錮,打擊了士大夫勢力的同時,也打擊了正義;強化了皇權的同時,也使得宦官集團勢力坐大。最終弊大於利,為東漢王朝最後的覆滅埋下了禍根。

桓帝不僅改元多,宮女也多,就連皇后也立了三位。桓帝生活相當腐朽,後宮宮女多達萬人,儘管他曾接受光祿勳陳蕃的建議,放出宮女500百餘人,但這仍遠遠低於所留宮女的數量。他在位21年,所封貴人就有十幾人之多,才女更是無數。而且除了眾多的嬪妃,他還先後冊立了3個皇后:一個是梁皇后、一個是鄧皇后,還有一個是竇皇后。

或許是因為長期受到壓抑,冷不丁獲得了無上權力的漢桓帝,有點“權力暴發戶”的感覺。一個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娶了好多好多的老婆。過去因為要討好梁氏家族,所以桓帝在梁太后在世時只是專寵梁皇后一人。梁太后去世後桓帝的膽子大了些,但是也非常有限,梁皇后去世以後,他就專寵梁猛女。因為實在討厭梁這個姓氏,就給梁猛女改姓“薄”,希望猛女像西漢時文帝的母親薄太后那樣賢惠,後來查清猛女的生父是鄧香,就命猛女恢復鄧姓,稱為鄧猛女,並立鄧猛女為皇后。

到此時為止,桓帝在男女之事上,還不算出格,一位鍾情的皇后,少數幾名寵妃,與大多數皇帝並無差別。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鄧皇后漸漸人老珠黃,青春不再。而桓帝在消滅梁氏集團以後,親掌天下大權,正且值而立之年的大好時光。從前長期壓抑的心情一旦被啟用,便開始以無盡的慾望尋求加倍的彌補。桓帝的心思開始不再專一的放在鄧皇后身上了。鄧皇后當然會不爽了,以前那麼受寵,甚至為了自己都敢去殺梁冀,怎麼突然間就失寵了呢?鄧皇后不幹了,就把干涉桓帝寵幸其他妃子,這下麻煩大了。

本來桓帝只是略微的釋放一下被捆得太久的手腳,並沒有太過份出格,最多算是壓抑後的自由反彈,折騰一陣子也就好了。鄧皇后這麼一限制他,使他一下子覺得鄧皇后成了已被消滅掉的梁氏家族的“影子”,自然立即施以“報復性反抗”。作為報復,桓帝拿出除滅梁冀時的魄力。首先,一道詔書,廢掉鄧皇后打入冷宮直至死去。而後,桓帝開始大規模徵召美女入宮,他的後宮一下子成了嬪妃的海洋,數量高達五六千人,創造了當時的吉尼斯紀錄!

五千名美女,桓帝就算一天換一個,他還得換13年呢,哪裡還會有什麼快樂可言?更談不到感情了。所以事實上桓帝根本不是好色,更不是多情,他就是變態,是以縱情聲色來添補自己心理的空虛。

桓帝在玩弄女性方面,大大超越了之前的帝王。一次他興頭上來,竟然把數千嬪妃全都集中起來,脫光衣服,讓自己的寵臣們跟她們做最親密接觸。桓帝本人,一邊喝酒,一邊瞪著充血的眼睛看,時不時還放聲狂笑。

雖然桓帝有如此規模龐大的嬪妃大軍,但按封建禮法,只有皇后才算是他真正意義上的老婆。鄧皇后被廢后不久就憤恨而死,桓帝很快立了一位新皇后,就是大司空安豐侯竇融的曾孫女,城門校尉竇武的女兒竇妙。我們不知道竇妙有沒有參加過那次令桓帝興奮不已的五千人天體大會,但有一點可以知道,桓帝其實壓根不喜歡她。竇妙雖然對此有十二萬分的不滿,但也只能把滿肚子的沉醋封起來不敢洩露出一點酸味兒,唯恐成為猛女二代。

桓帝就這麼不顧一切的放縱自己,他的健康也被迅速的透支著,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漢桓帝在德陽前殿去世,時年三十六歲。 建寧元年(168年)二月十三日,葬於宣陵,上諡曰孝桓皇帝,廟號威宗。

直到這個時候,一個問題擺在了東漢王朝的面前,這個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多妻子的男人,竟然沒有生下一個兒子。桓帝生有三女。長女劉華,延熹元年(158年)封為陽安長公主,嫁不其侯輔國將軍伏完;次女劉堅,延熹七年封為潁陽長公主;小女劉修,延熹九年封為陽翟長公主。之後上臺的是比他更差勁的靈帝,東漢往不歸路上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