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農村的醉美年味兒

常常有人慨嘆,生活越來越好,年味卻越來越淡。提到年味兒,70後的我最懷念的就是小時候過年了。

尋找農村的醉美年味兒

那時剛進臘月門兒,年的氣息就隨著撲面而來。孩子們在學校裡談論的最多的話題也是還有幾天才能過年,大人們也開始划算著過年的方方面面。過了臘八節,立馬就有點兒年烘烘的感覺了。男孩們等不到過年,放著偷偷從家裡拆下來的鞭炮,女孩們雙手捂著耳朵在一旁湊著熱鬧,鞭炮聲在大街小巷此起彼伏。大人們開始忙年了。置辦年貨是重中之重的大事。現在到處都有菜市場和超市,明天過年,今天也能把年貨買齊全。那個年代不像現在,只能到每隔五天才有的集市上置辦。如果遇著趕集時天氣不好,可能就會貽誤大事。所以必須提前準備。人們日常省吃儉用,過年了,也咬咬牙、跺跺腳奢侈一把,割幾斤肉,買幾條魚 ,打幾斤酒,稱幾兩茶。對聯、窗花和過門錢還有祭祀用的香、蠟燭和燒紙也是缺一不可的。趕集之餘也會把看起來十分簡陋的家的裡裡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這就是一年一次的“掃灰”。大人們還會劈一些木柴,讓年三十晚上灶膛裡的火整晚都燒得旺旺的。老人們說只有這樣來年的日子才能過得紅紅火火。過了辭灶也就是過了臘月二十三,年味更加濃烈了。家家戶戶開始做豆包、蒸饅頭、炸面魚、打年糕,都忙得不亦樂乎。整個村子上空終日炊煙裊裊、香氣飄飄。

尋找農村的醉美年味兒

一切準備就緒,春節終於拉開帷幕。吃完早飯,孩子們興高釆烈地貼對聯、粘窗花。午飯前大人們還會放下祖譜,擺上各種供品,然後春節的第一場鞭炮盛宴就開始了,過年的氣氛也被推向高潮。開飯了。大白菜燉粉條,裡面夾雜著至今還讓人記憶猶新的大肉塊。燒鮁魚平常難得一見,讓人垂涎欲滴。大米飯熱氣騰騰、香氣誘人。夜幕降臨,迎神進家。千家萬戶燈火通明、香菸繚繞、街門大開。孩子們跑東家、串西家,歡聲笑語不絕於耳。接近午夜時分,蔚為壯觀的第二場鞭炮盛宴又開始了,濃濃的年味到達最高峰。最讓人期待的就是除夕吃餃子了。因為那餃子裡不但包著栗子、棗、糖而且還包著壹分、弍分、伍分的硬幣。飯桌上隨時都會傳出“我吃到錢了”、“我吃到糖了”的歡呼聲。

尋找農村的醉美年味兒

大年初一,天還沒亮,整個村子就開始沸騰了,拜年的人群你來我往。“過年好”聲聲入耳。初二傍晚是送年的時間,一大家族的人拿著饅頭等供品都來到大街上,接著春節期間的第三場鞭炮盛宴也開始了。跪拜後,送年儀式就結束了。正月初三,道路上走親訪友的就絡繹不絕了,一般是先回孃家,然後才是七八姑八大姨。那時的小孩最愛走親戚了,因為去了之後,不但有好吃的而且還能得到伍毛至一塊的壓歲錢。不知不覺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晚上孩子們端著大人們用豆麵做的屬於自己生肖的燈,跑來跑去,歡呼雀躍。等到吃完甜蜜的元宵後,天天想、夜夜盼的年就圓滿地劃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