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名義》心疼賀子秋:太懂事的孩子沒奶吃

近日《以家人名義》熱播,多次登上微博熱搜。這部情感劇最打動人心的不是狗血愛情,而是溫馨的親情。

兩個爸爸, 三個孩子重組為一個新的家庭,這樣的家庭確實在現實生活中很少見到。 三個孩子性格各異,小妹李尖尖大大咧咧,大哥凌霄面冷心熱,小哥賀子秋乖巧懂事,懂事到令人心疼 。

《以家人名義》心疼賀子秋:太懂事的孩子沒奶吃

子秋第一次和妹妹見面,被故意打掉手中的玩具,卻依然乖巧地說“我不該拿妹妹的玩具”。

他剛到從鄉下被接到李家時,受到妹妹的排擠,被丟行李箱,鞋子被塞東西,臉上被畫小烏龜,即使如此從沒有抱怨,一次次把行李箱撿回來 ,讓人揪心。

寄人籬下的他,沒有太多安全感,會半夜偷偷給家人洗衣服,到麵館幫李爸擦桌子,只希望能留在這個家裡,不想成為別人口中“沒人要的孩子”。

《以家人名義》心疼賀子秋:太懂事的孩子沒奶吃

編輯搜圖

圖片模糊,建議替換或刪除×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

記得鄭爽在《奇妙小森林》談到太早懂事的孩子不會感到幸福,希望孩子可以快樂長大。

我們生活中肯定遇到不少少年早熟,很早就承擔起家人責任地小大人,性格比較憂鬱,總是小心翼翼維持與周圍人的關係。

《以家人名義》心疼賀子秋:太懂事的孩子沒奶吃

編輯搜圖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

太宰治 在自傳小說《人間失格》中寫道:他發現用鬼臉能讓父親笑,此後一直用做鬼臉的滑稽的方法去討好別人。他雖然努力去討好別人,心裡還是不安,承受著瘋狂的恐懼。

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也是靠做鬼臉贏得爸爸的一個笑容,從此一生用無數次的鬼臉,都是為了討好別人。

《以家人名義》心疼賀子秋:太懂事的孩子沒奶吃

編輯搜圖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

這些人有些共同的討好人人格:小時候聽爸媽的,長大後聽伴侶的、領導的、朋友的,不思考,不質疑、不出格,沒有任何攻擊性。

他可以根據需要成為別人的樣子,卻唯獨沒有自己。

他們越想得到別人的喜歡與認同,卻越難得到真正的愛和認可,反而越是遭到別人的鄙視。

反而《延禧攻略》中的魏纓說自己天生脾氣暴躁不好惹,讓觀眾大呼過癮,她身上那股敢於直面衝突的盡頭是我們所向往的。

經典心理學著作《超越原生家庭》寫道:人生最困難的事情之一就是從心理和感情上擺脫早期原生家庭的影響,不再重複原生家庭中的一切,也不刻意去做與之截然相反的事情。

劇中子秋討好性格的養成是因為很小就被父母拋棄,為了生存不得不如此。

現實生活人討好型人格的養成與原生家庭很很大關聯。

要麼父母的控制慾望太強,小孩子不能有自我和意見,一旦做不到,就會被指責甚至打罵,漸漸的,小孩變得膽怯,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

要麼附加條件的愛,一些父母跟孩子表達愛意,通常會附加一些條件:

你要科科滿分或者得三好學生,讓小孩子覺得自己跟周圍的關係不穩定一旦自己表現不好,不討人喜歡,世界就會崩塌。

性格的改變雖千難萬難,但並非不可能。

子秋很幸運,遇到了溫暖的爸爸李海潮,變得開朗起來 ,越來越心疼妹妹。

《以家人名義》心疼賀子秋:太懂事的孩子沒奶吃

編輯搜圖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

很多人不能有這樣的運氣,只能靠自己來治癒自己。首先從內心接納了過去的自己,並不認為需要改變 就意味著自己有不足和缺點。

清醒認識到自己的價值,用心汲取正面和溫暖的能量,變得越來越強大。

我三歲的時候跟著母親來到一個陌生家庭,子秋所遇到的我都有經歷,後來靠著自己走了出來,以下三個方法親測有效,分享給大家。

1、明白被人喜歡不是必須。

不需要刻意追求別人的喜歡,從現在開始想想,如果全世界的人都不喜歡你,你身上有哪些值得自己肯定的地方。

2、預演反應模式:想好你會出現討好行為的場景,想出恰當的反應。

比如同事今天又找你幫忙,不要立刻答應對方,把答覆的時間拖長。

你可以回答:我現在有點忙,下班再答覆你。

3、成為一個創造者,無論是寫文章、拍影片,輸出對別人有價值的內容,獲得別人的關注與讚美,遠比透過討好換來的珍貴。

《以家人名義》心疼賀子秋:太懂事的孩子沒奶吃

編輯搜圖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

正如

蔣方舟 在《奇葩大會》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

不但在同事和朋友面前不會表達真實情緒,即使最親密的愛人面前,還是一味避免發生衝突,不想讓對方不高興,覺得自己擁有的關係都不真實。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

如果你放棄自己的個性和價值,

去打造一個別別人喜歡的人設,就意味著你吸引來的

不是真正欣賞你的人。

真正能欣賞你的人,永遠欣賞的是你驕傲的樣子,

而不是你故作謙卑和討喜的樣子。

不要去尋找自己的意義,而是去賦予

活著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