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政權更迭,國號使用一直重複戰國,為什麼沒有用“韓”的?

回顧自漢朝以來的國號,有一個發現,那就是朝代雖然更迭,但國號使用上卻與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國名同名,相關統計如下:

歷史上政權更迭,國號使用一直重複戰國,為什麼沒有用“韓”的?

從上圖中可以發現,基本上先秦時期所有的國號都被用了,但只有“韓”沒有被使用,這是什麼原因呢?

古時的國號,有的來自建國前已有的爵位名,像漢、唐、曹魏這些,漢高祖劉邦建國前被封為漢王、李淵被封唐國公、曹操被封為魏王;有的和發跡地相關,比如宋太祖趙匡胤曾是宋州的歸德軍節度使。

那麼,為何沒有叫“韓”的國號呢?

歷史上政權更迭,國號使用一直重複戰國,為什麼沒有用“韓”的?

一些人認為是戰國時期的韓國太過於弱小。這麼說也有一定的道理,在戰國七雄中,韓國是第一個被秦國滅亡的。也有人認為,很多建國的人都是前朝時期被冊封過的王公貴族,他們起兵建立新朝。當時40多個以韓為封號的王公,卻沒有出現過一個有謀反實力的。歷代的韓王也不給力,所以就沒有韓朝了。這麼說似乎有點牽強,因為很多國號都以地域定國名,而不全是以建立者的封王名稱來命名。

戰國時期的版圖,基本上將中國各大地域的稱謂給定下了,直到今天,有的地方依然在用這些稱謂。比如山東叫做齊魯大地,就是從國名衍變來的地域名。

下圍棋的都知道“金角銀邊草肚皮”,邊角不僅戰略地位重要,而且有很強的辨識度,幾乎不存在被其他地區取代。像秦地在陝西,燕地在遼東,所以定都陝西的人不會取“燕”作為國號名,這就是辨識度。如果將中國變成一個九宮格,那麼當時的戰國七雄在邊界的地域名是下圖這樣:

歷史上政權更迭,國號使用一直重複戰國,為什麼沒有用“韓”的?

西北角-秦。歷朝歷代只要在陝西、甘肅建國的便是秦地,苻堅、姚萇的國號“秦”便因此而來。

東北角-燕。建國在遼東的便是燕地,如慕容氏的國號“燕”。

西南角-蜀。在巴蜀的多用此國號。

東南角-吳。建國在南京的大多用此,朱元璋也一樣,只是在稱帝后才取了“明”作為國號。

西邊-漢,漢中之地。南邊-楚,江漢之地。東邊-齊,齊魯大地。北邊-趙,三晉大地,一般也多用這些。

歷史上政權更迭,國號使用一直重複戰國,為什麼沒有用“韓”的?

戰國時的地域劃分

亂世時期的十六國、五代十國,大量以地域命名的國家,國號也是如此。

現在只剩下中間的“天元”了,中間魏國。“魏”是戰國時期的早期霸主,早年稱霸中原,後來信陵君竊符救趙,多次擊敗秦,鄴城便是魏國之地,後因此得名“魏郡”,曹操被封為魏王,也是因為封於此地,曹魏的國號叫做“魏”。魏象徵著中原大地,鮮卑拓跋氏迫切想要進取中原時,為了擁有中原正統身份,所以鮮卑拓跋氏的國號也叫做魏。

但魏國都城開封是例外,開封當時又叫“大梁城”,所以“魏”又稱為“梁”,歷朝定都開封的大多國號叫做“梁”,其實也是“魏”的同名。

歷史上政權更迭,國號使用一直重複戰國,為什麼沒有用“韓”的?

如此天下九宮格已定,就沒有了韓的位置,中原的韓被魏所取代。韓國地域狹小,擁有的地名大多已固定,比如被滅掉的鄭國,保留了“鄭”的地名,如河南的新鄭、鄭州地名皆來於此。秦趙當時的長平之戰起因在於對韓國土地上黨郡的爭奪,上黨郡後來在隋朝被設定成了“潞州”,古時這裡住著潞族,後來也就叫做“潞”而不是“韓”了,儘管是唐明皇曾經的封地。

因此,後世若有在韓地興起的,一般就歸到了宋魏梁等稱號下,特別是魏,與韓在地域上有重合,歷代定都中原的大多叫“魏”。因此,歷朝中沒有國號叫“韓”的,很明顯是被同樣代表中原的“魏”所取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