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軍團為何選擇關羽鎮守荊州

在劉備佔有荊州之後,下一步的目標就是穩固荊州,準備佔據益州。

劉備軍團採用的是重兵守荊,輕軍入蜀的戰略。由諸葛亮和關羽、張飛等主要將領鎮守荊州,劉備則和龐統、黃忠、魏延等人入蜀。本來劉備可以配合法正、張松等人輕鬆拿下成都,但由於劉備的失誤,導致了和劉璋軍團兵戎相見,使得益州局面急轉直下。

劉備軍團為何選擇關羽鎮守荊州

劉備攻川

儘管劉備處於與劉璋軍團對戰,久攻雒城不下的的戰況下,但是劉備軍不能撤退。因為此次入蜀就是在張松等人的迷惑下,才使得劉璋邀請劉備入蜀幫忙,一旦此次撤退,那以後再想進入蜀地那就真的是難於上青天了。所以劉備軍團只有一條路,那就是進攻,而且必須要成功。

因此,劉備軍團改變了最初定下的重兵守荊的戰略,開始從荊州派重兵入蜀支援。那麼就會面臨一個問題,既然要派重兵與眾將領去支援,那麼誰留下來鎮守荊州呢?

劉備軍團為何選擇關羽鎮守荊州

荊州形勢圖

根據“隆中對”的戰略,荊州的意義相關重大。劉備軍團在經營荊州地區方面花費了很多的精力,這也是一開始為什麼諸葛亮和關羽、張飛等人都沒有隨劉備入蜀的原因。荊州地區需要關羽和張飛等主要將領的鎮守,也需要諸葛亮對於荊州的經營和治理。但是現在需要荊州這邊派重兵前去支援,那麼要派誰去呢?

一開始隨著劉備入蜀的有“鳳雛”龐統。龐統和諸葛亮是劉備身邊的兩大謀士,但兩人的本領不一樣,龐統有著軍事戰略方面的特長,諸葛亮則主要善於軍政方面的治理。

劉備軍團為何選擇關羽鎮守荊州

新三國 龐統

龐統曾經也對劉備說過:

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孫吳,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於外,今可權藉以定大事。

龐統其實是與諸葛亮有分歧的。龐統認為荊州是處於曹、孫、劉三家矛盾的焦點,並不適合長期發展。認為益州的地位要大於荊州。因此這也是為什麼諸葛亮留守荊州,而龐統隨劉備入蜀的原因。而且等劉備佔據益州之後,龐統也可以幫著劉備治理益州。

但是這一切因為龐統的去世而發生了改變。當時劉備身邊的主要謀士只有張松和法正等人,他們二人雖然很是歡迎劉備入蜀,但是畢竟二人剛歸順劉備不久,劉備也不可能完全就相信他們。

劉備軍團為何選擇關羽鎮守荊州

新三國 劉備

另外就是益州對於劉備軍團的政治意義。益州不僅會是劉備軍團的後方大本營,更重要的因素是在佔據益州之後,劉備軍團的重心就要從荊州遷往益州。因為荊州是個戰略要地,不適合作為劉備集團的政治中心,政治中心放在益州是最合適的了。所以,佔領益州只是第一步,治理益州才是重點。龐統起初就是協助劉備治理益州的最好人選,但是,龐統不幸去世,打亂了最初的安排。

在劉備集團中,法正也是智囊之一。但是法正有著無法擔任治理益州重任的性格缺陷,那就是氣量狹隘。“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這樣的人顯然是不能治國的。因此,治理益州的重擔自然也就只能落到諸葛亮的身上了。

劉備軍團為何選擇關羽鎮守荊州

法正

作為協助劉備佔領荊州,坐穩荊州,使得劉備終於擁有了自己穩定的地盤,諸葛亮功不可沒。因此,劉備對諸葛亮很是器重,並信任有加,才將荊州地區的鎮守重務交給諸葛亮。可是,在益州局勢出現問題的時候,劉備不得不請諸葛亮前來益州救援。並且是要重兵支援益州,要速戰速決,否則局面將對劉備越來越不利。

重兵支援益州很重要,但留守荊州的人選同樣重要。諸葛亮已然是不能在荊州鎮守了。張飛雖然是一名猛將,曾久經沙場,但是張飛脾氣暴躁,雖然敬重君子,但是對於士兵,卻不知體恤。曾經就因為鞭打部下導致徐州被呂布偷襲,自然,劉備是不會讓張飛擔任鎮守荊州的重任的。至於趙雲,雖然趙雲有勇有謀,做事謹慎、細緻。但是在統軍方面並不見長。而且趙雲在對荊州的看法上其實更傾向於龐統,所以,趙雲入蜀支援比留在荊州更適合。那麼,剩下的將領人選唯有關羽了。

劉備軍團為何選擇關羽鎮守荊州

新三國 關羽

關羽也是最合適的人選了。關羽武藝高強,作戰經驗也很豐富。為人看重忠義二字,手下將領都很敬服關羽,能很好地團結荊州內部。與張飛相反,關羽對於士兵最是愛護,對於軍隊士氣和軍心團結也是很好的人選。更重要一點是,關羽是和曹操軍隊打過交道最多的人。曹操本人就很是敬佩關羽的勇猛和忠義,在曹操軍中有所影響。此外,曹操軍中將領也有很多與關羽關係不錯。例如:張遼、徐晃。關羽對於曹操軍隊是有著一定的瞭解的。綜合這些因素,在當時情況下,關羽確實是鎮守荊州最合適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