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面對當下過量的、演算法化的媒體資訊,如何堅持自主意見?

如今,人人都是可以分享個人觀點,發文賺錢的自媒體時代,資訊過載成了嚴重的問題,在浩如煙海的資訊中,我們當下的注意力似乎越來越被主流的演算法所裹挾。失去了選擇的自主性,憑藉興趣推薦的演算法,看似把我們置身於自己感興趣的型別資訊當中。但近來,我想,在一個個app或者網站背後的真實存在,代表著某種特定上網需求的網友,似乎發現了,演算法並沒有解決那些我們開啟app或網頁背後的真實需求,反而讓我們沉浸在一堆堆、我們沒有防備的資訊海洋當中,無法自拔。

反思:面對當下過量的、演算法化的媒體資訊,如何堅持自主意見?

網際網路上過量的資訊

主流媒體在當今豐富多樣的媒介載體(網頁端、app端的,例如,某眾號、wb、tt、等等)當中,掌握了更多的話語權與內容選擇權,追尋熱點、情緒化主導輿論傾向、官方買流量等等方式,讓受眾乖乖交出自身的懷疑天性、選擇權力以及被動地灌輸預先設定好的內容與感情傾向。

目的很簡單:事實真相併不是那麼重要,如何獲取人們關注、如何讓大眾從事件中激起本能的感情,其重要程度高於關注事實本身。

每一個熱點事件背後,都遠不止寥寥數字的描述那麼簡單

但是,能夠獲得關注,賺取流量才是背後釋出者所希望的,事實的真相、描述內容的真假,無非是獲取流量財富的一個突破口,一種可以被利用的工具與事件

反思:面對當下過量的、演算法化的媒體資訊,如何堅持自主意見?

流量即金錢的時代背景

作為普通受眾的我們,應該如何在這樣的背景下,堅持那個最初上網需求,保留自主的意見?

1、保持審視的態度,瞭解事件,接受輸入的資訊,但是反思釋出資訊背後出處的真實意圖會是怎樣的,如果任由資訊背後的本能情緒佔據了理智高地,輿論指向就是從一個個背後有著相似情緒訴求的群體所形成的,為了滿足特定一種情緒訴求,而忽略其他意見,喪失了對事件背後的理智思考,這是相當不明智,無助於解決事件背後反映問題的,反而可能使整個事件向著相反方向發展的可怕後果!

2、摒棄眼見為實的觀點,眼見不一定為實

反思:面對當下過量的、演算法化的媒體資訊,如何堅持自主意見?

理性平衡情緒的 傾向

某些媒體往往只描述了事件的某一方面,並加強了情緒傾向的渲染,而選擇性忽略事實的完整資訊,導致受眾被迫接受給定的事實角度,代入自身的情感,而無法認清事件的全貌

受眾一旦接受某種資訊傾向,個體將自身的興趣與感情訴求進行加強,而把其他事物的資訊當成次要的背景,忽略其他合理的表達方式,這是人性的弱點

所以,避免類似的人性弱點的好辦法是:多方聽取意見,交叉驗證得到的資訊,才能明辨是非,看到事物的全貌。

真實的資訊當中,往往各種關係是錯綜複雜的,絕對的非黑即白的價值判斷標準是失效的。另一方面,個體對資訊瞭解的全面程度在不同時間內是不一樣的,如果能馬上掌握全部資訊,對於個體的行為判斷仍可能相對真實,但是通常的情況是:需要相當一段時間,進行經歷嚴謹的調查而綜合概括出事物的全貌,在這段時間內,情緒訴求和觀點立場是迅速形成的,如此輿論發酵,就能形成強大的言語力量!

一切的資訊釋出,都需要特別關注其背後的目的,包括但不限於可能的,利益目的,zz傾向、價值觀的塑造等等...

人性的諸多弱點是很容易被利用的,我們通常傾向保護事件中的弱勢群體,於是資訊釋出源頭就可以透過對事件雙方的描述不平衡,捏造部分事實,強加因果關係,關聯某種社會矛盾(教育問題、女權問題、房價問題等等),凸顯受眾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宣誓自身的情緒訴求,繼而引發輿論,製造流量熱點!

反思:面對當下過量的、演算法化的媒體資訊,如何堅持自主意見?

那些透過低劣手段來賺取流量的資訊,不具有建設性、不能緩解或解決矛盾的描述,通通都應該理智地辨別,然後形成獨立觀點意見,同時,也不要忘記尋找充足的真實論據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如此,才能在主流輿論環境,過量的、演算法最佳化下的資訊當中,立足一份真我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