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玲“不是”一個喜劇演員,而是一個催淚高人

2021年開年誰最火,毫無疑問是賈玲,在這之前賈玲的名氣只能算紅,但透過電影《你好,李煥英》播出以後賈玲算才真正走上了人生巔峰。一個說相聲出身的,怎麼會一躍成為全球票房最高的女導演呢?

賈玲“不是”一個喜劇演員,而是一個催淚高人

賈玲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是相聲演員出身,是著名相聲大師馮鞏的弟子。真正走進公眾視野是在2010年春晚舞臺上,和白凱南合作的相聲

《大話捧逗》,

並獲“我最喜愛的春晚節目”曲藝組三等獎,

那時的賈玲還是一個標準身材美女。

賈玲“不是”一個喜劇演員,而是一個催淚高人

2011年賈玲和老搭檔白凱南再次以相聲《芝麻開門》登上央視春晚上。

賈玲“不是”一個喜劇演員,而是一個催淚高人

但也許是相聲這門表演藝術對於一個女生來講,在表現形式和題材上會難免會受到限制。因此,從2011年以後,賈玲就不再說相聲了,之後在喜劇類綜藝節目中,更多是以小品的方式出現在舞臺上。

2012年,賈玲在江蘇衛視春晚中與潘斌龍、劉濤滔表演小品《萬能表演》 。

賈玲“不是”一個喜劇演員,而是一個催淚高人

2013年開始出現小品井噴期,相繼在東方衛視春晚出演小品《誰是楊貴妃》,江蘇衛視春晚《腦袋被門夾了》 ,北京衛視春晚,賈玲和閨蜜表演的小品《女人,N次方》

2013年-2014年之間也客串不少影視劇作品。

2015年表演小品《喜樂街》再一次出現在老百姓最愛的央視春晚舞臺,也許是因為工作壓力太大,賈玲也慢慢開始發福了。

賈玲“不是”一個喜劇演員,而是一個催淚高人

在後來一檔節目中,賈玲透露媽媽去世的情景。當年19歲的賈玲正在去工作路上的車裡,姐夫從老家打來電話告知母親去世的訊息,賈玲不相信,就想打電話回去確認,但那時的她還沒手機,只好下跪借用手機。當她親耳聽到姐夫說媽媽沒了的時候,她才徹底相信這一切都是真的,來得太突然,連最後一眼都沒見著。

賈玲“不是”一個喜劇演員,而是一個催淚高人

後來回家直奔火葬場,在火葬場見了她媽媽最後一面,遺憾的是媽媽走之前都不知道賈玲是個演員。

賈玲“不是”一個喜劇演員,而是一個催淚高人

2016年賈玲根據母親的親身經歷,以及自己的真情實感創作的

小品

《你好,李煥英》播出以後,觀眾反應強烈,吸淚無數。

賈玲“不是”一個喜劇演員,而是一個催淚高人

後來,賈玲想讓更多人知道“子欲養而親不在”這個道理,於是把這個故事搬上大銀屏。經過四年的精心打磨,最終在2021年春節檔和觀眾見面。

賈玲“不是”一個喜劇演員,而是一個催淚高人

電影並沒採用過度的私人情感煽情,而是透過時光倒流的表現形式,賈玲化身成媽媽李煥英的姐妹,透過和母親朝夕相處來寄託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賈玲“不是”一個喜劇演員,而是一個催淚高人

正是這種平平淡淡的母女之情,引起觀眾共鳴,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下,陪在父母身邊的時間越來越少,甚至連父母最後一面都沒見著的情感共鳴,最終收穫觀眾們的一致好評,也收穫53。1億的票房,也讓賈玲成為了全球票房最高的女導演。

結語:

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為了生活好多人拋妻棄子,漂泊他鄉。但是我希望遠在他鄉的朋友能夠記住這兩句話: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這兩句話的意思是過去了不可追回的是歲月,逝去後想見卻見不到的是親人。

雖然現實的生活壓力可能無法讓我們回到父母身邊,更無法時刻陪伴在他們左右。還是那句話,為了生活,我們別無選擇。現代社會這麼發達,我希望大家能夠暫時放下手上的事情,抽出時間給父母打個電話,多給他們一點關愛,讓他們覺得自己不孤單,讓他們覺得孩子時刻在惦記著他們。

——END——

我是@娛影迷關注我,瞭解更多幕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