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戲演進30年:從《戲說乾隆》到《如懿傳》,究竟變了什麼

都2018年了,沒想到最火的還是清宮戲。從《延禧攻略》的“黑蓮花”上位史到《如懿傳》的帝后婚姻悲劇,這個暑假乾隆和他的幾位后妃們忙得不可開交。

儘管在內容上,依舊逃不過那些被嚼爛了的皇帝八卦、後宮秘聞,但縱觀清宮戲這幾十年的發展,依舊能看到不少新的變化。

清宮戲演進30年:從《戲說乾隆》到《如懿傳》,究竟變了什麼

從戲說正史到宮鬥生活

最早以清宮為題材同時兼具社會影響力的電視劇,可追溯到1991年鄭少秋、趙雅芝主演的《戲說乾隆》,該劇透過乾隆的三次微服出巡,描述了在探訪民情、整治貪官的過程中,風流皇帝邂逅三位民間女子的愛情傳奇故事。

這是中國第一部“戲說”歷史的古裝劇,不僅開啟了清宮戲的“戲說”風,同時也因為它浪漫煽情的愛情故事和曲折傳奇的江湖見聞,在收視率上創造了一個奇蹟,也正式開啟了國產劇的清宮時代。

清宮戲演進30年:從《戲說乾隆》到《如懿傳》,究竟變了什麼

1997年前後,清宮戲進入發展的黃金期。

《宰相劉羅鍋》《康熙微服私訪》《鐵齒銅牙紀曉嵐》《李衛當官》等系列劇相繼播出,成為“戲說”清朝的經典。

這些劇節奏輕鬆愉快,幽默有趣。主角雖都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但並不以史書上記載的重大歷史事件為主線,其劇情大部分是虛構的。編劇將皇帝的日常與市井傳奇融合到一起,更像是一幕幕官場、古代社會眾生相,極具浪漫傳奇甚至是江湖色彩。

清宮戲演進30年:從《戲說乾隆》到《如懿傳》,究竟變了什麼

與此同時,二月河的《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和凌力的《少年天子》等歷史小說也被搬上熒幕,清宮戲吹起了正劇風。

儘管這些劇也有不少杜撰成分,並不等同於真正的歷史,但內容嚴肅、嚴謹,格調大氣磅礴。劇情以清朝皇帝的成長和政治鬥爭為主,展現了主人公波瀾壯闊的人生歷程。

清宮戲演進30年:從《戲說乾隆》到《如懿傳》,究竟變了什麼

2002年開始的《孝莊秘史》《皇太子秘史》《康熙秘史》《太祖秘史》等“秘史系列”,感情線佔很大比重,充滿了各種爛漫的想象,但創作態度相對嚴肅。多在清史懸案、皇家八卦上做戲,比如孝莊皇后與多爾袞的關係、順治皇帝的出家之謎等等,可以算是清宮正劇的一種變體。

清宮戲演進30年:從《戲說乾隆》到《如懿傳》,究竟變了什麼

1998年開始播出的瓊瑤劇《還珠格格》將清宮劇推向一個新的巔峰。該劇播出後,內地收視率高達62。8%,創造了中國電視劇有資料統計後的收視紀錄,成為一個時代的烙印。

《還珠格格》在內容上,打破了以往清宮劇圍繞皇帝展開劇情的傳統,將故事完全聚焦至後宮生活。女性角色、女性成長成為絕對的主導。真實歷史與虛構主人公交錯,也為後面清宮偶像劇找到了方向。

清宮戲演進30年:從《戲說乾隆》到《如懿傳》,究竟變了什麼

2011年,以於正的《宮》系列、《步步驚心》為代表的一系列國產劇,讓清宮劇正式邁入“古偶”時代。披著清朝歷史的外衣,談著現代人的戀愛。

除了瑪麗蘇的愛情故事,還透過穿越橋段引入現代人的思想觀念。演員的選擇更加偶像化,創作態度也不再嚴肅,劇情愈發低幼、狗血,從“戲說”到“胡說”,清宮戲的口碑也從這一時期開始走向下滑。

清宮戲演進30年:從《戲說乾隆》到《如懿傳》,究竟變了什麼

同年11月,《後宮·甄嬛傳》的播出,則將清宮戲另一脈分支——宮鬥劇,發揚光大。它既不同於描寫帝王生涯的正劇般嚴肅,但也不像清宮古偶劇一樣充滿愛情幻想,宮鬥劇以後宮女性爭寵為主題,妃嬪間相互利用、陷害,基調壓抑,展現了宮廷生活對人性的扭曲和壓迫,並且有一定的反抗精神。

清宮戲演進30年:從《戲說乾隆》到《如懿傳》,究竟變了什麼

時間進入2018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網劇的迅速崛起,觀眾不再滿足於對古代皇帝和後宮生活的窺探,同時還希望帶入自身,讓清宮劇與觀眾自身的處境發生聯絡。《延禧攻略》的走紅就是最好的證明。

除了一如既往的宮鬥情節,《延禧攻略》也被當作是新時代的“職場生存寶典”。女主魏瓔珞從最底層的宮女,依靠自己的力量一步步成為最受寵的令妃。她天生脾氣暴,不好惹的性格,也迎合了現代觀眾的思想。一路快節奏的開掛劇情,底層逆襲爽劇,更符合網路時代觀眾的口味。

清宮戲演進30年:從《戲說乾隆》到《如懿傳》,究竟變了什麼

作為《後宮·甄嬛傳》的姊妹篇,《如懿傳》延續了前作後宮傾軋、女性爭寵的基礎劇情,但又更加關注人本身的情感價值。尤其是對周迅所飾演的如懿的描繪,注重對其個人感情世界的挖掘。最開始的如懿不爭寵也不爭權,她“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的美好願景,更具現代人的思維。

清宮戲演進30年:從《戲說乾隆》到《如懿傳》,究竟變了什麼

如懿與皇帝的關係,也不再以歷史傳奇的視角展開,而開始真真正正探討古代的“婚姻生活”。

她們從小青梅竹馬,“自由戀愛”,從相互信任扶持,到最後婚姻的破滅(儘管這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平等婚姻關係),沒有包容和理解的感情,在一次次衝突、摩擦中消失殆盡,簡直就是現代中年婚姻危機的古代翻版。

清宮戲演進30年:從《戲說乾隆》到《如懿傳》,究竟變了什麼

從戲說到正劇,從古偶到宮鬥,清宮戲從最早獵奇式的窺探歷史,到以古喻今,更加貼近現代人的生活。內容也從前朝的帝王生涯,轉向後宮的女性日常,更加迎合主流觀眾的口味。

美學風格:從明豔浮誇到古樸典雅

從美學風格上看,清宮戲也經歷了一個從誇張隨意到古樸嚴謹的過程。

早期的許多清宮劇並不注重歷史的還原,因而經常會出現造型“穿越”的狀況。尤其清朝晚期才有的“大拉翅”,成為造型師的最愛。無論是清朝哪個朝代的故事,女性一律“大拉翅”、“兩把頭”造型示人。

順治年間的《格格要出嫁》,女主一頭“花團錦簇”格外浮誇↓

清宮戲演進30年:從《戲說乾隆》到《如懿傳》,究竟變了什麼

乾隆年間的《還珠格格》,也是造型穿越的“鼻祖”↓

清宮戲演進30年:從《戲說乾隆》到《如懿傳》,究竟變了什麼

而隨著觀眾審美的進步,對清宮戲的造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步步驚心》到《甄嬛傳》再到如今的《延禧攻略》,電視劇宣傳屢打“還原”牌,造型也更加考究,風格也更古樸。

《步步驚心》主要是服裝方面較為考究,注重對角色常服、吉服等場合和身份的區分。

清宮戲演進30年:從《戲說乾隆》到《如懿傳》,究竟變了什麼

而《甄嬛傳》的“鈿子”,成為該劇的招牌。

清宮戲演進30年:從《戲說乾隆》到《如懿傳》,究竟變了什麼

《延禧攻略》的“一耳三鉗”、后妃們的“絨花”頭飾,以及人物造型與古畫的相似度,也成為重點宣傳物件。

清宮戲演進30年:從《戲說乾隆》到《如懿傳》,究竟變了什麼

另外,隨著《琅琊榜》《軍師聯盟》等古裝劇的熱播,清宮戲受大環境影響,在色彩上摒棄了以往大紅大綠的高飽和熒光色,更加向中國古典美學靠攏。

例如《延禧攻略》色彩運用就更加沉穩,配色高雅,大量使用國畫中的水墨調,像硃砂、月白、墨綠等色彩,純而不豔,灰而不髒,有歷史沉澱的歲月感。

隨著網路時代的到來,資訊獲取更加方便,觀眾已不再滿足於歷史史實的描述,清宮戲也透過繽紛的想象,更加貼近現代人的生活。然而,清宮戲的粗陋化和氾濫成災,也使得觀眾對內容審美有更加嚴苛的要求。《延禧攻略》《如懿傳》就是在此基礎上的一次新的嘗試,但要想清宮戲這一型別能持續健康發展,恐怕還需要創作者回歸嚴謹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