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結婚合適呢:雖然有知識有財富,卻還是過得不安穩

昨天吃午飯的時候,聽到隔壁桌的同事們在討論“能接受自己最晚幾歲結婚”的問題。我抬頭看了一下她們,心裡在想:原來現在的小女生們有知識,有體面的工作,有穩定的收入,但是她們的內心依然是彷徨的。

社會對女性的要求從來沒有減少過,從小就被被要求女孩子要有女孩子的樣子:說話要溫柔,衣服要整潔,動作要仔細,做家務要勤勞,不能貪戀美貌,要以學習為重……女性的精神枷鎖從自己的父母到師長到社會上的方方面面,牢牢禁錮。

等到終於獨立成人,能夠自己獨擋一面的時候,年齡問題又來了。超過30歲,就要被人催婚,就要被人催生孩子,彷彿不結婚不生孩子是一件大罪過。如同楊麗萍60歲不結婚不生孩子,竟然被網友說是“失敗”“自私”。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如何生活的權利,憑什麼外人要指三道四呢?網友們的“優越感”是從何而來的呢?

什麼時候結婚合適呢:雖然有知識有財富,卻還是過得不安穩

多少女人結婚後,被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子磨去了女孩的靈性,變成不修邊幅的“大媽”?我們試問一下自己,等到我們60歲的時候,還能保持窈窕身材,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這不好嗎?

什麼時候結婚?這應該是千古難題。錢鍾書先生《圍城》裡的經典語句,“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圍城外的人想進來,圍城裡的人想出去”,究竟該不該結婚呢?估計問一千個女生會有一千個答案。沒有所謂合適結婚的年齡,更沒有誰能規定別人的人生的應該怎麼走。不要為了結婚而結婚,也不要為了生孩子而生孩子。

有一部臺灣劇,前幾年很火,叫《荼蘼》,是楊丞琳擔當女主角的。劇中女主畢業後在一家泡麵企業工作。公司外派上海的名額落在她頭上,一個艱難的決定擺在了她面前——A方案,選擇事業,去上海,活出想要的風光;B方案,選擇家庭,留在臺灣,守住一段彌足珍貴的愛情。

什麼時候結婚合適呢:雖然有知識有財富,卻還是過得不安穩

方案A中,女主在上海不眠不休地努力工作,終於病倒了,但遠在臺灣的男友對她卻越來越冷漠。接著女主被劈腿,男朋友過來上海說分手,女主傷心買醉。恢復輕傷後,女主在職場披荊斬棘,儼然初具女強人的樣子,但她自己卻感覺離自己的初衷越來越遠。

方案B中,女主放棄上海的高薪工作,留在臺灣,辭職幫助照顧男友爸爸。等男友爸爸身體恢復後,本來女主計劃返回職場吃,卻發現意外懷孕,想打掉但男友家卻苦苦要留住,女主唯有妥協。結婚後,女主雖然一再退讓,但仍然沒能獲得婆家的認可。女主要照顧家裡的所有事情,生孩子的時候遇到小姑子自殺,全家人都去照顧小姑子,她自己一個人忍著陣痛,流著羊水,扶著牆去醫院,生完之後又被送回孃家。

如果是你,或選擇A還是B呢?有人說,這是男主的問題,無關方案A或B。是這樣嗎?說到底,應該是時機的問題,時機不對,人和事都不對。

結不結婚?什麼時候結婚?旁人都沒法給到答案。

日子是過給自己的,沒必要為了其他人的眼光而懷疑自己。

你的生活你作主!願所有的相遇,都恰逢其時。

最後以《荼蘼》裡的一段話共勉:

要成為一個幸福的女人

就務必要記住一個道理

別急著追向幸福

那樣的幸福

往往會讓你失望

女人

最重要的是要替自己找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