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識薛家(增八)來俊臣和武承嗣陷害狄仁傑,為何武則天表示拒絕

武則天改李唐為武周,開啟了我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執政時期。這個時期的政治動盪很大,在歷史上形成了極大的爭議,至今也受到很多歷史學者的關注。對於武則天統治時期的事情,很多地方受到文人史學界的批判。其中任用以來俊臣、周興為代表的酷吏治國,一直是後世學者們爭議的焦點。這些酷吏治國是製造了不少冤假錯案,排除異己打擊政敵,給國家政治帶來極大的破壞。就連武則天最為倚重的宰相狄仁傑也免不了被迫害,甚至有人上書誅殺狄仁傑。幸好武則天拒絕了這樣的建議,這才留下了狄仁傑一代名相的傳奇故事。

重識薛家(增八)來俊臣和武承嗣陷害狄仁傑,為何武則天表示拒絕

狄仁傑被來俊臣等人陷害是在武則天稱帝的初期,他當時已經是同鳳閣鸞臺平章事,也就是武周朝的宰相。從某種意義上說,狄仁傑是武則天正式稱帝后任命的第一位宰相。但是在一年後,來俊臣便炮製了謀反案,汙衊以狄仁傑為首的朝廷大臣謀反,將其抓入獄中。由於朝廷規定,涉及謀反案的主動承認可以減免死罪,所以狄仁傑就主動認下了案子。來俊臣派人錄了口供後將狄仁傑等人收監,等請示武則天后再將其處死。由於狄仁傑認罪,監獄方面就失去了防備,這使得狄仁傑有了向監獄外求援的機會。

重識薛家(增八)來俊臣和武承嗣陷害狄仁傑,為何武則天表示拒絕

狄仁傑向看守借了筆墨,扯下被子上的一塊帛書寫下冤情,並藏於棉衣之中。他假稱天氣熱用不上棉衣,便讓看守通知自己的兒子狄光遠到監獄取回。狄光遠拿到帛書後向武則天申冤,於是武則天便親自過問此案。她召來來俊臣問話,質問其是否對狄仁傑施加酷刑。來俊臣辯解自己並沒施加酷刑,甚至連狄仁傑等人的衣服都保全了。武則天派通事舍人周琳去獄中檢視,來俊臣便讓狄仁傑等人穿戴整齊應付。周琳不敢得罪來俊臣,唯唯諾諾地看過便回去覆命。然後來俊臣又派人以狄仁傑名義偽造《謝死表》,讓周琳呈送給武則天。

重識薛家(增八)來俊臣和武承嗣陷害狄仁傑,為何武則天表示拒絕

當時鳳閣侍郎樂思誨的兒子被罰在司農寺為差役,武則天對他家的案子有想法,便召見了他。這孩子只有八九歲,他家被來俊臣等人誣陷而被滅族。武則天問他意見時,他說“

俊臣苛毒,願陛下假條反狀以付之,無大小皆如狀矣。

”於是武則天覆查案卷,發現所有案子的過程都是一樣的,所以找狄仁傑問話。武則天問狄仁傑為什麼要承認謀反,狄仁傑說如果不承認就會死於枷棒之下。武則天再問為什麼要寫《謝死表》,狄仁傑說自己並沒有寫過。武則天派人拿來《謝死表》對照,發現的確是被人偽造的。

重識薛家(增八)來俊臣和武承嗣陷害狄仁傑,為何武則天表示拒絕

因為沒有謀反的證據,狄仁傑等人並未被判死罪,而是降職為地方官。其中狄仁傑被貶到彭澤縣,擔任該縣的縣令。事後魏王武承嗣多次上書請求誅殺狄仁傑,但是被武則天拒絕了。武則天的理由是,“

朕好生惡殺,志在恤刑。渙汗已行,不可更返。

武則天真的是好人,真的“

好生惡殺

”麼?從史書上看,這完全不是武則天的風格。武則天為了爭權奪利不擇手段,連親生兒子都不會放過,更何況外人?武則天的手段毒辣是人所共知的,否則也不會想出利用來俊臣等酷吏打擊異己的歪招,以此辦法來維護自己的皇位。

重識薛家(增八)來俊臣和武承嗣陷害狄仁傑,為何武則天表示拒絕

既然如此,為什麼武則天對於狄仁傑的案子卻沒有深入調查,只是草草結案,便將其下放做了縣令呢?就查案的道理而言,武則天明顯是虎頭蛇尾的。來俊臣把包括狄仁傑在內的宰相重臣抓入獄中,卻沒有個說法便草草結案了。一開始的謀反罪並沒有實證,後來貶官外放的罪名也沒有明說,就連來俊臣等人偽造的《謝死表》都沒有深究。這種糊里糊塗處理案子的辦法,完全不是政務上較真的武則天的做事風格。其中最為奇怪的疑點是,狄仁傑陷入謀反案,他的兒子狄光遠竟然能入宮面見武則天申冤,這也太不合常理了。

重識薛家(增八)來俊臣和武承嗣陷害狄仁傑,為何武則天表示拒絕

要解釋上書的疑問,那就必須從當時的各種史書中去找答案。結合各種史料中記載的細節,可以發現這個案子的背後有著極為複雜的內情。這個案子是非比尋常的,宰相這個級別的重臣謀反,按理說皇帝是必須要親自過問的。比較奇怪的是,武則天一開始沒有親自過問,而是讓來俊臣去查。等來俊臣偽造呈上《謝死表》後,武則天才在樂思誨的兒子提示下複查此案。謀反是大案,涉案人員全家都要被嚴查。來俊臣把狄仁傑等七位重臣下獄,但是對狄仁傑的家人卻沒采取限制措施,以至於狄光遠能進宮申冤。

重識薛家(增八)來俊臣和武承嗣陷害狄仁傑,為何武則天表示拒絕

結合上述的各種疑點推斷,武則天根本就沒有想過要深究此案,或者說從來就沒有相信狄仁傑會謀反。這個案子很可能是來俊臣在武承嗣的指使下,藉助武周初年武則天排除異己的風氣,而搞出來的陰謀。武則天很可能一早就知道這個陰謀,但為了維持酷吏打擊政敵的恐怖氣氛,只能將這個案子糊里糊塗的處置。這樣既保護了她非常信任的重臣狄仁傑,又維持了政治鬥爭的基調,確保了武周皇位的穩固。所以我們在史書上看到的這個案子才是虎頭蛇尾的草草結案,最終誰都沒有因為這個案子而受損。

重識薛家(增八)來俊臣和武承嗣陷害狄仁傑,為何武則天表示拒絕

確定這種判斷的根源,還是在於武周初年複雜的政治形勢。當時武則天以皇太后的身份登基稱帝,改李唐為武周,這明顯是謀朝篡位的操作。這種操作遭到了很多支援李唐王朝的王公貴族的反對,這其中有李唐皇室的成員,也有隋唐以來一直作為皇室後盾的門閥貴族。武則天在唐高宗李治時期就與這些貴族惡鬥不休,武則天稱帝更是讓他們非常懼怕,進而引發了慘烈的政治鬥爭。狄仁傑等人雖然是武則天任命的第一批朝廷重臣,但卻並沒有站在反對武則天的貴族一邊,而是在政治鬥爭中處於中立的地位。

重識薛家(增八)來俊臣和武承嗣陷害狄仁傑,為何武則天表示拒絕

當時政治鬥爭非常殘酷,李氏和武氏的支持者都具有強大的勢力。李氏後面是隋唐以來的門閥貴族,武氏背後是從貞觀以後逐漸掌權的地主新貴官員。狄仁傑等人沒有捲入漩渦之中,而武則天只能啟用來俊臣等酷吏來打擊李氏的支持者,進而扶持武氏的官員。在這種政治環境下,來俊臣等人透過打擊政敵而步步高昇,逐漸成為朝廷中不可忽視的力量。為了對付李氏,武承嗣等人與來俊臣合力是可以理解的選擇。可是狄仁傑等重臣在朝廷中的地位,卻對來俊臣等人打擊政敵造成了極大的阻礙,也妨礙了武承嗣等人的野心。

重識薛家(增八)來俊臣和武承嗣陷害狄仁傑,為何武則天表示拒絕

狄仁傑等人都是從李唐到武周的大臣,從狄仁傑認罪的話“

大周革命,萬物唯新,唐朝舊臣,甘從誅戮。反是實!

”,就可以看出他們對支援李氏的官員和貴族是抱有同情的。而來俊臣和武承嗣等人的想法很清楚,就是要把這些李氏的官員置於死地。於是狄仁傑成為了來俊臣等人面對的一座大山,雙方的矛盾衝突不可避免。來俊臣是想透過搬倒狄仁傑來掌握更大的權勢,而武承嗣則野心更大,他有著做武周太子的想法。在這種情況下,武承嗣和來俊臣聯合起來汙衊狄仁傑謀反,這就成了極佳的合作方式。

重識薛家(增八)來俊臣和武承嗣陷害狄仁傑,為何武則天表示拒絕

來俊臣和武承嗣是為了自己的野心而爭奪權力,但武則天卻表現得更加清醒。她知道武氏想要把李氏連根拔起是不可能的,兩家的根基相差天遠。李氏在西魏時期就是關隴貴族集團的核心門閥,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在門閥士族中盤根錯節的關係極深。而武氏是從唐朝建立之初才發展起來的地主貴族,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一開始只是經營木材生意的商人。李氏人才濟濟,而武則天幾個侄子都不成器。武承嗣和武三思野心勃勃地爭奪武周太子,但武則天早就看出這兩人能力有限,比自己的兒子李旦都大有不如。

重識薛家(增八)來俊臣和武承嗣陷害狄仁傑,為何武則天表示拒絕

武則天為了皇位需要扶持武氏,但卻並沒有選擇將李氏滅族,而是削弱其權力,打擊其黨羽,將其逐出朝廷。武則天任用來俊臣等酷吏的目的就是這個,而不是為了徹底把李氏滅掉,否則她也不會把李旦和太平公主留在身邊。狄仁傑就是看出了武則天的這個想法,才敢在很多事情上儘量保證李氏的安全。對於來俊臣的誣陷,武則天作為皇帝應該是早就知道的。但在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之間,武則天選擇了妥協的方案。她先保證自己的個人利益,讓來俊臣和武承嗣幫她穩固皇位,但對於國家重臣狄仁傑也是重點保護的。

重識薛家(增八)來俊臣和武承嗣陷害狄仁傑,為何武則天表示拒絕

在武則天看來,只要削弱到李氏和武氏出現相對平衡,這種以特務政治為基礎的殘酷鬥爭就要收手了,因為國家和朝廷不可能永遠這麼亂下去。治國永遠是需要狄仁傑這種能人的,武承嗣和來俊臣只能幹一些蠅營狗苟的髒活,幹多了反而於國家無益。所以當來俊臣陷害狄仁傑,武承嗣上書請求誅殺時,武則天反而擺出了拒絕的架勢。實際上當時武則天能信任的大臣不多,而狄仁傑卻是獨一無二的。這對君臣的默契更像是知己,兩人對國家形勢的判斷早已心知肚明,所以在這種事情上也是互相有著默契的。

重識薛家(增八)來俊臣和武承嗣陷害狄仁傑,為何武則天表示拒絕

有了武則天暗中的庇護,狄仁傑從入獄開始就知道沒什麼危險,只是陪著她演演戲而已。以當時打擊李氏的政治路線和風氣,狄仁傑繼續待在中樞也是毫無作為,反而出現危險。他到了地方上不但能避開政治漩渦,還能做一些有用的實事。因此武則天一開始就沒有讓來俊臣給狄仁傑的家人加上限制措施,這也是狄光遠能夠自由出入宮廷的原因。否則以狄光遠一個州司馬的小官,憑什麼到武則天面前上書給父親申冤?因此這更像是狄仁傑和武則天配合的一場戲,既是為了打擊李氏的政治需要,也是為了保全朝中重臣。

重識薛家(增八)來俊臣和武承嗣陷害狄仁傑,為何武則天表示拒絕

當武則天完全控制了朝廷政治,坐穩了新朝的女皇帝大位時,狄仁傑回朝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從史實來看,沒過幾年狄仁傑就連升數級重新出任宰相,恩寵冠絕當朝。武則天對狄仁傑的信任可以說是毫無保留的,與她一貫多疑的執政風格完全不像。電視劇中稱狄仁傑為“閣老”,其實當時並沒有內閣,哪裡來這個稱呼?狄仁傑專用稱呼是“國老”,這是武則天為狄仁傑專門準備的。在武周朝大臣中,能夠得到武則天賜用紫袍並親自題寫金字的,狄仁傑是獨一無二的。能在武則天面前提名李顯當太子,而又毫髮無傷的也只有狄仁傑。

重識薛家(增八)來俊臣和武承嗣陷害狄仁傑,為何武則天表示拒絕

武則天和狄仁傑這對君臣可以說是難得的最佳搭檔,至死兩人都沒有過激烈的政治衝突,反而越發互信和相知。對於狄仁傑謀反的事情,別的皇帝可能會相信,但武則天卻絕不會相信。來俊臣和武承嗣只是枉做小人,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尤其是來俊臣,這樣的小人在失去利用價值後,只能當個背鍋的工具人。當武則天準備重新洗牌朝廷政治時,來俊臣所做下的案子就成了他的催命符。於是狄仁傑回朝後不久,來俊臣的生命就能走到了盡頭,被判在鬧市中斬首示眾。至於史書上的那些罪名,其實有沒有並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