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覽百年:從腰間時尚到肩上奇想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梁信 廣州報道

時尚圈中常言道:男人看錶,女人看包。對女士而言,包包在一套造型中的重要地位自是不言而喻——不僅可以豐富造型的完整度,時髦出彩的包包還可以彰顯個人獨特的品位,讓人一見難忘。數百年來,無論是讓人夢寐以求的設計師經典款手袋,還是稀鬆平常的托特包,包袋都是人們的日常必需品。作為一件承載著各種私人物品及工作所需的容器,手袋的魅力不僅在於它豐富多彩的樣式,更在於它與設計師和擁有者之間發生過的動人故事。

9月1日,由太古地產與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英國V&A博物館)聯手呈現的展覽“包裡包外(Bags: Inside Out)”於廣州太古匯正式拉開帷幕。從設計師品牌手袋、小型化妝盒到功能性揹包,這次展覽共呈現了超過240件展品,展期將持續至9月21日。

“包”覽百年:從腰間時尚到肩上奇想

本次展覽共分為三大主題:“功用與效能”“地位與身份”和“設計與製作”,以三大展區的形式展現了從最早的16世紀至今跨越了世界不同地域文化的千百種手袋箱包的面貌,猶如一部翻開了的“時尚手袋百科全書”。

手袋“進化”史

早期手袋的原型是怎麼樣的?早在1740年代,女士出行若需要攜帶錢、珠寶、鏡子、梳子等小件物品,通常是放在一個梨形的小口袋裡。這個小口袋一般縫在布條或者絲帶上,如果需要取用物品,可以透過外裙和襯裙的側面隱秘開口即可方便取出。在這次“包裡包外”的展覽中,觀眾甫一進門即可看見這件“古董”黃色系掛口袋。袋子十分扁小,系在女士的腰間,戴在外裙、襯裙和裙箍之下,實用而不失優雅妥帖。

“包”覽百年:從腰間時尚到肩上奇想

(18世紀女士裙子裡的系掛口袋,被認為是手袋的原型之一。梁信/攝)

有趣的是,到了19世紀初的英國,情況似乎有了一些不同。原本藏在口袋、小袋子裡的私人物品開始被外露攜帶。女士們開始佩戴一種法語名為“chatelaine”的腰鏈:在腰間掛上鉤子或者別針,然後用鏈子掛起各種實用的小物件。本次展覽中展出的人偶身上,記者發現其懸掛了多達13個配件,當中包括錢包、微型筆記本、放大鏡等,兼具裝飾性和實用性。

“包”覽百年:從腰間時尚到肩上奇想

(兼具裝飾性和實用性的腰鏈設計。梁信/攝)

箱包的設計一直以來也隨著運輸和出行的歷史而不斷革新變化,尤其在旅行箱包的設計上,無論是步行、乘坐遠洋客輪、火車、汽車、飛機等,不同的出行方式都會對箱包的設計產生影響。在旅行包的章節展區,可以看到以前的行李箱包仍有部分元素保留到今天的設計中。例如,19世紀的重鎖、鑰匙和鏈條等設計,最初是為了安全而新增的。如今,這些標誌性的裝飾元素成為了製造商的品牌傳統,成為了品質與獨特的象徵。

明星效應閃耀包袋

除了實際的裝載功能之外,包袋的款式、色彩和設計還可以反映出持有者的個性和身份。包袋自身的大小、材質、裝飾和品牌,以及它們與名人之間說不盡的故事,更是賦予了這小小的配件無窮的魅力。

“包”覽百年:從腰間時尚到肩上奇想

(各大奢侈品牌的經典款式包包。梁信/攝)

摩納哥王妃Grace Kelly的名字,就被重新用來命名Hermès知名的“Kelly”手袋;Gucci的“Jackie”包由美國前第一夫人Jacqueline Kennedy的暱稱來命名,這樣的名人姓名加持不僅讓這些包款名聲大振,更是讓其成為了時尚史上都有口皆碑的經典設計,魅力歷久彌新。在這次的展覽中,觀眾還可以近距離參觀到在老電影《亂世佳人》《慾望號街車》中出演主角的英國女演員費雯·麗的公文包。因為費雯·麗常常需要回復粉絲的來信,平時出入片場她都會隨身攜帶一個公文包來裝載她的信件和筆記本。

“包”覽百年:從腰間時尚到肩上奇想

(英國演員費雯·麗的公文包展品。梁信/攝)

到了1990年代末、2000年代初,出現了紅極一時的“It bag”現象。這些被譽為“必不可少的爆款包”以其強大的影響力成為了炫耀性消費的標誌,包括LV、Prada等奢侈品大牌或其他街頭潮牌在內的多款或經典或爆款的包包,都在這次的展覽中可以一站式欣賞到。而更為新近的設計師,則會把手袋變為更加具有趣味和幽默感的裝飾品。例如。有的設計師把自己心愛的臘腸犬按照原大小比例做成了手提包;此外還有琳琅滿足的天使翅膀揹包、小號形手提包、牛奶盒手袋,捲起來的雜誌樣的手拿包……更多設計師的奇思妙想,都等待著觀眾去一一發現。

正如展覽策展人、時裝史學家Lucia Savi博士在開幕式上所言:“手袋可以是一件很私人的東西, 也可以是一種自我表達的工具。希望透過這次展覽,觀展者在領略到手袋擁有的功能、設計、製作的魅力之外,還能看到它們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歷史和文化意義。”而當我們給予了在時尚圈中舉重若輕的手袋們以系統梳理和學術關注,或許就會驚訝地發現:原來不止“一花一世界”,即便簡單如一隻手袋,也足以讓我們領略百年時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