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鑑定師揭代購內幕:有人花400萬代購4個愛馬仕包,鑑定全是假貨

“100萬”,這個數字不是年薪,而是奢侈品鑑定師田哥從業10年以來拍下的素材照片的數量。

只有少數奢侈品鑑定師可以拿到百萬年薪,大部分月薪在1。5萬至5萬元之間。

奢侈品鑑定師是國內的一個新興行業。近幾年,隨著奢侈品消費需求的擴大和二手奢侈品市場的發展,奢侈品鑑定漸漸成了人們的特定需求。

奢侈品對於一些人來說是消費品,但對於另一些人來說,則是巨大的利益。

第三方賣家,可能是代購,可能是熟人,也有可能是“朋友”,但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即便是有專櫃購買影片和照片,也很難確認自己花了大價錢買到的東西是正品。

因為專櫃可以搭建假的,發貨環節可能被調包,“朋友殺熟”也是常有的事。

一買一賣,好幾百萬人民幣就沒了。

但真相永遠只有一個。

皮包不會說謊,但是人會

每年情人節和七夕節前後,不少奢侈品品牌會推出一些限量款產品。

那段時間,奢侈品鑑定師也會更忙一些。

田哥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記得在一年情人節後,一位女性客人拿來了好多款奢侈品皮包讓自己鑑定,其中有真也有假。

在不少客人眼中,自己的另一半給自己送一個“贗品”,那他/她對自己的感情也會“打折”。

有一位男性消費者給女朋友買了假貨後,甚至偽造了田哥出具“鑑定為真”的記錄給女友看,最後女友去別家鑑定機構認定為假貨後找上門來,這讓田哥哭笑不得。

“我只能告訴對方,我們這邊一定要有支付記錄後才會給客人出具鑑定報告,如果您男友沒有和我們的支付記錄,那就說明他一定沒有來我這裡鑑定過,這份記錄也是他偽造的。”田哥說。

此外,“朋友”之間的買賣行為,也容易催生贗品的流通。

“有顧客遇到朋友沒錢還賬,拿包抵債,結果對方拿來鑑定發現包是假的,再去找朋友發現對方沒了蹤影。”

“也有顧客遇到室友拿奢侈品的服裝、鞋子、包來替代房租的情況,結果除了一款包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而那款包的價格連房租的零頭都抵不上。”

田哥回憶,曾經一位富太太從朋友那買了四年包,最貴的一款是愛馬仕喜馬拉雅包,價格要一百多萬元,拿來鑑定時,有幾隻還是新包,結果全是假包。

得知結果後,富太太頓時失了神,整個人慌慌張張的。

“後來,她把朋友告上了法庭,對方被帶去了警察局。”田哥說。

奢侈品鑑定師揭代購內幕:有人花400萬代購4個愛馬仕包,鑑定全是假貨

田哥的工作環境 圖|受訪者提供

田哥還遇到過一個來賣二手包的顧客,第一次拿了一款真包來賣,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賣出,為了與自己拉近關係。第二次拿了兩個一真一假的同款包。

“他先把真的遞來,再以另一個是同款為由企圖躲過鑑定,矇混過關。”

和田哥一樣,閆闖也是一名從業超過10年的奢侈品鑑定師,他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

在關於真假的“謊言”中,也有溫情的一面。

閆闖記得,一位女生拿著時價一萬四左右的奢侈品皮包來鑑定,自己鑑定後告訴對方是真貨,對方頗感詫異,詢問後才得知,女生的男友怕她嫌貴把包退掉,才騙她是假貨。

“還有一個老闆,我印象很深,他為了給員工發工資,把表、包都拿出來鑑定後賣給了二手店。”

在田哥看來,真與假中間沒有模糊地帶,最終指向的只有一個結果,而人心卻複雜得多。

閆闖則認為,奢侈品鑑定師的這份職業不僅可以見證很多人情冷暖,更多的是給一個未知的商品賦予價值的過程。

真與假中間沒有模糊地帶

田哥的工作臺的玻璃上貼著一句話:“真相只有一個,只出結果不做說明。”

他對中國新聞週刊介紹,自己之所以這樣做,是出於保護行業的目的,他曾經遇到過假冒客人的造假商。

“對方拿著一隻假包來鑑定,比起鑑定結果和是否被騙,對方更在意是從哪幾處看出來是假貨。在這種情況下,我就要非常謹慎地做出解釋。”田哥說。

2012年,田哥從湖北師範大學美術教育專業畢業後創業。早年間,由於家人在杭州開了一家奢侈品養護店,田哥就接觸了奢侈品養護、買賣業務,而鑑定業務是店裡早期針對會員老客戶的免費服務,後來範圍擴大到面向所有顧客,收費100元。

在家人的店裡,田哥曾做過電商客服,也做過維修和護理工作。那時,他接觸的產品以上萬元皮包為主,慢慢地他對包的內部結構、縫線方式一一有了瞭解。

奢侈品鑑定師揭代購內幕:有人花400萬代購4個愛馬仕包,鑑定全是假貨

田哥日常鑑定工作 圖|受訪者提供

隨著客戶鑑定真假的需求變大,田哥開始去國內外交流、學習相關知識,整理出一套系統的鑑定點,即奢侈品特有的防偽工藝點。

拍攝大量的實物照片、發現鑑定點、歸類整理、反覆驗證,是建立資料庫的日常工作。其中,驗證鑑定點是最重要的一環,需要人工完成。

“一款包,不僅要檢視在售的樣子,還要分別檢視最近的年份的包的樣子、不同國家生產出的工藝是否存在差異等等。如果能確認一處工藝存在統一的標準,那麼它就可以作為一個鑑定點。”田哥說。

即便是正品,也會有顧客因為對瑕疵部位存疑而來求證真偽,去專櫃觀察鑑定點的工藝特徵是解疑的捷徑。

去專櫃收集素材的最佳時間點是一個新款包上市的時候,但這時專櫃的客流量往往比以往更大,需要排隊進入。

田哥回憶幾年前,不管是門店上新日的顧客數量,還是鑑定師從業數都不多,每次逛了很久沒有買包就會有點尷尬。

“一些假包在質量和工藝上甚至不比正品差,如果沒有大的資料庫,單純靠一個人的經驗去判定,很容易出錯。”田哥說。

閆闖是和田哥同年入行的,此前他的職業是一名鐵路乘務員。

最初,閆闖在一家頭部奢侈品電商平臺做鑑定助理,主要的工作內容是核對產品資訊。

鑑定助理坐在外面,鑑定師坐在裡面,中間隔著一層玻璃。花了一年時間,閆闖從鑑定助理成為了鑑定員,又過了兩年,他從鑑定員成為了鑑定師。

詢問、拍攝照片、記錄整理,再學習研究,是那些年閆闖的工作常態。

那時,閆闖每天工作時長是8個小時左右,平均每天鑑定500多件產品,通常每件商品只需要3到5秒的鑑定時間,這意味著要想在規定時間內看完商品,每一件不能停留超過2分鐘。

閆闖的老師叫張琛,他是當時一家頭部奢侈品電商平臺的首席鑑定師,也是一個資深從業者。在接觸奢侈品鑑定初期,他自學了相關知識,後來乾脆花高價報名去日本奢侈品協會的培訓課程。

“2009年在日本學習奢侈品鑑定課程的費用是108萬日元,一共80個課時,用了半年才上完。”張琛對中國新聞週刊說。

在田哥和張琛看來,奢侈品鑑定的工作是一個持續學習的過程,日常工作便是持續學習的機會,因為造假商也在不斷“進步”。

張琛介紹稱,一款市售12萬元人民幣的皮包,造假商使用的成本甚至會高達5萬元。

五金顏色、使用材料、縫製工藝、特殊標記都是鑑定真偽的點,只有所有的選項都對,才能指向“真品”那個結果。

魔高一尺,能否道高一丈?

這兩年奢侈品鑑定師越來越多了,有人認為這與奢侈品行業的市場增速有關。

張琛認為,市場增長加速一定程度上與代購處於紅利期相關。前幾年,微商代購處於野蠻發展的階段,對於消費者來說,從代購那裡買奢侈品意味著更低的價格,更便捷,可同時也存在花正品的價格卻買到假貨的風險。

張琛對中國新聞週刊回憶:“2016年前後,顧客拿來鑑定的商品基本上都是從代購渠道買來的,100個訂單裡有70單是代購的新品。”

據“要客資料”顯示,除了奢侈品牌官方渠道外的其他渠道,假貨率高達80%以上:非直營專賣店平均假貨率在20%-30%,整合店假貨率超過60%,奢侈品代購假貨率高達80%以上,微商假貨率更是超過95%。目前在中國市場,假貨可見度已然超過真貨可見度,超高的假貨滲透率使得奢侈品假貨的數量已經是真貨數量的6倍之多。

閆闖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奢侈品專櫃並不支援驗貨,銷售人員也不具備技術能力去判斷真偽。代購或一些商家透過‘專櫃驗貨’、‘員工福利’、‘積分兌換’、‘原單貨’等話術去騙取消費者信任,他們當中有不少都是賣假貨的。”

奢侈品鑑定師揭代購內幕:有人花400萬代購4個愛馬仕包,鑑定全是假貨

獨立鑑定師閆闖 圖|受訪者提供

他遇到有消費者被代購騙了近400萬元的情況。

“一位顧客從天津開車來北京,拿來的四隻愛馬仕包都是假的,得知結果後,她便去代購那裡退貨。”

在閆闖看來,一次性可以購買4個愛馬仕鱷魚皮新包很難,首先它的數量少,有購買條件,加上配貨可能要花300萬元人民幣才能買到這隻包,4個包就需要1200萬元人民幣。

“代購以400萬元的價格賣出4個包,肯定是有貓膩的。”閆闖說。

除了代購玩貓膩以外,造假商還會偽裝成客戶把假貨賣到二手奢侈品店,很多假貨也就透過二手商品交易這條渠道流入市場。

據《中國二手奢侈品市場發展研究報告2021》顯示,中國消費者對奢侈品的購買量持續增加以及對仿品的擔憂,導致消費者對網購奢侈品的真偽鑑定需求持續增加,2020年的總鑑定數量約為2019年的1。5倍。

鑑定二手奢侈品包程式需要更嚴謹。

田哥在鑑定新包時,甚至能透過味道得出判斷,一些假包有很濃的膠水味,透過走訪專櫃,他發現這種味道幾乎不會在專櫃的包上出現,但這種方法並不適用於二手包。

為了避免出現誤判的情況,田哥會設定一檢、二檢和三檢的流程,遇到有爭議且難以驗證的商品,就建議顧客退貨,以防日後出售時遇到麻煩。

甚至有造假商曾找到閆闖,開出高價企圖聘請他擔任顧問,以批次生產“以假亂真”的高仿產品。(中國新聞週刊)

編輯:鄭楚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