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殺虎破局漢桓帝,不背昏君這口鍋

劉志,諡號漢桓帝,廟號威宗。

出師表都背過。親小人遠賢臣,漢昭烈帝劉備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漢桓帝劉志,因為諸葛武侯順帶提了一嘴,絕大多數人對漢桓帝的第一印象就是和漢靈帝齊名的昏君。然而從史實來看,劉志或許算不上一代明君,但也不至於背昏君這口鍋。

「三國」殺虎破局漢桓帝,不背昏君這口鍋

漢桓帝劉志的人生中,有三個困局,涉及到了三個極其嚴峻的問題。

第一個困局,如何獲得屬於自己的權力。就實際情況來說,與其說是漢桓帝劉志登上了皇位,不如說是梁冀與梁妠選劉志坐上了皇位,當時完全屬於皇帝劉志的,只有一把龍椅。梁冀之所以選擇劉志登上皇位,自然是有其特殊之處,劉志的特點,就在於沒有特點。當是之時,滿朝文武或許可能還依稀記得,在某個遙遠的地方,蠡吾侯的子嗣繼承了這個爵位,是一個十四五歲的普普通通的小夥子,僅此而已。而對於幾乎攫取了權力果實的外戚梁氏而言,這種無知的小年輕正是最好的目標人選。

劉志年紀只有十幾歲,也沒有什麼過人之處,朝廷裡的重要官員甚至沒幾個是臉熟的。而真正手握權力的梁冀,正是當朝大將軍,妹妹梁妠則是垂簾聽政的太后,能正面和梁氏扳手腕的,沒有。更能令劉志夜半悚然的是,宮裡也有不少梁氏的耳目,而找人毒殺皇帝這種事,梁冀已經做過一次了。

該怎麼做。漢桓帝劉志的選擇是,什麼都不做。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在劉志登上皇位之後,梁冀與梁妠為劉志選擇的皇后,正是梁氏梁女瑩,而這也是劉志當時唯一能夠利用的一點,自己是梁氏的女婿。事實證明,漢桓帝劉志的等待是正確的。素有賢名的太后梁妠,臨終時以遺詔的方式將權力歸於劉志。漢桓帝劉志,終於走上了取回權力的第一步。

「三國」殺虎破局漢桓帝,不背昏君這口鍋

第二個困局,如何取回屬於自己的權力。關於劉志在名義上正式成為執政者這件事,梁冀沒有反對,不代表梁冀認可。梁妠去世之後,百官眼中的梁冀依舊仿若擇人而噬的老虎,囂張跋扈比起以往甚至猶有過之,絲毫不把劉志放在眼裡。事實也是如此,作為漢桓帝劉志取回皇權的最大攔路虎,劉志與梁冀的實力差距,依舊令人絕望。

但是,對比第一個困局,漢桓帝劉志總算多了一個優勢,名義上,劉志已經成為了漢朝的執政者,而非梁冀。破解此局的勝負手,正是此事。在確定梁冀完全沒有收斂或是妥協的想法之後,經過縝密的思考與謀劃,再也無法忍受的劉志挑了個好日子,以皇帝的名義,收回禁軍兵符,以清理國賊的名義,直接派人圍了梁冀的家。梁冀選擇自殺。

皇帝的權力,漢桓帝劉志終於取回了手裡。

「三國」殺虎破局漢桓帝,不背昏君這口鍋

第三個困局,如何落實屬於自己的權力。亡國之君和一國之君,好似一線之隔的兩個概念。在內,梁冀把持朝政近二十年,黨羽無數,加上這些人十餘年間累積的負面影響,忠臣遭到迫害,賢士隱匿山林,此時漢朝的官場風氣大抵可用四個字來形容,汙濁不堪。在外,各少數民族都盯著似乎日漸孱弱的漢朝,鮮卑族在邊境蠢蠢欲動,羌人作亂甚至已有百年之久。當時的漢朝,說是內外交困,毫不為過。

逞一時之快,換瞬間的爽,這樣好嗎。劉志的回答是,不。對內,為了抹消梁冀的影響,漢桓帝劉志一口氣將相關人員幾乎連根拔起,大大小小的官員處理了好幾百人,一套大掃除下來,留在原職的重要官員甚至只有個位數。官員調令如走馬燈,過了好幾天才總算穩定,同時也形成了宦官與朝臣對峙的局面雛形。對外,堅持用武,派誰去處理,就讓誰全權負責,最終,羌亂在漢桓帝劉志在位期間完全平定了下來。

總結來說,漢桓帝劉志的做法正是諸葛武侯的六個字,親小人,遠賢臣。對能用的小人表示親近,把有能力的賢臣放心遠派。此等馭人之術,令人歎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