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先時代的四川鹽井,千年之前便能深達數百米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鑽井技術研討會上,談到人類最早鑽井史時,俄羅斯人和美國人正在為他們二三百年的鑽井史爭得臉紅脖子粗,只有我們中國的代表不慌不忙,緩緩說道:“我們中國人早在一千年前已經能使用鑽頭挖掘到幾百米深了。”

說的就是四川的鹽井。

領先時代的四川鹽井,千年之前便能深達數百米

鹽——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 學過一點生物學的人應該都知道,鹽對人體的新陳代謝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萬多年前人類進入農業時代,生活方式從狩獵逐漸轉變為農耕,由於糧食中缺少鹽,人又不能再像以前一樣茹毛飲血來補充鹽,所以我們開始生產食鹽。古代產鹽大部分依賴於海水或鹽泉,內陸地區不靠海,鹽泉也少,鹽常常需要從行走江南海北的鹽商那裡獲取,只要國家一陷入戰亂,商賈不通,內陸地區就很容易缺鹽,民不聊生。

領先時代的四川鹽井,千年之前便能深達數百米

鹽井便是在此時誕生,據《華陽國志》記載,四川鹽井最早要追溯到戰國時期,李冰任蜀郡守時(修建了都江堰的那個李冰),組織當地人民開鑿了我國第一口鹽井——廣都鹽井。那時候挖鹽井和挖水井沒啥區別,拿鏟子鋤頭往下挖,特點是井口較大,但挖不了太深,所以叫做“大口淺井”。1000 年後,鹽井開鑿有了質的飛躍,進入“小口深井”時期,四川遂寧還出現了“卓筒井”。

領先時代的四川鹽井,千年之前便能深達數百米

鑿井時,把 60 斤重的鑽頭懸在空中,利用鑽頭的重力落下砸碎岩石,人力再將鑽頭舉起,週而復始。這時用扇泥筒將這些含有巖沙的泥水取出,這樣就成了井。“卓筒井”時期的井可達200米深,井口卻僅有碗口大小。後來四川人民不斷最佳化鑽井方式,井越鑽越多,也越鑽越深,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四川自貢鑽出了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燊(shen)海井。

領先時代的四川鹽井,千年之前便能深達數百米

“燊海井開鑽於清代道光三年(公元 1823 年),歷時 13 年,方始鑿成。井深 1001。42 米,既產滷,又產氣,是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大井。”歷代鹽工在自貢先後鑽井 13000 多口,有的井深達 1000 米,即使以平均 300 米計,等於鑿穿了 400 多座珠穆朗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