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光增白劑之“死”,更像是一樁公開的“謀殺案”

跟“白”有關的,從沒有停止過爭論。

很多微商推廣洗液產品時,喜歡用紫外線燈檢測表示沒有熒光劑。其實這裡所說的熒光劑,更準確的說法是“熒光增白劑”,即朋友圈裡大多數人想用紫外線燈檢測出的物質。嚴格意義上來說,熒光劑是對有熒光現象的物質的總稱,並不是某個確定的化學物質名稱,熒光增白劑才是。

而熒光增白劑對人體有危害的論調,與熒光增白劑真相的科普,像一對長年爭吵的怨偶,時不時“竄”出來怒刷存在感。

熒光增白劑之“死”,更像是一樁公開的“謀殺案”

1

“熒光增白劑致癌”一說,源自2011年起,職業打假人王海與藍月亮之間,一場關於“熒光增白劑”的官司。

在近兩年的訴訟中,藍月亮和中國洗滌用品協會提供材料證明了熒光增白劑的安全性。不過,這場官司留給大眾的印象卻是:熒光增白劑致癌。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介紹,在這場官司之前,正值藍月亮市場熱銷時期,市面上也湧現了很多仿冒的藍月亮產品,但因熒光增白劑價格較高,國產價格在18萬元/噸左右,進口品約為30萬/噸。因此,基於成本考慮,這些仿製品大多沒有新增熒光增白劑。而訴訟發生後,這些仿冒藍月亮產品的廠商,藉機大肆推廣其沒有新增熒光增白劑的產品,並打起了無熒光增白劑的概念。

此後,隨著微商的興起,這一概念被進一步強化,而借紫外線燈檢測到多類產品中都出現熒光反應的現象,讓公眾對熒光增白劑的恐懼從洗滌用品延伸到了面膜、面霜、衛生紙等日用品。

事實上,有熒光反應並不代表有熒光增白劑,沒有熒光反應也不代表一定安全。更何況,熒光增白劑只有透過專業儀器檢測,並不是紫光燈所能檢測的。然而這些和熒光增白劑的安全性一樣,被大多數民眾曲解。即使藍月亮曾在《南方週末》刊登廣告說明,也未能贏得信任。

迫於壓力,藍月亮成分表中的熒光增白劑很快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去汙增效劑”。與此同時,寶潔旗下的碧浪,也將成分說明中的熒光增白劑改為“衣物增豔劑”。

熒光增白劑之“死”,更像是一樁公開的“謀殺案”

事實上,這兩種新新增的成分,本質依然屬於熒光增白劑。

據瞭解,熒光增白劑並非只有增白效果,而是透過光學作用補充衣物顏色,起到增白、增亮、增豔的效果。根據《染料索引》1999年版統計,熒光增白劑算是一個品類的統稱,總共包含了396個種類,基本結構型別15種,所以即便兩者名稱不同,但實際功效相同。

也正是基於此,“藍月亮熒光增白劑致癌”風波之後,各大品牌洗滌品對增白功效的宣傳也都採取了保色、固色、不傷衣物原色等說法。

由此來看,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所說,熒光增白劑之所以被判了“死刑”,其實是一些利益相關者,藉機進行的一種商業炒作行為。

熒光增白劑之“死”,更像是一樁公開的“謀殺案”

2

當然,這樣的案例在業內並不鮮見。

例如“矽油易致癌”一說。

2014年,伴隨著無矽油概念的熱浪,矽油會堵塞毛孔、導致斷髮、脫髮甚至癌症高發等問題的言論,在微信朋友圈炸開了鍋。

其實,在這背後,是代購對日本Reveur洗髮水的推廣。據瞭解,該品牌在日本市場的知名度並不高,2011年推出的無矽油洗髮水,在日本市場炒起了一股無矽油的熱潮,引得KOSE、資生堂等品牌也紛紛跟進無矽油洗髮水。

很快,“隔壁老王”的這一波無矽油熱,透過代購湧入中國,Reveur洗髮水也成為海淘爆品。

緊接著,一眾洗護品牌紛紛跟推無矽油產品,就連寶潔這個矽油產品的“領袖”也迫不得已推了零矽油產品。

事實上,無矽油洗髮水在歐美市場已存在多年,只是細軟髮質更適合用無矽油產品,而相對來說,髮質粗硬的人並不一定適用,特別是經燙染的頭髮更適合用矽油調理。不過,類似的科普,仍難以扭轉消費者對矽油的誤解。

再如,“蠶絲面膜無蠶絲”、“藍膜內襯應被淘汰”……這種有新品出便推翻歷史的做法,和無熒光增白劑的興起何其相似。

所以,當下一個無xx概念突然興起時,不妨先看看誰家又在推新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