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祭祖,還有多少人記得?傳統文化的悲哀,還是社會進步了?

中元節到了,正趕上西域少數民族過節,全疆放假4天,小編趁著假期,請了幾天假,回老家上墳祭祖,一路上頗有感觸。

仔細算一算,有20年沒有在老家中元節上墳了,遊子在外,顛沛流離,東遊西蕩,總算是在西域有了安身之地,但先輩們一袋袋留下來的傳統已經丟的差不多了,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

中元節祭祖,還有多少人記得?傳統文化的悲哀,還是社會進步了?

記得小時候,爺爺還在世的時候,每年中元節,家鄉的爺爺叔叔們,都要組織我們這些小輩,中元節舉行大的祭祀儀式,最基本的就是要在祖墳地上殺羊,然後祭拜,由老一輩的族長組織祭祀儀式,念很長的祭文。小時候的我們,懵懵懂懂,很多話都聽不懂,只是覺得很好玩,很熱鬧,父輩們那時候正年輕,祭祀儀式結束以後,就會進行一次大型的聚會,很多離家遠的叔叔們也多會一起趕回來參加這次聚會,好不熱鬧。

不知道是因為近幾年在外面遊蕩的沒有時間了還是社會風氣變了,中元節的傳統,慢慢的都不怎麼被人重視了。回到老家以後才發現,家裡已經沒有多少年輕人了,由很多跟我一樣年齡的年輕人,都在城裡生活,很多年都不能回一次家。春節假期時間長的,還可以回家,有的因為春節時間緊張,也都是好多年才回來一次。

跟父親商量了一下,今年既然回來了,想組織一次祭祀,看能不能組織兄弟姐妹們一起祭祖,但是聯絡了以後,發現沒有幾人能參加,有的也只是匆匆來,匆匆走。不禁有點感慨,跟父親聊天,問父親,祭祖的時候唸的祭文是什麼內容,父親回答:多少年不組織祭祀了,以前都是爺爺在組織,現在,估計沒有幾個人會了。

中元節祭祖,還有多少人記得?傳統文化的悲哀,還是社會進步了?

傳統文化正在逐年失傳,就連簡單的祭祀活動,也因為年輕人不重視而逐年失傳,我在想,是不是等我老了以後,老家的祖墳裡,那個墳裡住著哪位先人,也沒有人知道了。不得不說,真的很悲哀。

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又稱施孤、鬼節、齋孤、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對於中元節的記憶,我也就只有這麼多了,還是在網上查的。很多時候,人們都在呼籲,傳統文化不能丟,需要傳承,但是我們身邊息息相關的傳統文化,卻被當作封建迷信的糟粕不斷地拋棄,這是民族文化的悲哀。

想起來在小時候,每年在老家過節,春節、清明、端午、中元節、中秋節,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節日,小時候沒有過元旦、聖誕、情人節的習慣,但是長大了,似乎情人節和聖誕節成了重要的節日,但是以前的中秋節、春節變成了吃飯的節日,一年忙活下來,就為了在家吃一頓飯,走這個形式,但是我們需要的真的是這些嗎?

中元節祭祖,還有多少人記得?傳統文化的悲哀,還是社會進步了?

小編想改變這個現象,從自己家裡做起,但是不知道能不能做到,先試試吧。今天開始,教育我的孩子,記住這些傳承下來的傳統節日,讓他每次都能跟我一起參加,告訴他這些節日的意義,讓他在將來我也不在的時候,也能參加,讓他一代一代的傳下去。作為家裡的大哥,號召兄弟姐妹積極參加祭祖活動,起碼能讓兄弟姐妹們可以有交流的時間,目前能做的似乎只有這麼多了,各位看官,你們還有什麼好辦法可以教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