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兒童抽動障礙的12條常識

關於兒童抽動障礙的12條常識

每天將分享推薦權威精神心理相關的治癒經驗、科普資訊

關於兒童抽動障礙的12條常識

小明,6歲,上小學一年級。老師向家長反映,小明上課時總是擠眉弄眼、聳肩、甩頭,有時嗓子裡還發出類似狗叫的聲音。老師批評後只能有2-3分鐘有所“收斂”。家長也承認小明有不少“壞習慣”,還比較好動,脾氣急躁。後來別人的建議下到醫院就診,診斷為“抽動障礙,伴多動症”。

抽動障礙(tic disorders,TD)是一種起病於兒童時期、以抽動為主要表現的神經精神疾病。臨床表現為快速、不自主、突發的擠眉、眨眼、晃頭、聳肩等動作,也可以是口鼻、咽喉不自主的發聲。可伴多動症、強迫症、情緒障礙等精神障礙。TD在兒童期很常見,國外調查在12%-16%。男孩多見。大多數輕度的可自行緩解,一部分會慢性遷延,明顯影響自信心和社會功能。

為了能讓大家快速瞭解TD,今天我整理了12條關於TD的常識。

1、 TD應該去哪個科室就診?

TD是一種神經精神疾病,也就是說,它屬於神經科和精神科範疇。如果是比較單純的抽動障礙可以到神經內科就診,如果伴有多動症、焦慮抑鬱等情緒需要綜合干預的,建議到精神科就診。

2、 抽動症狀不是壞習慣,嚴厲管教可能適得其反。

抽動症狀是不自主的,無意識的行為。很多兒童的抽動在做作業、看電視等情況更明顯。可以理解為某些士兵(管理區域性肌肉的神經)暫時不服從司令部(大腦)“立正”的指令。嚴厲訓斥可能會讓孩子短時間稍微控制一下,如果經常受到責罵,可能會繼發焦慮而加重抽動。

關於兒童抽動障礙的12條常識

3、 抽動症狀有些能看見,有些需要聽。

抽動症狀分為運動性抽動和發聲性抽動。運動性抽動是指頭面部、頸、肩、軀幹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發、快速收縮運動,如擠眉、眨眼、晃頭、聳肩、甩手等;發聲性抽動是口鼻、咽喉及呼吸肌群的收縮,透過鼻、口腔和咽喉的氣流而發聲,如擤鼻、清嗓、乾咳樣聲音。一些可能會被誤診為咽喉炎、鼻炎。

4、 TD輕重如何判定?

評估抽動嚴重程度可採用

耶魯綜合抽動嚴重程度量表

進行量化評定,嚴重程度判定標準:總分<25分屬輕度,25~50分屬中度,>50分屬重度。

關於兒童抽動障礙的12條常識

5、 TD如何分型?

根據病程TD分為短暫性(小於1年),慢性運動和發聲TD(超過1年),以及發聲與多種運動聯合抽動障礙,也稱抽動穢語綜合徵或Tourette 綜合徵。其中Tourette 綜合徵症狀最多,最重,對患兒社會功能影響大,易遷延至成人期。

6、 診斷TD需要排除哪些情況?

TD是原發性疾病,病因還不完全清楚。診斷時需要排除神經系統疾病(如舞蹈症、癲癇性肌陣攣)、感染因素(如鏈球菌感染、腦炎、神經梅毒等)、中毒因素(如一氧化碳、汞、蜂毒等中毒)、藥物因素(如哌甲酯、安非他明、卡馬西平、苯巴比妥等),以及頭部外傷和發育障礙等因素。

7、 什麼情況下應該用藥?

一般輕度抽動,持續時間比較短,對生活影響不大的,僅僅需要心理疏導,密切觀察。對於影響到日常生活、學習或社交活動的中重度TD患兒,單純心理行為治療效果不佳時,需要加用藥物治療,藥物包括多巴胺受體阻滯劑(如硫必利、阿立哌唑)、α受體激動劑(可樂定)等。

8、 藥物治療療程要多久?

藥物治療包含急性期、強化期和鞏固期,總療程一般在1-2年。

9、 治療抽動的藥物副作用大嗎?

治療抽動最常用的多巴胺受體阻滯劑屬於抗精神病藥,很多人擔心這類藥副作用大,會吃壞腦子。其實推薦的一線藥物如硫必利、阿立哌唑等,其推薦劑量中副作用還是比較輕的,少數人早期會有嗜睡、乏力、噁心、失眠等,大多數人沒有明顯不適感。而有效率可達到75%-80%。考慮到如果明顯的抽動會影響患者的自信心及人際交往等社會功能,藥物治療還是很有必要的。

10、哪些因素會影響抽動症狀?

常見加重抽動的因素包括緊張、焦慮、生氣、驚嚇、興奮、疲勞、感染、被人提醒等,注意力集中、放鬆、情緒穩定則有利於減輕抽動症狀。

關於兒童抽動障礙的12條常識

11、TD預後如何?

TD症狀可隨年齡增長和腦部發育逐漸完善而減輕或緩解,需在18歲青春期過後評估其預後,總體預後相對良好。大部分TD患兒成年後能像健康人一樣工作和生活,但也有少部分患者抽動症狀遷延或因共患其他精神障礙而影響工作和生活質量。

12、 抽動與上火。

很多家長反映患兒上火時抽動症狀會加重,中醫治療常用羚羊角等清火涼血功效的中藥。從西醫角度也發現某些病毒或細菌感染會誘發或加重抽動症狀,所以一些專家建議避免辛辣食物,預防或積極處理感染。

總之,對抽動障礙還是要早發現、早治療。不僅要去除誘因,心理行為治療、藥物治療、飲食等綜合干預方能起到更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