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藝茗茶]:茶葉究竟有什麼好處,真相可能很失望

茶在以前是生活必須品,柴米油鹽醬醋茶,這茶葉的普及程度和地位不言而喻。

茶葉從被發現開始,便記載茶葉可以解毒消暑、提神醒腦。《神農本草》中記載:“神農嘗百草以療疾,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這記載直接把茶葉的發現拉到了神農氏時期,至於茶葉到底是誰發現的,沒有明確的證據。神農氏用茶解毒,這是誇大過的故事,不過茶葉倒真的有些效果,那時候的茶葉還是茶鮮葉,直接烹煮,然後喝湯吃葉,雖然味道不好,但的確有效果,多喝熱水多吃菜,多健康的養生方式,而且這樹葉裡的營養還比一些蔬菜要多一些。

古人也會將鮮茶葉與大米同煮成粥,當時稱為茗粥,也會當成菜直接食用。茶鮮葉是非常苦澀的,而且帶有青草味,這口味倒也獨特。此時的茶在食用階段,可別小瞧這樹葉,由於鮮葉食用下肚,可以補充大量的營養,不過當時茶葉的傳播範圍很小,是當地獨有的一種“菜”。

不止有食用,當時的茶的確被列入草藥一類,常常作為藥方的一環,鮮茶葉是無法儲存的,當天採摘,下午就蔫了,古人便將茶葉曬乾,便於運輸和儲存。這樣看,白茶應該是最早出現的茶類,白茶是最貼近自然的茶類,鮮葉直接曬乾便成茶。雖然茶入了藥,但日常的食用遠大於藥用。

[承藝茗茶]:茶葉究竟有什麼好處,真相可能很失望

再往後,古人也知道茶葉的味道太差,開始改善味道,三國時期魏國的《廣雅》一書中記載到:“荊巴間炙粳苦荼之葉,加入菽、姜、橘子等為茗而飲之。”早在三國時期,就開始在茶中加東西,這可以看做是最早的混泡茶。

說的太多,直接跳過,到了唐宋時期,這是茶葉發展的鼎盛時期,煎茶法和點茶法陸續出現,宋朝末年也出現了散茶,沒錯,與咱們現在的散茶一樣,工藝不同而已。唐宋時也算是食用,將茶葉磨成粉,然後沖服飲下,可以簡單理解成現在的速溶沖劑。不過當時想搞出好的茶末,那是得費大功夫的,唐代的煎茶法茶葉準備和沖泡方法繁瑣複雜,宋朝的點茶法在此基礎上出現,但複雜程度更勝一籌。龍團鳳餅大家都聽過,這團和餅可不好做,主要成分是茶末和米膏,附帶有龍涎香等極為珍貴的配料,混合均勻製成團和餅,飲用時直接衝飲。這龍團鳳餅極為奢靡。歐陽修在《歸田錄》中寫道:“小片龍茶以進,其品絕精,謂之小團,凡二十餅重一斤,其價值金二兩。”這可是黃金二兩!宋代一兩黃金換算成現在,大致在12000,當然也有不準確,簡單看看。

[承藝茗茶]:茶葉究竟有什麼好處,真相可能很失望

說了這麼多,好像有點跑題了,拉回來,從發現茶葉,一直到元朝末期,這段時間的茶葉一直算是食用階段,雖然外形多有變化,但最終都是食用下肚。茶葉的營養被人體最大程度吸收,茶葉中含有咖啡因,咖啡因會刺激神經,加速血液迴圈,讓人亢奮。茶葉還含有大量的植物纖維,可以促進排便,直到現在理解也一樣,排便=排毒。這也不是啥冷知識,而且茶葉味道苦澀清爽,出現解毒消暑、提神醒腦的記載倒也正常,所以,茶葉在古時的記載有這些效果,的確不是在吹牛皮。

重點來了,這只是茶葉的前中期,宋朝末期即出現了散茶,元朝末期散茶興起,明朝朱元璋直接廢除了團茶,散茶徹底成為主流,沖泡清飲法直接顛覆了傳統飲用方式。清飲雖然味道更好,但也造成茶葉的營養絕大部分流失,茶葉大部分的營養物質,都在葉底裡。所以現在的飲用方式,已經沒有那麼好的效果,不過有一點是一點,但要說茶葉可以治病,那純屬胡比扯淡。把茶葉包裝成包治百病的神草,這事不光國內幹,國外套路也一樣,早在大航海時代,海上霸主荷蘭從我國將茶葉運回歐洲,他們是最先將茶葉包裝成東方神草,用來斂財的混蛋。

所以,茶葉的第一個好處,可以分辨誰更聰明,開玩笑的,大家別當真。茶葉的第一個好處是有少許營養,雖然不多,但聊勝於無,除此外,茶葉低能量,無脂肪,無糖無鹽,是最健康的“飲料”。用來養生,代替別的酒水、飲料,真的沒問題。

平常喝茶,先別追求茶的一些附加概念,例如“大師制、百年傳承、來自名產區”等,只看茶的味道就行,這個茶你覺得好喝,那就選定這款。這能躲避大多數的騙局。而且能省很多錢吶,這也是茶葉的好處。

想到什麼說什麼,廢話多也正常,畢竟話癆也不是一天練成的。

[承藝茗茶]:茶葉究竟有什麼好處,真相可能很失望

再說茶葉的另一個好處,衛生。為什麼說衛生?因為泡茶需要熱水,熱水可以消毒,減少疾病發生和傳染,這點也可能是古人絕得喝茶可以解毒的主要原因之一。古人只有在吃飯或者煮茶的時候,才會熱水,平常喝的都是生水,也就是井水、河水、池塘水等。古時可沒有排水系統,那日常生活的汙水都是就近解決,水汙染很嚴重。沒有消毒的生水,有各種因為水汙染而導致的“瘟疫”和傳染病,像現在的因細菌感染而導致的腸胃小病痢疾,在以前,那是會致命的大病。

古人用柴生火,富貴人家有炭和煤,不過也需要用柴火做引子,生一次火,麻煩而困難,想常喝熱水,對於平常普通人家,其實是一種奢侈的事情,既浪費時間,也浪費錢財,一不小心還會搭上人命,就電視劇中經常出現的橋段,某某上山砍柴,整夜未歸失蹤。

[承藝茗茶]:茶葉究竟有什麼好處,真相可能很失望

一直到茶葉徹底融入生活,平民普及之後,這才有了些喝熱水的習慣,水不熱茶泡不開。所以茶葉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疾病的發生。

就拿現代來說,我國的大部分國人,可以隨時隨地的喝熱水,90年代中期才實現,你沒聽錯,這普及熱水的路走了幾十年。就現在的80、90後,為了圖省事,小時候也會對著水管、水缸猛灌幾口生水,雖然長輩說過“生火喝了會生病”,但都當做耳旁風。

49年,建國後,我國開始全面推廣喝熱水,喝開水的生活理念,當時有中央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各地不斷的宣傳,號召“要反覆教育群眾喝開水和消毒過的水,不喝生水”,各地官方釋出的《農村衛生院課本》中也一致要求“ 衛生員應當積極宣傳喝開水的好處,帶動群眾養成喝開水的好習慣。”推廣行動在城市衝較好進行,居民們會到熱開水供應處用票購買,這些開水供應處由廠礦和機關單位負責。這些開水供應處一直維持到80、90年代,被廢除的原因,一部分是因為大部分居民已經養成了喝開水的習慣,也能燒得起開水,而這種燒水的大鍋爐對環境的汙染很嚴重,就相繼拆除了。

農村的推廣更為困難,特別是偏遠的山區,在1958年至1960年的“公共食堂”時期,類似城市裡的開水供應才短暫出現過,大家養成了喝開水的習慣。喝熱水的生活理念普及,使得食物中毒、瘧疾、拉肚子等各種腸胃病大大減少。“喝生水會生病”這個理念深入人心。

[承藝茗茶]:茶葉究竟有什麼好處,真相可能很失望

70、80年代,在大搞人工沼氣,這也一定程度上普及了熱水。發展歷程很艱辛啊,等到我國大多數人可以隨心所欲喝熱水的時候,已經到了95年,直到今天,也不過才24年,為什麼這麼說,咱們看一組資料就知道了,喝開水的普及可以從保溫杯的產量得知,1957 年,全國保溫瓶年產量只有 0。3 億個,1975 年只有 0。69 億個;1983 年,年產量飆升至 1。38 億個;1984 年達 1。49 億個;1988 年為 2。07 億個;1994 年為 2。38 億個;1997 年為 2。66 億個;達到了最高峰值。

所以,又跑題了。最普及熱水的過程中,茶葉的量也大幅度上升,水不好喝,那就泡點茶吧。當年茉莉花茶在北方的火熱程度,讓人瞠目結舌,大街小巷都有茉莉花茶。所以茶的普及,確實帶動了一大批人喝熱水,也算是保護健康的一種方式。

客觀公正有用的茶知識,與大家一同瞭解,請關注:承藝文化(ID:chengyi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