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4代人在農村做非遺美食,3元1塊火了上百年,一天流水60000元

民間諺語說“二月二,龍抬頭”,關於二月二,各地有不同的習俗,而在天津的傳統就是吃煎燜子、烙餅、炒雞蛋和豆芽菜。什麼是燜子呢?燜子的雅稱叫龍鱗,是一道寓意極好的菜。這雖是起源於河北,但在北方很多地方都盛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天津的綠豆燜子吧。

天津4代人在農村做非遺美食,3元1塊火了上百年,一天流水60000元

列入非遺的美食

燜子這個菜,據說是一百多年前由門氏倆兄弟偶然間製成的,因為製法是用油煎燜,又取“門”的諧音,於是取名叫“燜子”。天津人喜歡把這道菜跟“龍”聯絡在一起,煎燜子也叫作煎龍鱗,寓意除害降祥瑞,春耕繁盛,人丁興旺,燜子也寄託了人們美好的祝願。燜子也是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美食,地位卓然。

天津4代人在農村做非遺美食,3元1塊火了上百年,一天流水60000元

手藝複雜極少人能學會

在天津一個普通的農村裡,有位大爺就在自己家制作燜子,且名聲大噪,銷量驚人。燜子是用純綠豆做成的,而且要先浸泡使之發芽,然後去皮去殼去肉,只取胚芽,提煉出澱粉。水燒至70度,加鹼面,這樣可以去除掉酸味。煮好的漿過篩子,濾掉誤入的綠豆雜質,以及可能沒有去除乾淨的豆皮豆粒之類的,比篩子篩得還細膩。過濾好的豆漿入鍋煮,十幾分鍾就煮熟了,然後不停地攪拌成糊狀,將糊盛進碗裡,冷卻後凝結成塊,就成了燜子。

天津4代人在農村做非遺美食,3元1塊火了上百年,一天流水60000元

這樣一大鍋醬汁,能做出500多塊燜子,一天要做十來鍋。大爺說這門手藝是家裡長輩代代相傳下來的,他是第四代傳人,自己也已經做了將近50年了,日日如此。這門手藝看著簡單其實處處難,尤其是出團這一步,極少人能做好,家裡7個兄弟姐妹只他一個人學會,如今他也在慢慢地教給女兒。

天津4代人在農村做非遺美食,3元1塊火了上百年,一天流水60000元

日流水達6萬元

每塊燜子售價是3塊錢,大爺每天要最多要賣出2萬塊,算下來每天的流水都能達到6萬元。這還只是零售的數量,一直不做批發,因為量太大了確實做不過來。做好的燜子成膠白色,果凍狀,彈性很大,隨便摔也不會破。天津的綠豆燜子吃法多樣,煎 茶 烹 炒,配青菜,配海鮮,都行,看自己的口味隨便怎麼做都好吃。

天津4代人在農村做非遺美食,3元1塊火了上百年,一天流水60000元

看完燜子的做法,其實就是綠豆涼粉,只是叫法不同,可惜是半成品,沒法現場嘗試,不知道天津的這個燜子做成菜好不好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