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青白江造”丨忘不了的老味道——仙餐菜籽油

一想到“吃”這個話題,水煮肉片、肥腸血旺、麻婆豆腐、肝腰合炒……這一道道美味川菜,都是好吃嘴們的心頭之愛。不過,要想成就一盤色香味都在水準之上的川菜,除了食材要鮮,豆瓣要好,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菜籽油夠香夠醇!

仙餐牌菜籽油,你家用過嗎?相信對於大多數四川消費者來說,它都是“忘不了的老味道”。

我身邊的“青白江造”丨忘不了的老味道——仙餐菜籽油

百年企業 在時代浪潮中不斷成長

民國元年,在千年古城城廂鎮,一家榨油坊悄無聲息地落地紮根,名曰羅家油坊。

羅家油坊紅火了三十年,在青白江還不叫青白江的時候,一代人記憶中獨屬於“媽媽的味道”裡就貫穿著它的身影。“那時候,幾乎所有的城廂人都去羅家油坊打油吃。光是聞到炒菜飄出來的味道,小孩肚子都要咕咕地叫,太香了。父親、母親都捨不得吃,留給孩子們吃。”今年80歲的老城廂郭爺爺回憶道。

新中國成立的第五年,也是“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的第二年。戰火方熄,百廢待興。羅家油坊也走上了公私合營的道路,啟用了國家賦予的新名字——“紅旗”。

1988年,國營紅旗油廠更名為青白江植物油廠。第二年,一名23歲的外地小夥子調到該廠,負責機械改造和維修工作。這個小夥子叫巨浪,他見證了油廠在改革開放歷程中的起起落落。

我身邊的“青白江造”丨忘不了的老味道——仙餐菜籽油

那時,油廠一線員工有近百人,機械化程度低、生產條件落後,80%的程式需要人工操作完成,又重又累不說,忙碌一年僅能生產植物油1500噸。“當時是計劃經濟時代,完全沒有銷售的概念,都是按照計劃生產,再供應給糧食局,分配到成都各個地區。所以當市場經濟時代來臨後,我們一時跟不上步伐,無所適從,連續多年虧損。”巨浪回憶道。

2000年,響應國家政策號召,青白江植物油廠改製為民營企業,再次更名為成都市紅旗油脂有限公司。此時的巨浪憑藉著過硬的工作能力成為了公司董事長。

傳承·鳳凰涅槃 奔赴美好未來

“當時的廠房冷清了很多,有些員工選擇了安置補償,幸好出於多年來對油廠的感情,更多的員工留了下來。”榨油工沈厚清說,自打有記憶開始,家裡祖祖輩輩就是吃著廠裡的油長大的,他可不希望廠子毀在他們這輩人手上,“從一切依靠國家到一切依靠自己,面對改革陣痛期,廠裡上下空前團結,擰成一股繩,所有員工都奮戰在一線。”

我身邊的“青白江造”丨忘不了的老味道——仙餐菜籽油

頂著烈日,巨浪帶著工作組去田間地頭收購油菜籽,經常忙到深更半夜才收工,睡幾個小時後又迎著朝陽開始翻曬油菜籽。精選原料、古法壓榨,在大夥兒的齊心協力下,紅旗油脂成功推出了仙餐牌菜籽油。一扭開瓶蓋,自然醇正的菜油香就竄了出來,“就是這個味兒!”

好產品還需獲得市場的認可。為此,巨浪帶領員工搞調研、跑市場,逐步向周邊省、市輻射。凡是食博會、糧油展等大型會展,他們都會去現場宣傳。租不起展位,大家也不退縮,一起在現場流動發放宣傳冊。他們定下目標——要走出成都、走向全國,要把紅旗油脂打造為濃香風味菜油的標杆企業!

機器的轟鳴聲夜以繼日地喧囂著,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就像當年跨越世紀的美好希望一樣,種在紅旗人的

心裡

。改制後的第三年,紅旗油脂被評為了“中國油菜籽50強企業”,第五年便獲得了成都市龍頭企業的稱號。2015年,在青白江區的全力支援下,紅旗油脂搬遷至四川青白江糧油園區。修建新廠房,引進新裝置、招攬新人才,不僅實現了生產全部自動化,生產規模和市場規模都快速增長,獲得了高新技術企業認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

我身邊的“青白江造”丨忘不了的老味道——仙餐菜籽油

如今,巨浪的兒子巨欣、沈厚清的兒子沈傑……這些紅旗子弟們也毅然投身到了紅旗油脂的發展中來。他們堅持做好產品,抓住網際網路發展機遇,開闢電商市場,屢創佳績。“未來,我們希望依託中歐班列的優勢,積極拓展海外市場,讓青白江造仙餐牌菜籽油走向世界!”

記者:莫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