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還是儀徵“洲八樣”

安民/文

我們這一帶,人們通常所說的“洲八樣”,是指生長在江心島,或是散見於涉水江灘的八種野生蔬菜。

念念不忘!還是儀徵“洲八樣”

早些時候,“洲八樣”是瓜洲江邊的特產。隨著長江河勢的改變,瓜洲的江灘,從清中後期開始,已經坍塌了許多。現在我們說的“洲八樣”,主要集中在儀徵濱江的十二圩一帶。

開啟微信,經常可以在朋友圈中,看到衛星拍攝的,大江大河的走勢圖,總是彎彎曲曲,這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除了人工開挖的河道,自然形成的河流,由於河水的常年沖刷,河勢總是搖擺不定。當年長江瓜洲段坍塌的時候,處於彎道上游的儀徵段,是在淤積的。沿江的城市聚集之後,為了減少城毀人亡的災難,加強了人為的干預,努力穩定河床,控制河道的走勢。經過多年的努力,基本實現了預期目標。把近些年衛星拍攝的圖片,拿來作個前後對比,變化就不那麼大了。

十二圩這一段江灘,是多年淤積形成的。在其成形之後,也就相對穩定了。淤積而成的土壤,源自上游的不同區域,順水而下的過程中,進行了充分的拌和,融合成一種新的共同體,性質獨特,有機成分含量高,宜於植物的生長。多年來,灘塗上都是種什麼宜什麼,長什麼成什麼。比如這裡盛產的黃豆,成就了著名的“十二圩茶幹”。還有那灘頭自然生長的野菜,春日花開的時節,像似見風長,一天一個樣。在食客們的追捧之下,逐漸成了當地的一張名片。這裡所說的“洲八樣”,包括野蘆蒿、野蘆筍、野洲芹、馬蘭頭、野茭白、柴菌、野藕和鰱魚苔。過去,十二圩一帶有句民諺:“三月二十四,八鮮齊上市”,說明當年野菜的豐產。由於近年來的無序採摘,加之周邊環境的變化,目前柴菌、野藕已很難採到了。

用“洲八樣”作為原材料,做出的都是當地叫得響的野蔬:野洲芹炒豆瓣、青蒜炒野蘆筍、野蘆蒿炒臭幹、松子馬蘭頭、清炒枸杞頭、菊花腦豆腐皮湯……這些新鮮的野菜,如果能夠配上清蒸刀魚、白汁河豚、魚圓蹄筋、草雞湯之類,肯定是一桌上等的江鮮野菜美餐。如今長江禁捕,與之相配的江鮮,只能在記憶中回味了。

兒時生活的瓜洲,與十二圩毗鄰,江灘相連。常和街邊的小夥伴們,一起去江邊玩耍。上面說到的這些野菜,幾乎灘塗上到處都是,那時候除了偶爾拔些野茭白,回去做個湯之外,其它的好像很少吃。因為這些野菜都很耗油,沒有肉絲與它們一起炒,根本談不上什麼好的口感,勉強吃下去,肚子裡面也是寡嘮嘮的,一點不熬飢。儘管那時豬肉只有七毛多一斤,但還是吃不起,逢年過節才能偶爾進進家門。現在生活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但這些江邊野菜的採摘,卻不像當年那麼容易了。

在十二圩一帶,採野菜的,都是當地吃苦耐勞的農家婦女,年齡大多在五六十歲,比她們年輕的,大多不認識也找不到,更主要的是不願意吃這個苦。這些野菜,主要分佈在江邊岸堤、蘆柴灘、河坎等附近,有的還需要穿上漁民打魚用的皮衩下水,在水裡泡上幾個小時去找。

採摘的婦女,在整個野菜上市的季節,手上都是黛青色的,怎麼洗也洗不掉。如果從冬天過來,手上皸裂的面板還沒有長完口,那裂口裡嵌進去的顏色,再想洗掉就很難了。休假的日子,偶爾陪母親回老鎮的菜場,她在前面買,我跟在後面拎,每當走到賣野菜的攤子面前,母親從不還價,剩餘的零錢,也不讓人家找。我在一邊,靜靜地看著,她們相互交流的眼神,聽著她們之間的寒暄。

有次回老鎮吃飯,餐館的老闆抱怨,現在的野菜越來越金貴,菜場偶有提籃來賣的,轉身就被搶光了。發小在一邊附和:“味道也沒有過去的正了。”回想起來,走到這一步的原因,不外乎兩個方面。這些野菜多長在蘆柴灘裡,多年前江灘開發,到處都在建船廠、建碼頭,蘆柴灘的面積越來越小,野菜生長的空間就越來越少。尤其是柴菌,它是完全長在蘆柴灘裡的,隨著柴灘面積的縮小,這個東西也就越來越難找了。

另外一個原因,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肚子裡面的油水也多了起來,都想吃點野菜剮剮油,特別是那些油膩中年,忽然想起小時候的味道了,多了一份追憶,也多了一份念想。吃的人多,採得就勤,再加上有的採摘技巧不足,將野菜連根拔起,來年不再冒新芽,也就逐年減少了。近年來,綠色食品的概念炒得越發玄乎,似乎這些江邊野菜,才是真正綠色無公害食品。儀徵十二圩的“洲八樣”,因其地域特色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食客,每到這個季節,上海、南京等周邊城市的客人,就會準時而來。近些年,範圍又有所擴大了,幾乎每年都有北京定製旅行團專門來這裡,真的應了那句:“酒好不怕巷子深。”

念念不忘!還是儀徵“洲八樣”

好的食材,還要好的廚師來做,這些江邊野菜,最好吃的還是家常味道,拿到五星級的酒店裡面去做,端出來未必可口。在江邊生活的人,熟知這些野菜的脾性,曉得如何搭配,而且是就地取材,做出來就更美味。母親做的炒蘆蒿,非常爽口,有一次父親的老同事從外地來,母親做了這道上市鮮的菜,客人就沒有停筷子,以至於到後來,乾脆把盤子端起來,將滷子一起倒入飯碗裡,拌拌以後,將飯一扒而盡,然後不好意思地說:“不要笑我哦,沒想到蘆蒿炒得這麼香!”我覺得,他說的是真話,母親的這道菜,我一直都很喜歡吃。

念念不忘!還是儀徵“洲八樣”

現在,每年到這個季節,家裡還經常做,母親做這道菜很講究,總得自己回老家的菜場,選那種壯實、水嫩的蘆蒿,還要買幾塊臭幹,回來以後切點瘦肉絲一炒,味道確實很鮮美。菜場裡賣臭乾的人家,也是四五代的傳承了,一天就做那麼多,每到蘆蒿上市的時節,去晚一點就賣完了,吃慣了他家的,從其他菜場買的,總覺得就差那麼一點味道。

念念不忘!還是儀徵“洲八樣”

念念不忘!還是儀徵“洲八樣”

小時候,就喜歡吃野茭白做的蛋花湯,那時候野茭白也不像現在這樣難採,附近稍微大一點的水面,都會有生長,有時從池塘採上來,馬上剝了,芯子就可以吃,脆嫩鮮香,特別清爽。就是野茭白非常不見剝,採回來一捆,剝出來只有一小把,但用它做出來的蛋花湯,可是要鮮掉眉毛的,可惜現在不容易吃到了。餐館裡如果有這道湯,肯定要比其它蔬菜湯,貴上好幾倍。

念念不忘!還是儀徵“洲八樣”

就是在十二圩的飯店裡,也見不到齊全的“洲八樣”了,為了滿足人們食慾,好多店裡都用其它的野菜來替補,比如“黃黃子”,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黃花菜,掐個嫩頭,炒出來比豌豆苗好吃多了。門口樹上掐一把香椿頭,回來做個“香椿漲蛋”,真的是香氣撲鼻。還有馬蘭頭,溝溝坎坎的地方,都能找到,掐回來用開水一燙,澆點麻油,做個涼拌,特別爽口;菊花腦也一樣,不過除了涼拌,還可以做湯,打兩個雞蛋進去,不僅色彩搭配很養眼,味道也絕對,尤其是夏天吃,清火敗毒,食藥兼具,是一道很好的家常菜。

念念不忘!還是儀徵“洲八樣”

這些野菜到了文人筆下,便會平添幾分靈氣。前段時間有機會與汪朗先生在一起,席間聊到汪老談吃,常常是妙語如珠,“如坐在河邊聞到新漲的春水氣味”,這是他描寫江邊野菜的清香,到了北京之後,縱使他有再好的廚藝,也嘗不到這樣的鮮香了。

曾經執掌過揚州的東坡先生,既是一位文學家,也是一位美食家,他有一首《賞崇春江晚景》,相信大家都能記得詩中的句子:“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短短四句,恰是對江邊美味的最好推介。

念念不忘!還是儀徵“洲八樣”

隨著長江大保護的推進,各項工作的到位,沿江生態逐步修復,合理劃定採摘區域,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這些美味的野蔬,一定會更多地走上人們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