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國劇不像《宰相劉羅鍋》,卻似《大宋提刑官》

這部國劇不像《宰相劉羅鍋》,卻似《大宋提刑官》

最近的歷史劇比較少,於是一部《劉墉追案》成為大家解“燃眉之急”的一部歷史劇,雖然不是正劇,但是當做野史來看看還是不錯的,只是幾集看下來,本來以為潛力無限,結果沒想到活脫脫的把劉羅鍋拍成了《大宋提刑官》。

這部國劇不像《宰相劉羅鍋》,卻似《大宋提刑官》

這部國劇不像《宰相劉羅鍋》,卻似《大宋提刑官》

可惜了老戲骨“何冰”

小時候跟著爸爸媽媽看《大宋提刑官》,總能記得那個驗屍辨真相的提刑官,雖然大家記不住他的名字,但是因為角色實在是太經典了,所以說起來也是滿滿的童年回憶。

這次《劉墉追案》也請來了老戲骨何冰,他是劇中飾演的是宰相劉墉,也就是歷史上的劉羅鍋。為什麼說可惜了這個角色呢?

這部國劇不像《宰相劉羅鍋》,卻似《大宋提刑官》

因為雖然這不是一部歷史正劇,不能拿“過於嚴苛”的標準來要求它,但是起碼的邏輯還是要有。

首先在封建時代,咱老百姓和當官的是什麼關係呢?那是封建制度啊,最重視的就是等級,就是要把人分成369等,在第三集中,區區幾個村民就敢阻攔欽差大臣。

即便拿“無知小民”無法辨別出欽差大臣來做“說辭”,那麼身後明顯跟著幾個“官差”呢?這也看不出來嗎?

最終直到劉墉表明身份之後,也僅僅只是做了“拱手禮”,這完全不符合邏輯,這是欽差啊,代表著是皇帝派到民間的眼睛啊,象徵的可是皇權,區區小民,這都“不跪”,不符合邏輯。

這部國劇不像《宰相劉羅鍋》,卻似《大宋提刑官》

另外在本劇中,劉墉的青海方言確實是個巨大的亮點,因為只要有方言的地方,就有“搞笑”樂趣,方言會讓整個人更加的真實,會接地氣。

但是其實在宋代,那也是有“官話”的,因為官員下到地方之後,各自說自己的方言,那就會互相聽不懂,所以就得學習“官話”,類似於咱今天的“普通話”,反正能達到人人都聽得懂的效果就行。

所以欽差真正在地方開展工作之後,其實按理說應該使用“官話”,而不是一直使用方言,這反而襯托出這個官員的“無知”,而劉墉官至一品大員,相當於宰相的身份,怎會沒有學會“官話”?所以這個地方也是很難讓人理解和入戲的,恨不得要把編劇叫出來打一頓。

這部國劇不像《宰相劉羅鍋》,卻似《大宋提刑官》

這部國劇不像《宰相劉羅鍋》,卻似《大宋提刑官》

強行強化女權

大家都知道“宋明理學”,要知道宋代是封建思想越發成熟的時代,特別是有朱熹在,更是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慾”,而在男性為準的封建時期,這滅的人慾是誰的人慾呢?當然更多是女性的權利,比如“裹腳”就是象徵對女性出行權利的一種約束,還有“三從四德”。

當然以劉墉的身份娶了個格格,確實“懼內”是正常的,畢竟出身不同,格格的地位明顯高於劉墉,但是劉墉的官位也高,其實也算是“旗鼓相當”。

但是出於對格格的尊重和愛護,我認為劉墉“懼內”沒有什麼奇怪,畢竟小兩口的事情,只要他樂意,就沒人敢說什麼。

這部國劇不像《宰相劉羅鍋》,卻似《大宋提刑官》

但是這個格格作天作地,連自己的親爹王爺都罵,甚至還要去找皇帝說理,整個一個“無理取鬧”。

懟老公就算了,畢竟夫妻吵架,無非就是床頭吵架床尾合。但是封建時期,對於“父權”其實是非常強化的,女兒無論是出嫁前還是出嫁後,父親的意見都是相當重要的,而且格格在王府最多算是個女兒,並不是兒子繼承家業之類的,並看不出她有什麼“作”的資本。

而且何冰的年紀比較大,演的是年紀稍微大一點時期的劉墉,而格格是由年輕演員白冰飾演,兩個人並沒有“夫妻相”,反而看起來更像是“父女”關係,這一點讓人實在出戲。

這部國劇不像《宰相劉羅鍋》,卻似《大宋提刑官》

另外那個女仵作是怎麼回事?先不說婦女能不能跟隨丈夫拋頭露面了,未出閣的黃花大閨女都敢出來做“仵作”,似乎非常不對頭,而且還對著“男屍”脫衣檢驗,我認為完全不符合當時的時代對女性的要求。這是把古裝劇當做現代戲來拍?

這部國劇不像《宰相劉羅鍋》,卻似《大宋提刑官》

在古代“仵作”的地位其實並不高,屬於上不得檯面的活,和現在人們對“法醫”地位的認知是不一樣的。這種活別說姑娘家,就算是糙老爺們也未必願意做,畢竟古代人對“死”字還是非常避諱的,就像現在如果在“殯儀館”工作,也一定會很多人有忌諱,想要遠離這樣的工種。

這部國劇不像《宰相劉羅鍋》,卻似《大宋提刑官》

作為《掃黑風暴》接檔劇實力不足

目前《劉墉斷案》這部劇的關注度還不高,但是我認為收視率並不會太差,因為目前這部劇是作為接檔《掃黑風暴》上了央視的,作為一部古裝探案輕喜劇,看著“樂一樂”還可以,但是沒有辦法太較真,一旦較真,這部劇就漏洞滿滿,實在是實力有限,和之前的《掃黑風暴》不是一個水準。

從選題角度看,提到劉墉,大傢伙印象最深刻的已然有一部劇,那就是當年風靡一時的《宰相劉羅鍋》,朗朗上口的還有一句主題曲“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那個彎著腰一心為民的劉羅鍋留在了大家的心中。

而這次本身從挑戰經典角色這個層面看,要麼切入新的角度,要麼就模仿到位。比如《射鵰英雄傳》也有很多人反派,但是朱茵不是第一版,卻也很吃香,因為她模仿前人的古靈精怪,模仿的很像,沒有讓人覺得這不是印象中的“黃蓉”。

這部國劇不像《宰相劉羅鍋》,卻似《大宋提刑官》

而雖然老戲骨何冰演技是沒話說,但是說到模仿這一項,我認為何冰並不到位,官員的姿態沒有擺住,當官的不像當官的,居然帶走幾個死人還得和村子裡的惡霸商量,還得求老百姓“放路”等等,這些情節我認為不是接地氣,而是沒有“當官”的“硬氣”。

而之前李保田版的雖然劉墉這個人講話直白,但是其實表現出來其實“大智若愚”,他這個人說話和行為處事其實都是算計過的,非常睿智的一個人,並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那樣的大大咧咧,表面上的行為只是做給皇帝看,還有同朝的官員看的,降低別人的防備之心。

這部國劇不像《宰相劉羅鍋》,卻似《大宋提刑官》

所以何冰這次的演繹並不成功,他展現的劉墉是一種比較隨性的江湖做派,其實不像劉墉了,更像歷史上的“李衛”了。劉墉是內閣大學士的長子,從小就學富五車,行為處事都非常謹慎才對,不可能大大咧咧的,凡事不留後手。他其實是聰明,並不是糊塗,這是兩回事。

另一個老戲骨黃海冰的出現,也非常讓人吃驚,這次黃海冰飾演的是皇帝,但是在我們心裡他還是那個江湖俠士“沈大哥”,完全沒有辦法把他當成皇帝來看待,而且他對待下屬,似乎過於寬容,沒有帝王霸氣,我認為不適合這個角色。

這部國劇不像《宰相劉羅鍋》,卻似《大宋提刑官》

綜合來看,從《劉墉追案》目前小小的失敗來看,其實一部劇真正的靈魂在編劇,編劇的失敗,再好的導演也救不回來。

資深導演劉國彤曾經執導過《錦衣之下》、《聽雪樓》等等,但是劇情的失敗,人物塑造的過於浮誇,我認為仍然是好導演無法彌補的問題。

就像《滿城盡帶黃金甲》一樣,再好是導演和場布,都抵不上劇情核心的腐爛,只有核心好了,才能真正把故事講好講透,一部劇才能真正有靈魂。除此之外,服化道、場景等等,這些其實都是次之,故事和人物是一部電視劇真正的C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