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不知道的巴金的美食!

1942年夏天,抗戰中成都的電力不足,常在晚上停電,我與吳先憂老兄常在停電之夜在商業場二泉茶樓相會,躲過黑暗之夜。有時也在商業場中段正娛花園茶座會面。這兩個茶館也有新聞界人士如謝趣生、巫懷毅、吳碧澄等人參加,不停電之夜那就更是熱鬧了。其中也有幾次見到巴金,他同吳先憂是老友,閒談之中,也就以商業場這個市中心熱鬧地區談起了吃,巴金當時最喜歡吃的是商業場前樓的酥油發糕,以生豬油和白糖上籠,蒸好,味鮮甜油而不膩,很爽口。還有華興正街甜食店的鮮花餅,是油炸的、皮開千層,成都一到夏天,甜食店多有出賣的。商業場北口“味之腴”味京果店賣有倫敦糕的,由於是廣東作法,成都人感到新奇。

我們所不知道的巴金的美食!

聽吳先憂談巴金喜歡吃他們北門上的甜水麵和素面,是挑著擔擔賣的,做面就在擔前兩尺不到的木板上揉和麵團,分張,做成工藝程度很細緻的甜水麵,調和用成都北門正府街一家醬園鋪特做的紅醬油、熟油辣子、麻醬、花椒油、蒜泥。秋末冬初季節裡還要把川西特有的豌豆尖燙熟加進去,使人感覺青香誘人。這種素面家常的也可做出,但不及街上賣擔擔麵做得精細,味道鮮辣可口。那時北門白雲寺楞伽庵、通順橋一帶的擔擔麵,做得最好,每天定時出現在東、西珠市街和五宮一帶,把南門上的好吃嘴也吸引到北門去了。

吳先憂談到北大街有一家賣滷麻雀的下酒菜,他同巴金也去吃過,他們都不喝酒的,僅僅是品嚐而已。關於小吃方面,我還是從吳先憂處聽來,說是在華西協和大學的紅門近處有一家“TEP、TIP”的小西菜店那裡的豬排、牛排、臺子餅做得特好。這家小店為一位姓楊開的,吳先憂同巴金去品嚐過,認為臺子餅做得不亞於上海的。附近臨街有一家小擔子上做的蛋烘糕,也算成都一家賣小吃發明的,帶有創造性——以雞蛋麵粉調和,配以芝麻、花生、白糖做心子,這種小吃讓所有到過華西壩的人都忘不掉,吳先憂那時擔任華西壩上一中學校長,在華西壩他請巴金也算是盡地主之誼了。

我們所不知道的巴金的美食!

1960年巴金第四次回成都已56歲了,那次是由成都市長李宗林安排在省委招待所,住了四個月,天天吃到家鄉味,吃到了賴湯圓、龍抄手等。還同吳先憂等人去三洞橋帶江草堂吃到鄒鯰魚的大蒜鯰魚。10月18日巴金步行去永興巷拜訪畫家傅抱石,隨後去草堂、武侯祠、望江樓玩了一天,這一天午飯在望江樓吃的。主廚是“竟成園”的涼拌菜高手易正元,是臨時請他去的,拌的麻醬筍絲、糖醋油酥豌豆等小菜。12月6日,巴金在食堂請炊事員下中江掛麵(打荷包蛋),隨後又去街上吃了麻婆豆腐、粉蒸小籠牛肉、夫妻肺片等成都小食,吃得很過癮,與親屬一起過了一個愉快的日子。

巴金來成都,沙汀先生還請過他吃一頓全湯席,是由名師謝海泉主廚,品嚐到肝膏湯、開水白菜、雞皮鴿蛋、清湯雙脆、奶湯葵菜等。還有一次,張秀熟請吃飯,吃到了久違的家常水豆豉,連鍋子湯和煎二面黃魚香炒蛋,感覺非常不錯。巴金回成都吃到最滿意的家鄉菜是青胡豆油酥豆泥,這是用春天的青胡豆(即嫩蠶豆)煮熟、煮透後,去皮、只取青豆瓣搗成泥油酥而成取其春天新的可口新青味。

我們所不知道的巴金的美食!

我最後一次與巴老見面,是在1993年12月6日,那天早上8時我同著名攝影家葛加林和趙小軍去上海武康路巴老家中見到了他,我們當著巴老的面拿出一大布袋從成都帶去的川西壩子特產——青菜腦殼、蒜薹、油菜薹等新鮮蔬菜,巴老情緒激動地對我們說:謝謝!謝謝!葛加林特為之照相留影,我們是專為送家鄉蔬菜而去,看到巴老喜悅的面容,我們就告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