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狗肉,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罪大惡極

在東亞世界裡,吃狗肉似乎已經成為了一件人人喊打的事。每年的玉林狗肉節都會在國內外掀起一片譴責,似乎媒體公關也成為了狗肉節的一個重要環節。

韓國人在這個問題上也是壓力重重,食用狗肉在中國只是地方性的習俗,但是韓國人對狗肉的喜愛則具有全民性質。根據一份2008年的調查,61。7%的韓國人表示自己至少吃過一次狗肉。每年韓國人要吃掉約200萬條狗,狗成為了韓國僅次於豬、牛、雞的第四大肉食。

吃狗肉,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罪大惡極

在首爾,一家正在為顧客準備狗肉的韓國餐廳 / Reuters

在吃狗肉問題上,立場最鮮明最靠近西方的是香港。2006年,一家香港書店遭到了香港社會輿論的普遍指責:這家書店的書架上擺著一本包含狗肉內容的大陸菜譜。不得以,該書店撤下了這本菜譜。

不過,香港人曾經和廣東人一樣愛吃狗,他們對食用狗肉的強烈厭惡並非原生,而是上世紀中葉被英國殖民當局以立法形式強加的。

自古人人愛吃狗

食用狗肉的習慣並非侷限於東亞文化圈。在地理上,吃狗的族群分佈非常廣泛。

狗肉既是越南、東帝汶和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餐桌上的美食,也是大洋洲和美洲原住民的蛋白質來源。在非洲的一些國家,食用狗肉的習俗也相當普遍。

吃狗肉,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罪大惡極

越南街頭,幾個婦女正在賣烤狗肉 / Reuters

從歷史來看,歐洲人本身在這方面的記錄也並不清白。

2015年,考古學家在西班牙發現了一處可能僅有3000歷史的洞穴,洞穴裡有著一些煮熟過的動物的遺蹟:除了野貓和狐狸外,還有家狗。

在歐洲文明的黃金時代古希臘時期,狗肉也常常被用作祭祀,而祭祀用的食物一般會被窮人吃掉。

此外,雖然狗不是希臘人日常的食物,但希臘人和廣東人一樣對狗肉的食療效果深信不疑。醫學之父和醫師誓詞的名義作者希波克拉底在自己的著作中記載了狗肉的醫用價值。名聲僅次於希波克拉底的古希臘醫生狄奧克勒斯也遵循了希醫傳統,將狗肉作為藥物開給患者。

歐洲人吃狗的記錄延續到相當晚近的時候。在其他肉類價格上漲時期,人類的好朋友便能雪中送炭,為歐洲的下層階級提供替代性的蛋白質來源。因為成分過於可疑,德國移民帶來的法蘭克福腸被美國人稱作“熱狗”。

吃狗肉,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罪大惡極

正在法蘭克福售賣的香腸,後來被稱為“熱狗腸” / National Hot Dog and Sausage Council

美國人的懷疑並不是空穴來風。20世紀初,吃狗在德意志帝國確實不算罕見。1906年,德意志帝國的人民吃了大概7000條狗。薩克森人民在吃狗方面最為踴躍,雖然該王國人口只佔德國總人口的7%,但是卻吃掉了7000條狗的一半。

不過在20世紀,吃狗在西方已經成了地區性的現象。整體而言,西方人對狗的態度已經成形,德國人消費狗肉能進入媒體報道恰恰說明吃狗已經成為一種軼事,而非歐洲的常態。

那麼,為什麼多數歐洲人不吃狗肉呢?

蛋白質充足的歐洲人

首先,歷史上的歐洲人不需要讓狗充當蛋白質來源。因此,歐洲人對狗的“食物”屬性缺乏理解。

人類是否將一種動物看作食物,取決於這種動物作為蛋白質的價值是否大於讓它們活著的價值。人類學家發現,大洋洲和北美洲吃狗肉的原住民族群主要是蛋白質攝入量不足的農民。

而遊獵民族的肉類來源更加豐富,他們還需要狗幫忙狩獵或是拉雪橇,因此對於食用狗肉的態度就更加消極。

吃狗肉,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罪大惡極

阿拉斯加每年都會有雪橇犬比賽拉雪橇 / Reuters

中世紀之後,歐洲人在營養水平大幅提高,肉類的人均消費量大幅上升。在歐洲的一些地區,肉類的人均消費量在19世紀就已經趕上了90年代的中國城市,豬、牛、羊、雞等家畜足以提供充分的蛋白質來源。

而在有著食用狗肉傳統的東亞和東南亞農業地區,人口長期瀕於土地所能養活的極限,多數人只能以高產量的農作物果腹,肉類攝入極其匱乏,實用價值較低的狗就成為了讓人垂涎三尺的食物。

吃狗肉,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罪大惡極

越南街頭,人們正在烹飪狗肉 / Reuters

毫不令人意外,人均肉類攝入量增長最早的英格蘭幾乎沒有將狗做肉用的歷史。此外,特別是活著的狗還能幫買不起馬的歐洲窮人拉車。因此,吃狗對於古代歐洲人來說並無必要,而狗便在他們眼中喪失了食物的屬性。

雖然狗肉並不是歐洲人慣常的食物,在肉類匱乏的時期,狗也會像豬一樣被一些歐洲人屠宰,以補充蛋白質。但現代以來,這種事情逐漸消失了。

難以適應現代高效率的集約化飼養,是狗走下西方人餐桌的另一個原因。

隨著西方工業化和城市化程序的加速,交通條件的改善和冷凍技術的發展,集約化大規模飼養的大企業逐漸取代了家庭農場,成為西方人餐桌上肉類的主要供應者。

從育種,出生,到育肥,出欄,屠宰,流水線方式生產的肉類佔據了主要的肉類市場。這種工業化的生產方式對於成本非常敏感,對動物的成活率,飼料轉化率都有著很高的要求。

吃狗肉,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罪大惡極

像雞這種對環境和互動要求不高的動物才適合工業化飼養 / Reuters

狗並不能滿足這種工業化生產方式的要求。首先,狗的飼料轉化率無法與常規的家畜相比。此外,狹小、擁擠空間會剝奪狗與同伴的正常互動機會,除了增加狗的精神壓力之外,還會導致狗之間的互毆,導致它們較高的傷亡率。

這些因素使得集約化養殖肉狗的成本高得難以承受,因此在西方無法成為大規模供應的肉類。

2015年,亞洲動物基金協會對中國狗肉行業的調查報告確認了這一問題:按照現在的養殖技術對狗進行大規模的養殖,每斤狗肉的價格會達到100元左右。高額的成本讓肉狗養殖場無法經營。

不過中國有著大量對狗進行散養的農民。狗只消耗農民平日的剩飯,農民無需為其耗費額外的成本。這些狗以合法或者非法的方式流向肉類市場,使狗肉維持低價。

韓國是世界上唯一具有集約化肉狗養殖農場的國家,不過這些農場也很難達到西方肉類生產的標準。

吃狗肉,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罪大惡極

韓國原州市的一家狗肉養殖場 / Reuters

為了降低成本,農場經常使用人類的剩飯當作飼料,這增大了狗感染疾病的風險。同時,農場主常常濫用抗生素來對抗惡劣的養殖條件,讓狗活到能夠出欄的年齡。這樣的養殖方式當然無法被西方人接受。

寵物是最安全的身份

缺少吃狗肉的傳統,並不意味著西方人就必須對食狗者感到憤怒。

一些動物保護主義者提出了一些看似合理的理由,例如,狗比一般的肉用動物要聰明,也更可愛。比起處理其它肉用動物的方式,東亞人殺狗的過程也要殘忍一些:傳統上韓國人會將狗活活打死。

不過食用狗肉的支持者認為,這些理由並沒有很強的依據。

從2007年開始,韓國就已經對屠狗的方式進行了規範,但西方人的指責並沒有因此而停止;狗的智商雖然比家禽要高得多,和豬相比卻略遜一籌;某些品種的狗確實很可愛,但羔羊也同樣可愛。

吃狗肉,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罪大惡極

羔羊也很可愛啊 / Reuters

狗肉的支持者對於西方人的偽善非常困惑:既然培根和羔羊肉能夠走上西方人的餐桌,他們為什麼要指責吃狗的東亞人呢?

中產階級生活方式的傳播,加上動物保護立法的推動,終於在歷經幾個世紀後,確立了歐洲人將狗看作寵物的觀念,這種觀念才是讓他們對狗肉敬而遠之的主要原因。

雖然中世紀後的歐洲人並不常吃狗,但他們也僅僅是將狗看作馬的廉價替代品,而非寵物。

直到18世紀晚期,伴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和城市化的加速,英格蘭城市中產階級開始興起。他們將擁有伴侶動物,尤其是狗,看作是成功的象徵。

隨著中產階級的壯大,他們的生活方式逐漸在英國社會傳播開。在維多利亞時期,養純種寵物狗當作寵物就已經成為了一股社會潮流。狗作為寵物的流行,讓英國人開始質疑對狗的傳統利用方式。例如,1839年,英國禁止了狗拉車,使得狗在分類上與家畜的差異越來越大。

吃狗肉,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罪大惡極

維多利亞時期的家庭合影畫 / MIT。edu

英國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和觀念很快在歐洲世界得到傳播。經過了數代的時間,歐洲人將狗看作寵物的觀念終於根深蒂固。

在東亞,隨著一代代年輕人的成長,將狗看作寵物的觀念也在逐漸生根。

今年,臺灣成為了東亞首個立法禁止食用狗肉的地區。而在韓國,狗肉的主要食用群體年齡偏大,新一代的年輕人多數難以接受食用狗肉。因此,狗肉行業也越來越不景氣。

相比起來,大陸人接受寵物狗的歷史就要更短了。古代中國人養寵物狗的愛好僅侷限在數量極少的上層階級,未能在社會中傳播開。

吃狗肉,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罪大惡極

《簪花仕女圖》中逗狗的場景 / 網路

清末到民國,新興城市資產階級輸入了飼養寵物狗的生活方式,宋美齡曾特地從香港購買純種狗,空運回大陸,引發了軒然大波。然而,新中國的建立摧毀了寵物狗的社會階級基礎,還以法律形式禁止在城市養狗。

隨著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從80年代末開始,一些城市居民頂風作案,違法飼養寵物狗。為了打擊私養寵物狗的惡劣風氣,北京專門成立了打狗隊,對於私養的寵物狗一經發現,當場打死。

然而,這種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引發了國際的批評。1993年,北京第一支申奧代表團在國外就因為打狗問題受到了質問。

1994年,北京制定了《北京市嚴格限制養犬規定》,成為了全國第一個對養犬的立法,標誌著寵物犬合法化的開始。從90年代至今,飼養寵物狗在中國只有短短一代人的歷史。

你可能覺得“怎麼可以吃狗狗”,但在你的爺爺奶奶或者更早一輩的人看來,吃狗也無傷大雅,不吃,那是給它面子。

本文原載於:浪潮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