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丸和湯藥的區別都有哪些?

中藥丸和湯藥的區別都有哪些?

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現在吃的那種成藥,大蜜丸,是怎麼做的。簡單的說,就是先把中藥打成粉,然後用同等重量的蜂蜜,把這些藥粉攪拌均勻,最後再做成藥丸的形狀。

從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這些大丸藥裡面,有一半甚至更多的成分,都是蜂蜜。而這種大蜜丸,一般最大也就是9克;也就是說,一丸藥裡面,藥的分量,大概是四、五克。那我們再看看,一副湯藥裡面,藥的分量大概有多少。

就拿理中丸當例子吧。這是一張小方子,一共四個藥。按現在通常的劑量,每個藥3兩,相當於10克的話,那藥材總分量是40克。如果是把這些藥打粉,再做成大蜜丸的話,需要再加上40克的蜂蜜,那就是80克。如果做成9克一個的大蜜丸,大概能做成9丸。一天吃兩丸的話,大概能吃四五天;一天吃3丸,也能吃3天。而湯藥呢,這只是1天的量。

中藥丸和湯藥的區別都有哪些?

這還是說,理中丸是一張小方子。如果方子再稍大一點,比如六味地黃丸,一副藥的分量大概就是80克,再做大蜜丸的話,能做成18丸。每天2丸,能吃十來天了。湯藥比成藥的劑量,大了將近十倍。那如果方子再大一點呢?差別還會更大。所以,做成丸藥之後,藥的劑量,比起湯藥,確實會小一些,甚至小很多。

除了這個劑量的原因,還有一個因素,也會影響成藥藥效的發揮。因為蜂蜜本身,也是典型的甘味藥,所以也會有緩和藥性的作用。理中丸治的是脾胃虛寒,我們多用點蜂蜜,最多是讓溫熱的效果出來的更慢一些。

但如果是用來治外感病,比如前面講過的,治外感咳嗽用的,通宣理肺。

如果也是用大蜜丸的話,那解表的效力自然也會下降。相當於在驅趕外邪的時候,我們這邊用的都是慢動作。慢慢來,一個野馬分鬃,再一個白鶴亮翅。這你還怎麼跟別人打呀?

實際上,丸藥和湯藥的這種差別,古人早就有認識。比如說湯藥的作用,叫做“湯者蕩也”,能把各種邪氣盪滌而出,所以能治大病;而丸藥呢,叫做“丸者緩也”,主要是針對體內的正氣不足,不能急補,需要緩緩圖之。

中藥丸和湯藥的區別都有哪些?

從這就能發現,湯藥和丸藥的作用,本來就一個快,一個慢,因為它們的適用範圍不一樣。當然,同樣是補虛,同樣是用理中丸,如果效果不理想,也可以直接換成理中湯來用。

實際上,張仲景在《傷寒論》裡也說,如果用丸藥效果不好,可以多吃幾丸;但仍然不如湯藥來得快。好,關於丸藥和湯藥的區別,我們先講到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