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後收藏界的“NO1”,拍賣價屢創新高這才是真實的胭脂紅

300年後收藏界的“NO1”,拍賣價屢創新高這才是真實的胭脂紅

”我真是藝術家“

雍正是文化界公認的風雅之人

是個藝術品味超高的帝王,書、畫、瓷器,都是他心頭愛,在他任內,中國瓷器史呈現出一座高峰,出現57類別的瓷器,有新11個品種在這個時期被創制出來。

其中,雍正命人傾力燒造的胭脂紅瓷器,應是該時期

極具創新意義的代表性彩釉之一。

胭脂紅,暗藏了雍正爺的一顆“美人心“

胭脂紅屬於低溫釉,即爐內約

800-900

度爐溫烘燒,相較於其他釉色的瓷器。

胭脂釉最獨特之處,就是以金來作為作色劑,按不同的比例會呈現不同的顏色,它屬於釉上

燒成瓷上加胭脂彩料。

300年後收藏界的“NO1”,拍賣價屢創新高這才是真實的胭脂紅

《胭脂紅扒花梅瓶》

胭脂紅原名叫

“金紅”,

它是受西方琺琅工藝傳入的釉。

據文獻記載,胭脂紅由荷蘭人卡西亞發明,於康熙時傳入景德鎮,是個舶來品。

那時,所有跟外國沾邊的東西名字中總帶個

“洋”

字,所以也叫

“洋紅”

“洋”

“本土化”

,有個從認識、瞭解、運用到創新的過程,這個階段,它也有了本土化的名字:

胭脂紅

”從金紅到胭脂紅“

剛聽到胭脂紅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覺得一定和美女有關。

畢竟古代女子常常抹胭脂,胭脂紅瓷器,看著有很水靈的感覺,像十六歲的花季少女,造型秀美,淡粉色如三月桃花。

清末寂園叟撰的《陶雅》中談到這個釉色,“胭脂水為康熙以前所未有,釉薄於蛋膜者十分之一,勻淨明豔,殆無論比。”誇讚金紅釉釉質薄,顏色美,其他瓷器和它比較都有落下。

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督陶官唐英所撰《陶成紀事碑》中有載,稱之“西洋紅色器皿”,《陶雅》謂之“紫晶遜其鮮妍,玫瑰無其嬌麗”。

300年後收藏界的“NO1”,拍賣價屢創新高這才是真實的胭脂紅

《胭脂紅扒花茶具》

不管怎麼說,這個名字真美

”生於帝王家“

胭脂紅在康熙中早期就傳入景德鎮御廠,也是深得雍正喜愛的顏色。相傳他用膳時,必須用定製的粉調胭脂紅五爪龍套碗盛湯。

在雍正最喜歡的十二美人圖裡面就出現胭脂紅供盤和花器,喜愛程度可見一斑。

300年後收藏界的“NO1”,拍賣價屢創新高這才是真實的胭脂紅

《十二美人圖》

雍正時期的成色粉嫩可愛,是胭脂紅最好看的時期,到乾隆這裡,釉色澤明顯變深,偏紅,繁縟奢華已是特色亮點。

有多年畫工的老師傅在胭脂水的基礎上雕龍刻鳳,將皇家的富麗堂皇和尊貴奢華都畫在了瓷器上。

”工藝難度極大“

胭脂紅是個嬌氣的釉色,受許多因素影響,成色不穩定。

但最主要因素的還是

釉料中金的含量釉料多少和燒製溫度。

由於技術和成本的限制,康熙時期的胭脂紅製品多限於彩瓷中的區域性渲染。

到雍正時期工藝有了很大進步,產生了各式樣的典雅又藏著柔情的胭脂紅器物。

300年後收藏界的“NO1”,拍賣價屢創新高這才是真實的胭脂紅

《胭脂紅開窗人物將軍罐》

現代雖然解決了很多技術問題,但是想要燒製出頂級高、品相好的胭脂紅,需要匠人多年制瓷經驗。

如對新增金元素的把控、窯溫的感知、釉料把控等等

就像烹飪時新增不同的調料獲得不同的口感般,透過控制金的配比,便可自由把控或紅豔或粉嫩的色澤。

一般來說,加金從少到多,釉色會從粉色調變化成寶石紅再變成粉紫色

,金含量越多色調越深沉。

//////////

釉料的多少,燒製溫度的高低,胭脂紅的成色都會各不相同,所

以同一批次燒製的器物釉色很相近,不同批次的釉色就表現得參差不齊、濃淡不一。

製作上最難把握是

釉料的薄厚和燒製溫度

300年後收藏界的“NO1”,拍賣價屢創新高這才是真實的胭脂紅

《胭脂紅扒花茶葉罐 》

吹釉次數及堆白深淺,金的呈色屬於膠體著色,膠體粒子大小與呈色關係密切,

必須嚴格控制燒成溫度。

只有控制好這些因素,才能達到預期的顏色,反反覆覆燒製試驗。

用高

溫顏色釉代替以往的低溫釉上胭脂彩,才能燒製最純正的胭脂紅。

果真是不易!

”名貴不凡“

胭脂紅有多昂貴呢?

以黃金為著色劑、燒製不一定都能成功,成品率非常低!

近幾年清雍正胭脂紅釉碗同類藏品拍賣記錄:

300年後收藏界的“NO1”,拍賣價屢創新高這才是真實的胭脂紅

胭脂紅是制瓷文化的薈萃和制瓷技藝的碰撞、精進,直到現在也是藏家們的

手心裡的寵兒。

特別是近幾年拍賣價屢創新高的胭脂紅古瓷也刺激了

現代胭脂紅瓷器收藏大熱。

名師燒製的胭脂紅瓷成為文玩商店、國際拍賣市場與收藏家的心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