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史學者到書畫名家

新柳已成蔭

一一賀高智群教授常州畫展開幕

作者 錢鵬

倚檻拭菱花魚遊鏡裡 當窗浮竹葉月落杯中

此乃常州籍文化藝術巨擘謝稚柳先生贈與復旦大學高智群教授的一副六尺長聯。丁丑季春,壯暮翁沉痾復起,入院治療,智群先生聞訊前往探望。這日,謝老格外精神,開懷暢敘多時,並鋪紙馳筆,走筆驅馳,以長聯相贈,勉勵其以歡喜心修身治學,尋得人生真正的閒逸與自由。此情此景,智群先生銘記於心,永志感懷。

從文史學者到書畫名家

高教授乃復旦大學資深文史學者,故宅周邊,河塘星羅,荷葉田田,一派生機。故而謝稚柳先生曾為其題寫“蓮香居”齋名。數十年來,智群先生始終恪守復旦治學精神,堅守內心一方淨土,大隱於市,深研中國上古史、古文獻和古文字學,所授《中國通史》《中國上古史》《先秦文化史》《尚書精讀》以及古文字學系列等十餘門課程,深受歡迎,屢獲教學獎勵,於浮華之中,似青蓮一葉,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從文史學者到書畫名家

與謝先生相識相隨,源於智群先生內心對藝術的無限神往。上溯其家世,智群先生出生於閩南古城漳州一個金石書畫世家,其先父從弘一法師遊,曾為大師治印數十餘方,深為大師珍愛。智群先生幼承庭訓,熱愛藝術,於海派諸名家,心尤嚮往之。為了這一根植於心的夢想,智群先生早年赴屐海上求學期間,稍有閒遐,即陶醉於藝術天地。除朱屺瞻、諸樂三二老外,又得杭州陸抑非、陸維釗、沙孟海、餘任天、上海謝稚柳、陸儼少、唐雲、沈柔堅諸老燻炙,其中過從最密的即為謝稚柳先生,壯暮堂中,謝老的學養、見識、藝枝與點撥,使先生眼界大開,從此藝術之根深深植入其軀體血脈,只等葉茂花開。

從文史學者到書畫名家

近六年來,智群先生在治學授徒之餘,秉持初心,臨池不輟,走筆圖寫,一出手就不同凡響,名聲鵲起,邀展連連。其內心所植藝術之苗,歷四十餘載積澱,終於勃然而發,花開似錦。探其緣由,或如陸機《文賦》所言,“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學問與藝術相輔相成,互映成輝,深厚的學術功力最終催生其藝術上的高妙超脫。智群先生之畫,不僅是筆墨意趣的整合,更是其淵博學問、高尚人格、獨特審美和人生境界的綜合體現。

從文史學者到書畫名家

智群先生出生、成長於古漳,求學、治學、生活於滬上。閩南人尊重傳統、質樸熱情、敢於超越的人文性格與滬上多元並舉、創新求變的文化特質在先生身上交融互匯,形成其既尊重和繼承傳統,又敢於推陳出新的藝術風格。智群先生畢生以其師王蘧常、謝稚柳先生為榜樣,深研學問,於歷史學、古文字學建樹頗高,他自謙為一介學人,從不以書畫家自誇,但觀其作品,融書畫詩文於一爐,涵養深厚,特色鮮明,老辣中不失秀潤,蒼厚中獨具從容,漸成一家面貌。

從文史學者到書畫名家

智群先生之畫,雖源於其學,精嚴謹飭一以貫之,卻落筆大膽,收放自如,“奔放處不離法度,神微處照顧氣魄",氣韻生動又非野馬脫韁。他崇尚缶翁,但並未亦步亦趨,只求圖式相似、面貌相類,精神相通,旨趣相契,兼取眾家之長,力圖打破藩籬;他作畫素不起稿,隨興而發,畫自心出,筆隨意走,畫面豐滿又虛實得當,敢於在繪畫語言上探求突破。他精研中國古代文字,熟悉篆籀字形,故習書以篆隸為主,行筆沉著大氣、結構古拙端莊,又以書入畫,相得益彰,於畫題款,往往有點睛之筆,珠璣畢現,為畫作增色。

在謝稚柳先生仙逝廿餘年後,智群先生將在本月十九日在謝老的家鄉常州之地新建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並以“新綠初綠漸成蔭”為展名,既是對謝老提攜教誨的感懷,又是其數十年來執著書畫學習的一個總結。常州千年古剎大林禪寺去年特為高先生設立美術館,希望以此作為文化藝術平臺,為滬常學術交流牽線搭橋,“心溶溶其不可量兮,情澹澹其若淵”!

從文史學者到書畫名家

值此畫展本月十九日即將開幕之際,謹撰小文以致賀,預祝畫展圓滿成功,並向先生致以最真摯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