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愛因斯坦遇見上海梓園,城市舊改不能承受之重

當愛因斯坦遇見上海梓園,城市舊改不能承受之重

當愛因斯坦遇見上海梓園,城市舊改不能承受之重

當愛因斯坦遇見上海梓園,城市舊改不能承受之重

喬家路走了多少遍不記得了,這條路上有太多精美的建築,那是別樣於租界小洋樓的風情,這是古典的不張揚的,得山水之精妙,有文人之風骨,這樣的建築只可惜後人無力為繼,交給政府打理也許是最後的選擇。

當愛因斯坦遇見上海梓園,城市舊改不能承受之重

當愛因斯坦遇見上海梓園,城市舊改不能承受之重

當愛因斯坦遇見上海梓園,城市舊改不能承受之重

來到喬家路113號,我仔細的看著梓園精雕細刻的門樓,門樓的眉額上有吳昌碩題寫的梓園二字,二層的西式門樓上浮雕清晰,暗紅的百葉窗和窗上的雕花,斑駁的外牆 ~ 題寫的梓園二字。

在愛因斯坦到訪近一個世紀後,梓園所在的喬家路以及小南門附近的老城廂正面臨舊城改造。蜿蜒的喬家路貼著“陽光徵收”的標語,從當地住戶的臉上能讀出對舊改後生活條件改善的期許,以及對生活中煙火氣和人情味的不捨。

當愛因斯坦遇見上海梓園,城市舊改不能承受之重

當愛因斯坦遇見上海梓園,城市舊改不能承受之重

當愛因斯坦遇見上海梓園,城市舊改不能承受之重

在南市老城廂喬家路上,有一座梓園遺址。園子最初是康熙年間的宜園,輾轉易主,成為今天的梓園。

這裡曾是王一亭先生故居,王一亭是清末的滬上名流,海上畫派領袖人物、上海總商會領袖、商務買辦、同盟會成員並資助過辛亥革命,是一位很傳奇的政商宗教領袖藝術家。

當愛因斯坦遇見上海梓園,城市舊改不能承受之重

當愛因斯坦遇見上海梓園,城市舊改不能承受之重

門樓眉額上“梓園”二字,由吳昌碩題寫,園內本有一棵百年梓樹(園名由此而來),現在已沒了,種了棵夾竹桃。

入門可見一幢中西結合風格的塔式洋樓,帶著半圓形的露臺、狹長百葉窗和青紅磚牆等,依然可辨昔年的些許風采。

當愛因斯坦遇見上海梓園,城市舊改不能承受之重

當愛因斯坦遇見上海梓園,城市舊改不能承受之重

當愛因斯坦遇見上海梓園,城市舊改不能承受之重

可惜當年的園林,已湮沒於百多年風雲變幻中,只見一角飛簷在各式雜亂建築狹窄巷徑盡頭露出。

1922年,愛因斯坦和夫人,曾造訪過梓園,也為梓園的舊時傳奇添加了一筆色彩。

當愛因斯坦遇見上海梓園,城市舊改不能承受之重

當愛因斯坦遇見上海梓園,城市舊改不能承受之重

梓園所在的喬家路街道中有生活的多樣性,人文歷史的多樣性,是個有溫度的、有人居住的地方,如果把人全部動遷了,那麼屬性就變了,也許不再是歷史屬性漸變的生活區了。

我們希望舊改和保護能得以同步進行,那麼對喬家路和其他歷史建築、舊里弄住宅是一個儲存和發展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