饃中魁首——菊城鍋魁,一個25元,比汽車方向盤還大,比花還好看

寫在前面

曾經上過開封電視臺的地方美食——

菊城鍋魁

,你聽過嗎?

當地人也把鍋魁叫做“鍋葵”,第一次見到這種鍋魁真是讓我吃驚,竟然比陝西那邊的還要大。本以為老陝做面,吃麵已是一絕,沒想到在大河南的這種鍋魁,還被做出了花兒來。

饃中魁首——菊城鍋魁,一個25元,比汽車方向盤還大,比花還好看

菊城鍋魁

這種鍋魁除了大之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紋路好看

。圓形的邊紋,就像汽車輪胎一樣;內裡則是鼓起的不規則的紋路,他們說是“核桃紋”。組合在一起,還真像一朵野菊花呢。鍋魁有七八釐米的厚度,拿在手裡,厚實得很。

為什麼叫做鍋魁呢

?製作鍋魁三十多年的老鐵(做鍋魁的師傅姓鐵)說:鍋魁是從三國時代傳下來的,行軍途中鍋容易爛,於是便把面放在石頭上慢慢烘烤。因為做出來的“大饃”特別大,於是便命名為“鍋魁”。這種說法還是挺讓人信服的,因為在四川,人們把它叫做“軍屯鍋盔”,在陝西,人們也把它叫做“鍋盔”。

饃中魁首——菊城鍋魁,一個25元,比汽車方向盤還大,比花還好看

鍋盔製作相當不易

。因為它的個頭兒太大,製作一個鍋魁需要的生面,足足得有五斤多。從制面、揉麵、擀麵、抹油、壓花、抖花兒、排氣、烘焙等等,整個流程下來,耗費極大的人力和精力。僅僅是從上鍋開始烘焙開始計算,出鍋也得需要45分鐘。老鐵說:“做出來的鍋魁自己賣,一天根本跟不上趟兒(來不及)。20個鍋一天幾乎不停歇,人則分成兩班倒,小火慢炕,實在太費時間。冬天忙的時候,從下午四五點開始幹,直接得幹到第二天中午,人歇鍋不能閒著啊。”

饃中魁首——菊城鍋魁,一個25元,比汽車方向盤還大,比花還好看

這真是一個體力活,雖說是體力活,但沒有技術也是不行的。什麼時候排氣,防止饃裡出現氣泡過多,這需要把握。把握不好,則容易把凸起的地方烤糊。壓花兒、抖花兒,更是一項技術。把五斤多的圓餅放在手裡抖來抖去,抖

出來

形狀和紋路,不容得很!

鍋魁分為原味兒和鹹味兒的,鹹的做起來相對麻煩一些

。因為需要做鹹芯兒,撒上芝麻,熟的也相對慢一點。但是老鐵賣出去的價格,和原味的是一樣。他說怕麻煩,辛苦就辛苦一點,這不算啥。怪不得老鐵的生意是這附近最好的,除了手藝過硬之外,我想就是因為他的這種豁達吧。

饃中魁首——菊城鍋魁,一個25元,比汽車方向盤還大,比花還好看

寫在最後

老鐵說,差不多從過完國慶節開始,就逐漸變得忙碌,一直忙到過完春節。最多的一次,有人一次訂了六十個,估計是單位送人。

雖然很忙,但老鐵也有自己的原則,那就是不熟透、不做好,絕對不往外送。

老開封人認準了一家,基本就不會再輕易改變。老鐵的鍋魁不賣完,周圍的幾家就不好賣。開封羊湯很有名,

喝開封羊湯,最好的搭配之一,就是這種鍋魁

。泡在湯裡好吃,幹吃也很香,就算是拿出去一整個,也很有氣場啊。

饃中魁首——菊城鍋魁,一個25元,比汽車方向盤還大,比花還好看

不過讓老鐵比較遺憾的是,這種活兒年輕人不願意幹,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幹不動了!自己從二十歲幹起,如今已經五十多了。從自己的二伯手裡傳過來,自己還沒找到願意幹這個接班人。

美味的民間好手藝,不怕沒有市場,就怕沒傳承而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