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糧食保衛戰:嚴禁違規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種樹挖塘

近日,為穩定百色市糧食生產,保障百色市糧食安全,百色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公佈《百色市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工作方案》。方案任務目標:加強耕地“非糧化”管控,消除存量遏制增量,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建立健全防止耕地“非糧化”長效機制。確保我市2021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386萬畝,產量112。80萬噸。十四五期間糧食產量保持在112。8萬噸以上,確保全市糧食安全。

工作措施

(一)開展耕地“非糧化”現狀調查

。各縣(市、區)要結合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資料和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成果,迅速組織人員開展全覆蓋的摸底調查。逐鄉(鎮)、逐村、逐屯、逐戶進行調查核實,全面掌握耕地“非糧化”情況,摸清“非糧”耕地底數。

(二)開展“非糧”耕地恢復糧食生產行動

。各縣(市、區)要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非糧化”耕地恢復糧食生產計劃,強化工作措施,壓實“非糧”耕地恢復糧食生產責任,落實相關激勵政策,紮實推進“非糧”耕地恢復糧食生產行動落地見效

(三)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

堅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行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並納入縣(市、區)人民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範圍

。要對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實行動態監管,嚴格控制在核心區內的永久基本農田進行非糧食生產活動。嚴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園地等其他型別農用地。按照國家要求,結合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開展永久基本農田核實整改補劃,按照“優進劣出”原則,將調查成果中的非耕地劃出永久基本農田範圍,並優先將調查成果中集中連片、符合劃定要求的優質耕地劃入永久基本農田。結合糧食生產功能區和灌溉條件開展糧食種植適宜性評價,在永久基本農田內劃定稻穀、玉米等穀物的種植適宜區。參考歷年耕地利用現狀和衛星遙感影像等耕地資料資訊,根據口糧品種需求量,下達年度糧食種植目標,保證耕地在優先滿足糧食和食用農產品生產特別是水稻生產的基礎上,適度用於非食用農產品生產。對市場需求明顯過剩的非食用農產品,要加以限制,防止無序發展。

(四)穩定糧食種植面積

。各縣(市、區)要嚴格貫徹落實國家重要農產品區域佈局及分品種生產供給方案,細化措施方案,防止本地區糧食種植面積下滑,切實穩定我市糧食種植面積。各縣(市、區)要按照自治區下達的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認真抓好專案實施管理,確保建成一批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口糧田,確保我市口糧基本自給。要加快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深入開展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加強耕地土壤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嚴禁在主要糧食產地進行汙水灌溉。要引導種糧農民因地制宜恢復雙季稻種植,大力推廣“早稻+晚稻(再生稻)+馬鈴薯(紅薯)”等種植模式,穩定玉米生產,增加馬鈴薯(紅薯)、小雜糧等糧食作物種植面積,推廣糧食作物間套種,擴大新增面積。開展撂荒耕地治理專項行動,有力有序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工作。

(五)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監管

。各縣(市、區)要把糧食生產功能區落實到地塊,引導種植目標作物,保障糧食種植面積。組織開展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情況“回頭看”,對糧食種植面積大但劃定面積少的進行補劃,對耕地性質發生改變、不符合劃定標準的予以剔除並及時補劃。糧食生產功能區每年至少生產一季糧食,種植非糧作物的要確保在一季後能夠恢復糧食生產。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嚴格保持糧食生產功能區種糧屬性。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調整糧食生產功能區,不得違規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內建設種植和養殖設施,不得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內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或從事其他毀壞種植條件的活動,不得違規將糧食生產功能區納入退耕還林還草範圍,不得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內超標準建設農田林網。全市各地各部門不得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內立項實施多年生經濟作物種植、水產養殖、林業等非糧食類政府投資扶持專案。糧食生產功能區內種植多年生經濟作物、苗木和挖塘養殖水產品的,不得享受耕地地力保護補貼,並按有關規定恢復糧食生產功能區種糧屬性。

(六)嚴禁違規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種樹挖塘

。各縣(市、區)要嚴格貫徹落實土地管理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等有關規定,落實耕地保護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根據國家下達的規劃任務,結合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分解下達各縣(市、區)新一輪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並嚴格開展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嚴格規範永久基本農田上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禁止佔用永久基本農田從事林果業以及挖塘養魚、非法取土等破壞耕作層的行為,禁止閒置、荒蕪永久基本農田。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對違反土地管理法規定非法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挖塘養魚等行為依法依規進行處罰。對違反土地管理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規定,擅自在耕地上種樹挖塘、破壞種植條件的,由縣級以上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等按照職責責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並處罰款;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利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稻漁、稻蝦、稻蟹等綜合立體種養,應當以不破壞永久基本農田為前提,溝坑佔比要符合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範通則標準,不符合的要督促限期整改。

百色糧食保衛戰:嚴禁違規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種樹挖塘

(七)有序引導工商資本下鄉

。各縣(市、區)各部門要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到農村開展良種繁育、糧食加工流通和農地託管、農機服務、撂荒地復耕、代耕代種代管等糧食生產專業化社會化服務,參與建設以糧食生產為主的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建立健全工商資本流轉土地資格審查和專案稽核制度,制定工商資本涉農投資正負面清單。強化租賃農地全程監測監管,定期抽查督查,對工商資本違反相關產業發展規劃大規模流轉耕地不種糧的“非糧化”行為,一經發現要堅決予以糾正,立即停止其享受相關扶持政策,並將其列入工商資本涉農投資負面清單。

(八)加強耕地種糧情況監測

。市直相關部門、各縣(市、區)要綜合運用衛星遙感影像、無人機航拍等現代資訊科技,開展耕地種糧情況監測評價,建立耕地“非糧化”情況通報機制。各縣(市、區)要對本轄區域耕地種糧情況進行動態監測評價,發現問題及時整改,重大情況及時報告。要定期對糧食生產功能區內目標作物種植情況進行監測評價,實行資訊化、精細化管理,及時更新電子地圖和資料庫。

(九)完善糧食生產支援政策

。落實產糧大縣獎勵政策,著力保護和調動縣級人民政府重農抓糧的積極性。落實糧食生產扶持政策,加大對糧食生產支援力度。全面檢查核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稻穀生產者補貼、目標價格(稻穀)補貼、雙季稻輪作補貼等扶持政策的落實情況,確保各項補貼資金及時足額髮放到位。將我市高標準農田建設產生的新增耕地指標調劑收益優先用於農田建設再投入和債券償還、貼息等。加大糧食生產功能區政策支援力度,各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在分配中央和自治區農業生產發展資金、水利發展資金、農田建設補助資金等相關農業資金時向糧食生產功能區傾斜,優先支援糧食生產功能區內目標作物種植,加快把糧食生產功能區建成“一季千斤、兩季一噸”的高標準糧田。加強對種糧主體的政策激勵,支援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發展糧食適度規模經營,大力推進代耕代種、統防統治、土地託管等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提高種糧規模效益。多措並舉,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種糧積極性,加大對種糧合作社和種糧大戶的幫扶力度。執行稻穀最低收購價政策,繼續實施稻穀生產者補貼,完善稻穀補貼與糧食收購掛鉤政策,繼續探索推進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進一步擴大保險覆蓋面,提高保障水平,拓寬服務領域。對符合“桂惠貸”政策要求的糧食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給予貸款貼息,重點支援建設糧食產後烘乾、加工設施,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糧食生產經營效益。

(十)加強糧食產業科技支撐

。圍繞水稻、玉米、薯類等糧食產業,加快推進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推廣和應用。抓好糧食作物病蟲害防控,保障糧食產業健康發展。大力推廣先進適用農機具,努力提高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著力解決水稻機械化播種育插秧、玉米籽粒機收等瓶頸問題,進一步提升糧食烘乾能力,加快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加強糧食產業鏈的科技創新,提升糧食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