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嶺南唯一科舉榜眼,他精通易學,力主抗金被後世所銘記

宋代嶺南唯一科舉榜眼,他精通易學,力主抗金被後世所銘記!

古代的科舉就相當於現在的高考,雖然歷經千年的演變,有一個最基本的趨勢還是沒有變,那就是說現在各省高考分數線或者全國高考狀元數量分佈與古代如出一轍,現在的高考大省也是古代狀元、榜眼、探花所出現的大省;筆者舉幾個資料,大家看看,北宋時期狀元、榜眼、探花的數量有多到少依次為河南30人,福建20人,江西16人,山東13人,四川12人,江蘇11人,浙江9人等等。

宋代嶺南唯一科舉榜眼,他精通易學,力主抗金被後世所銘記

到了明清時期科舉中舉的進士數量發生了變化,由多到少的順序為:浙江、江西、江蘇、福建、山東、河南、四川;可見在古代浙江、江蘇、江西、山東、四川、河南等省份一直是科舉大省。東北地區,西北地區,海南等地區幾乎沒有出現過狀元。可以看出在古代,同樣存在教育資源地域不均的問題,嶺南(海南)便常常在這上面吃虧。

宋代嶺南唯一科舉榜眼,他精通易學,力主抗金被後世所銘記

凡事都有例外,在南宋時期,海南地區破天荒地出現了一個榜眼,也就是科舉第二名,海南地區當時真是一個天高皇帝遠的荒蕪人煙地區,大文學家蘇軾曾被貶謫發配到那裡,後來被太后特赦回來,否則性命就交待在那裡了。

海南出現的這個榜眼,名字叫王大寶,在古代,科舉可比今天的高考還要重要,嶺南在宋代出了一位榜眼,就是進士第二名,這位榜眼可不僅僅是科舉考得好,之後他還被稱為“潮州八賢”之首。

宋代嶺南唯一科舉榜眼,他精通易學,力主抗金被後世所銘記

王大寶。這個名字聽起來是不是非常平常?聽起來似乎很有市井的煙火氣息。但他擁有名人的標配,從小就表現得十分聰慧,而且和當時的大多數文人一樣,他學習儒學,對儒家的那五本經典是非常熟悉,但他最熟悉的呢,卻是《易經》。因為學得好,他還進入了太學,成為了一名太學生。太學可一直都是古代等級最高的教育機構。

入了太學,他還是勤奮努力,在宋代高宗的第一次科舉裡得了榜眼。這也讓他一直都是又自豪又遺憾,可惜沒拿到第一。其實本來他在上報的時候是被排在第一的,不過剛好高宗當時在現在的揚州地區巡幸,就把本來排在第二的一個揚州人給提了上來,王大寶就只能排第二了。他考中後,不久就成了一個小官,但這個官職的俸祿實在是不夠用,連自己都要養不起了,所以過了一百天,他就辭了官。幾年之後,他才算是正式開始了仕途。

宋代嶺南唯一科舉榜眼,他精通易學,力主抗金被後世所銘記

但他被稱為賢人,絕不僅僅是因為他做官,更多是因為他自己的學問和氣節。我們之前就說了他少年時期就精通儒家經典,尤其是《易經》,他自己就曾經著書講解這些經典。而且他還是一個堅定的主戰派,他一心抗金,一直都積極響應著那些將領的抗金舉動,也因為抗金而幾度辭官。快要死了,他都還是想著收復失地的事。

宋代嶺南唯一科舉榜眼,他精通易學,力主抗金被後世所銘記

王大寶僅僅是一個科舉榜眼,官職也不是太高,他之所以能夠被世人所銘記,首要的原因就是嶺南科舉榜眼太稀缺了,創造了當時的記錄,王大寶積極抗金,力主收復失地,維護統一,這也是被後人所銘記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