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荷蘭啤酒品牌,卻被國人誤認為是國產,每年在中國淨賺331億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獨酌》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飲酒大國,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朝,就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釀酒技術了。而到了周代,更是出現了“酒禮”與“酒德”之說,酒開始成為一種文化的載體一直流傳了下來,這才有李白“舉杯邀明月”的寂寞,才有了曹操“對酒當歌”的豪邁,有了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的緊張與凝重……

一個荷蘭啤酒品牌,卻被國人誤認為是國產,每年在中國淨賺331億

而酒傳承到現在,已經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種類,根據釀酒原料的不同,就有大米白酒、葡萄酒、桑葚酒等等各種種類,而其中賣得最好的酒類之一,就是以小麥芽與大麥芽作為原料的啤酒了。

啤酒的歷史其實也已經很悠久了,早在公元前3世紀,蘇美爾人就已經有了用啤酒來祭祀神祇的記載,而他們,正是啤酒的發明人,在公元前6000多年時,蘇美爾人就已經出現了釀造啤酒的技術雛形了。

一個荷蘭啤酒品牌,卻被國人誤認為是國產,每年在中國淨賺331億

到公元4世紀時,因為戰爭等因素,啤酒就傳入了歐洲,並且種類開始變得多樣起來,比如英國就搞出來一種蜂蜜酒,在啤酒釀造時就加入蜂蜜調和最後形成的酒。到了1516年,國際公認的《德國啤酒純酒法》釋出後,標準啤酒就指的是以啤酒花、麥芽、酵母和水釀造出來的酒了。

中國在1840年被迫開啟國門之後,慢慢地外國的酒文化也傳了進來。1900年,一個俄羅斯人在哈爾濱搞了個啤酒廠,從此以後,中國人就能喝到啤酒了。到了1903年,德國人和英國人有在中國搞了個啤酒廠,而這個啤酒廠就是青島啤酒廠的前身了。

一個荷蘭啤酒品牌,卻被國人誤認為是國產,每年在中國淨賺331億

雖然青島啤酒最開始是由外資開設的,但到後來還是慢慢成為了國營品牌。在1945年日本投降時,當時的市政府就接管了之前由日本控制的啤酒廠,並且把廠名更改為我們現在聽到的“青島啤酒公司”。

1949年青島解放之後,“青島啤酒公司”又更名為“國營青島啤酒廠”,從此青島啤酒徹底成為了我國的啤酒品牌,並一直延續至今。跟一開始是外企而後慢慢成為國內企業的青島啤酒不同,喜力啤酒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被認為是國產啤酒,但實際卻是荷蘭的企業。

一個荷蘭啤酒品牌,卻被國人誤認為是國產,每年在中國淨賺331億

如果是一個不經常喝酒的人,聽到有個啤酒的品牌叫做“喜力”,可能第一感覺就認為這是一個國產品牌。但事實上,“喜力”啤酒是1863年由一個名叫傑拉德的荷蘭人創辦的。

傑拉德的荷蘭名叫做Gerald Heineken,因此啤酒名叫做“Heineken”啤酒。隨著20世紀後世界各地酒業都湧入了中國後,“Heineken“啤酒就開始轉向中國市場了。到了20世紀90年代,Heineken啤酒就傳入了中國。

一個荷蘭啤酒品牌,卻被國人誤認為是國產,每年在中國淨賺331億

當時,Heineken啤酒重金求中文譯名,經過多次挑選之後,Heineken啤酒一方面注重本身的發音,一方面又要兼顧中國的文化,從此它的中文名字就叫做“喜力啤酒”了。

因為中文譯名與中國文化相當貼合,所謂喜力,就是“喜事有力”,因此“喜力啤酒”剛開始進入中國時,因為便宜好喝立即就佔據了中國啤酒市場極大的份額,人們一開始對喜力啤酒並不瞭解,還常常以為擁有這麼個喜慶名字的啤酒是國產的,更是讓喜力啤酒在中國飛速發展。

一個荷蘭啤酒品牌,卻被國人誤認為是國產,每年在中國淨賺331億

到了現在,喜力啤酒每年在中國的銷售額可以達到331億,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注生活中的小細節和國際上的大事務,也就很少有人還會把喜力啤酒當成國產啤酒了。但無論如何還是要記住一句話——“好酒雖好,切勿貪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