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會稱為中國呢

“中國”這一名稱在歷史上其實曾有過多種含義。如今“中國”一詞既可以指歷史與文化意義上的傳統中國,也可以指現實層面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具體的國家。古代歷史上的“中國”也曾被用來指代中原地區,有時甚至還可能是被用來指代國都。1963年陝西寶雞賈村的一個村民在自家後院裡發現了一個被暴雨衝出來的青銅器。他當時打算把這玩意當廢銅爛鐵賣到廢品收購店,好在一個明眼人趕忙聯絡博物館的人來高價將其收走了。這就是如今收藏於中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的青銅器何尊。

“中國”為什麼會稱為中國呢

這個青銅器上的銘文講述的是周成王繼承周武王遺志營建成周(今洛陽)的故事。銘文中出現了“宅茲中國”四個字。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出現“中國”一詞的考古實物。在古代的交通條件下人們的地理知識遠沒我們今天這麼豐富,所以古人會很自然地以自己所生活的地區作為世界的中心。在古希臘人繪製的世界地圖上希臘就處於世界的中心。羅馬帝國時期曾根據與羅馬城的遠近距離把高盧(如今的法國)分為遠高盧、近高盧。這顯然也體現了一種以羅馬城為世界中心的世界觀。

“中國”為什麼會稱為中國呢

中國古人同樣認為自己身處世界的中心,因此我們的祖先把自己生活的土地叫做“中國”。然而古代的“中國”一詞與我們今天所說的“中國”卻並不完全一樣。青銅器何尊上的銘文“宅茲中國”是建國都於國中的意思。夏、商、週三個早期王朝實際上還處於由原始的史前部族文明向較為成熟的國家形態過渡階段:夏、商、週三代的王族率先建立了王城和一整套政治機構,然而當時其他一些氏族部落尚未過渡到這樣的階段。王族會在王城號令臣服於自己的四方部族。

“中國”為什麼會稱為中國呢

相傳大禹作為華夏部落聯盟的最高首領曾召集萬國會盟。這裡所謂的“萬國”其實指的就是成千上萬個部落。作為向“萬國”發號司令的王城都城在當時就被稱為“中國”。到了西周初期的“中國”一詞已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中國指的就是當時的京師,所代表的是政治中心的含義。廣義的中國則是泛指當時的周王朝所統治的區域(尤其是黃河中下游區域)。《詩經·大雅·民勞》記載:“民也勞止,汔河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這裡的“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指的就是國都王畿綏服四方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