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所有高等級墓葬基本都被盜掘,為什麼“富有”的婦好墓倖免於難

婦好墓發掘後,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殷墟所有的高等級墓葬基本都被盜掘,為什麼隨葬品如此豐富的婦好墓能夠儲存下來呢?可以說,婦好墓沒有被盜掘並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

其一,婦好墓所在的位置位於洹河南岸,宮殿宗廟區的西側。殷墟經過數十年的發掘,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洹河南岸為生人居住的區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小屯村一代的商王室生活居住的宮殿宗廟區;洹河北岸為死人埋葬的區域,其中最重要的武官村、侯家莊一代的王陵區。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前的發掘中,在洹河南岸的宮殿宗廟區附近,幾乎沒有發現過較大規模的墓葬。盜墓者不可能不知道這個現象,因此也不會在這片區域花費太多的精力。其二,婦好墓被一座建築的夯土基址所疊壓,且填埋於墓口的夯土居然有6米多的厚度,即使盜墓者找到了這個地方,也一定會認為這裡是一座建築基址,根本無利可圖。只有不計成本、以完善認識為目的的考古工作者,才會打破砂鍋問到底,把所有的夯土都探到底,這樣才能發現婦好墓。

殷墟所有高等級墓葬基本都被盜掘,為什麼“富有”的婦好墓倖免於難

不得不說,婦好墓能夠儲存下來是一個奇蹟,婦好墓能被鄭振香發現是其積累與運氣的結合,而婦好墓的發掘確實是存在遺憾的。在當時的條件下,鄭振香已經做到了能力範圍內最好的結果。但是,因為客觀條件的限制,婦好墓的很多重要資訊都沒能儲存下來,譬如隨葬品擺放的位置、棺槨的形制和漆繪等。改革開放後,洹河兩岸農業發展迅速,灌溉用水大量增加,加上附近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激增,這一帶的地下水位線迅速降至地下十幾米。如果婦好墓晚一些發掘,應當已在地下水位線以上,不至於泡在泥水之中,發掘應當更容易些;而隨著室內考古的發展,像這樣規模不大但隨葬品豐富的墓葬完全可以整體切割,運回實驗室內進行發掘,應當能夠對棺槨進行比較好的保護,也能更好地記錄隨葬品的位置。但歷史沒有如果,鄭振香先生在“文革”尚未結束之時,在極其艱難的物質條件下,對婦好墓進行了快速的發掘,讓這座重要墓葬中絕大多數遺物得以儲存下來,這是值得後世銘記和稱頌的巨大成就。

本文為大魚號獨家稿件,未經大魚號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