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底層賤民的“武俠”人生,打破了國人的救世幻想!

《儒林外史》取材生活中最熟悉的部分。

這本書以知識分子為主要人群,作者不動聲色地諷刺他們的虛偽和墮落。

所以,這本書在普通百姓裡引起得反響不大。

但是,對士林階層是能起到進步作用的。

吳敬梓能跳脫出那個時代,看到八股文、四書五經的道理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的需求。

這是他精神的偉大。

讀書人的道德,對整個時代的影響是巨大的。

所以,提升讀書人的道德修養,是迫不及待要做的改變。

當然,作者並沒有將眼光侷限於士林。

他將筆觸及到了社會的各個階層。

尤其是平民階層。

在腐朽計程車林階層的影響下,平民階層的精神面貌又當如何呢?

鮑文卿的出場是由一場官司引出

——牛浦冒充牛布衣,被牛布衣的妻子告發。知縣向鼎在處理這樁官司時,有失公允。

所以向鼎就被人參了一本。

按察司在審理時猶豫不決,這時,戲子鮑文卿出場。

他跪在地上為向鼎求情。

其實他跟向鼎素昧蒙面。為什麼要如此急切得幫他呢?

原來,鮑文卿從小學戲的時候,就是跟著師父念向鼎寫的戲文。

他尊重這個大才子,也深切地同情向鼎的遭遇

——如果他被參坐實,丟了烏紗帽,那對讀書人來說會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他說:

“如今二十多年,才做得一個知縣,毫不可憐。如今又要因這事參處了。”

鮑文卿從事的戲子賤業,向鼎是一縣之主。

他卻能一種樸素的感情去關懷和體諒。

鮑文卿救了向鼎,並不要求回報。

按察司嘲笑他是個呆子,放著五百兩銀子不要。

作者安排了這段,從側面寫出了鮑文卿的“君子之行”——不貪圖金錢,安守本分。

向鼎雖然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官,但至少也是一個有良心和操守的人。

他對鮑文卿不肯接受饋贈,感受深深的不安。

向鼎想以兄弟之禮來對待鮑文卿。

他拉著鮑文卿坐,鮑文卿堅決不答應。

“雖是老爺要格外抬舉小的,但是這個關係朝廷體統,小的斷然不敢。”

“體統”是鮑文卿在上等人面前誠惶誠恐的心理根源。

作者讚賞了他不慕金錢,仗義良善的優良品格,同時也寫出了他,作為底層百姓的自輕自賤。

這一點在他回南京,遇到錢麻子,表現得更明顯。

錢麻子和鮑文卿一樣,也是戲子。

可是,他不守本分,穿了讀書人才配穿的衣服。

鮑文卿直接叫他“老屁精”,更是痛斥他的行為:

“像這衣服,靴子,不是我們行事的人可以穿得的。”

錢麻子向他解釋說,南京現在就流行這樣裝扮。

鮑文卿卻堅持:

“你說這樣不安本分的話,豈但來生還做戲子,連變馬變驢都是該的!”

鮑文卿的言行帶有那個時代的鮮明特點。

他的奴性帶有時代侷限性,這點於現代而言是不可取的。

可是,他安守本分,不逾矩這一點,倒是作者極為欣賞的。

鮑文卿這個人物身上,最優秀的品質在於他能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

這一點從兩件事可以看出。

第一件是收養同鄉窮秀才倪霜峰的第六個兒子——倪廷璽。

倪霜峰育有六個兒子,死了一個,四個都送人了。

剩下最後一個也養不活了。

鮑文卿同情倪霜峰的遭遇。

他主動要收養倪廷璽,改名鮑廷璽。

“鮑文卿因他是正經人家兒子,不肯叫他學戲,送他讀了兩年書,幫著當家管班。”

不僅如此,他還給了倪霜峰二十兩銀子。並且,倪霜峰去世,他出錢料理喪事,還讓鮑廷璽去披麻戴孝。

第二件是他替向鼎巡考場。

一個童生想作弊,被鮑廷璽看見,要報告。

鮑文卿及時攔住:

“相公,你一個正經讀書人,快歸號裡去做文章,倘若太爺看見了,就不便了。”

因為,考場作弊被發現,情節很嚴重。是永遠不能再參加考試了。

作者借向鼎來讚美鮑文卿:

“而今的人,可謂江河日下————究竟事君交友的所在,全然看不得!不如我這鮑朋友,他雖生意是賤業,倒頗多君子之行。”

對鮑文卿不慕金錢的高尚操行,作者顯然是十分讚賞的;

同時對鮑文卿的自輕自賤,作者並沒有過多的指責,反而覺得這是平民安守本分的優良品質。

鮑文卿的種種俠義行為,讓書中那些讀書人汗顏。

到書的結尾部分,又出現了一個俠義的平民——鳳四老爹。

作者將鳳四老爹塑造成古時俠客的形象。

他所做的善事,全憑自己一時高興。

正所謂“吃自己的清水白米飯,管別人的閒事。”

作者細細地描繪鳳四老爹的相貌:

“只見一個四十歲的大漢,兩眼圓睜,雙眉直豎,一部極長的烏須,垂過了胸膛。”

這簡直畢肖英雄好漢的相貌。

鳳四老爹的出場是由一場宴會引出。

秦中書宴請萬中書,邀鳳四老爹作陪。

席間萬中書被官府捉了去。

一桌子的人不知所措,慌成一團。

相反,鳳四老爹非常沉著,他主動去打聽緣由。

萬中書被捉是由於他中書身份造假。

他只是一個秀才,窮困不堪,想借著中書的身份到處打秋風。

鳳四老爹挺身而出,讓不想擔干係的秦中書花錢,給萬中書買了中書的身份。

他和萬中書並無深交,卻慷慨相助。

只是“一時偶然高興”就幫了萬中書一個天下的忙。

鳳四老爹做事和鮑文卿不一樣。

鮑文卿在上層讀書人面前是謙卑的,甚至是卑微的,輕賤的。

而鳳四老爹在這些人面前沒有一絲一毫的膽怯。

相反,他是灑脫的,不卑不亢的。

在他的映照下,秦中書一群人就顯得軟弱得多!

隨著情節的推進,鳳四老爹的形象愈發豐滿。

他在送萬中書的路上,幫一個販私的客人追回了二百兩銀子;

又幫陳正公要回了被騙的銀子。

他大刀闊斧、行事果斷,世間所有不平之事,在他面前,猶如鴻毛與泰山。

他的行事沒有動機,沒有權利的考量,更不是因為道德因素。

讀他的故事,你會有一種全身毛孔都舒暢的感覺。

因為,展現在面前的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他的精神是自由獨立的,拋開了外界的束縛。

這樣瀟瀟灑灑的生命狀態,誰人不向往之?

到底鳳四老爹為何有這麼大的本領?

作者還特別寫出了他的超強本事——武藝高強。

“幾千斤的石塊,打落在他頭上身上,他也絲毫不覺得。”

這就給鳳四老爹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作者在鳳四老爹沿路助人的故事中,還穿插了一段胡八亂子和他比武的片段。

胡八亂子在當地也是頗有神力,能一腳踢斷馬腿。

他用盡全身力氣去踢鳳四老爹。

鳳四老爹紋絲不動,胡八亂子的腳“腫疼了七八日”。

作者用詼諧幽默的筆觸描寫了鳳四老爹的神奇,更賦予了這個人物的俠義之風範。

鮑文卿古道熱腸、樂於助人而不求回報。

鳳四老爹心直口快,武藝高強、急人所急。

他們對待世事的態度,寄託了作者對社會的理想。

如果一個社會,每個人都只顧自己,只顧利益。

那麼這個社會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

他們兩人不是儒士,不是上層人物。

他們沒有讀書人的救世規劃,沒有改造社會的具體方案。

可是,他們的行事作風,品格態度,都不在儒士之下。

甚至,他們要高出很多自命不凡的讀書人。

他們的品格在那個時代熠熠生輝。

正如臥閒草堂的評語中寫到:

“天下極豪俠極義氣的事,偏是此輩不讀書不做官的人做得來,此是作者微辭,亦是人間真事。”

中年之後的吳敬梓窮困潦倒,在情感上更接近下層百姓。

在《儒林外史》中,展現了很多樸素的平民情感。

樸素的往往是最美的。

《儒林外史》底層賤民的“武俠”人生,打破了國人的救世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