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在寧夏建都的四個國家詳解

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中國西北部的黃河中上游地區,東鄰陝西省,西部、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部與甘肅省相連。寧夏地處黃河水系,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下降,地形南北狹長,從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丘陵溝壑林立,地形分為三大板塊:北部引黃灌區、中部乾旱帶、南部山區。

古代在寧夏建都的四個國家詳解

寧夏地形險峻,四戰之地,古代一共有四個國家在寧夏建都,現在進行一一詳解。

烏氏國:都城在今寧夏六盤山東,出自西戎,為西戎八國之一。西周末年在今寧夏一代興起了烏氏國,烏氏人是上古西戎各族中的一支。戰國末年烏氏國被秦國攻滅,其國人後世也有以烏為姓,稱烏氏。

古代在寧夏建都的四個國家詳解

朐衍國:春秋時西戎建立的國家,活動於今陝西、寧夏、內蒙古交界一帶,為西戎八國之一,都城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鹽池縣一帶。春秋時秦穆公西擊戎,開國十二,即有朐延戎國。秦統一中國後,朐衍國滅,部分融合為秦人,部分北遷入匈奴,成為匈奴貴族。

古代在寧夏建都的四個國家詳解

白瑜娑義軍政權:白瑜娑奴隸出身。隋朝末年,軍閥割據,道路不通,各級官吏欺上瞞下為此而橫徵苛取,民不聊生,人民紛紛起義,以求生存。奴隸白瑜娑領導的靈州、原州地區各族農牧民起義,就是全國眾多起義軍中較早的一支。農民軍從靈州打到原州,一舉攻戰平涼。公元613年,起義軍攻佔了原州的隴右監牧軍,奪取大批監馬,武裝了隊伍,實力大大增強。

公元617年,起義軍主動出擊,圍攻扶風郡達數月之久,給隋政權在西北的統治予以沉重的打擊,有力的支援了各地的起義戰爭。白瑜娑起義軍隊伍發展很快,聲勢十分浩大,成為活躍於西北地區的一支重要反隋力量,對隋政權構成很大威脅,迫使文武大臣們不得不勸阻隋煬帝,放棄東征高麗的計劃,以便集中兵力首先圍剿西部的“奴賊”。於是,隋帝先派將軍範貴西征,後又派大將元弘嗣征討。但是,經過數年的搏戰均無結果。後來這支農民軍隊伍漸漸分化而匯入到其他起義隊伍的行列中去。

古代在寧夏建都的四個國家詳解

西夏:西夏是中國歷史上由党項人在中國西北部建立的一個政權,自稱邦泥定國或白高大夏國、西朝。因其在西方,宋人稱之為西夏。公元1038年,李元昊稱帝建國。西夏地理處於四戰之地,陸續要應付後唐、回鶻、吐蕃、宋朝、遼朝、金朝與大蒙古國的威脅。而且党項自其崛起直至立國,一直處於中國北方民族勢力紛爭時期,其他民族如漢、契丹、女真、回鶻、吐蕃及蒙古等等,勢力都比較強盛,為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為了戰勝惡劣的自然和社會環境,尚武好鬥是党項立國之本,所以他們能保國數百年。

西夏在宋夏戰爭與遼夏戰爭中獲勝,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夏毅宗到崇宗時期,大權掌握在皇帝的太后與母黨手中,西夏因為皇黨與母黨的對峙而內亂。金朝崛起後,西夏改臣服金朝。夏仁宗期間發生天災與任得敬分國事件,但經過改革後,到天盛年間出現盛世。然而漠北的大蒙古國崛起,西夏最後於公元1227年亡於蒙古。

西夏疆域範圍在今寧夏、甘肅、青海東北部、內蒙古西部以及陝西北部地區,佔地兩萬餘里。對外關係上,表面對遼宋金稱臣,實則對內獨立稱帝。前期與遼和北宋經常發生戰事,保持三國鼎立的局面,後期與金並立,末期受蒙古的威脅。歷經十帝,享國189年。從公元881年李思恭任定難軍節度使起,李氏政權共計346年。

古代在寧夏建都的四個國家詳解

本文由歷史小驛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