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城新顏:見人見物見生活

“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讓城市留下記憶。”近年來,福建泉州市在古城保護中,力求保留原生態生活場景,逐步孕育適合發展的業態,以微擾動、低衝擊的方式,在保護與發展之間,逐漸找到古城活化平衡點,結出累累碩果——2020年6月,泉州古城被福建省文旅廳評為省級文化生態旅遊度假區;金魚巷微改造工程被住建部評為全國曆史文化保護與傳承街區綜合類示範案例;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傳承專案被評為街區活化利用類案例……

重視居民體驗感和獲得感,泉州古城背街小巷保護綜合提升工作採取去蕪存菁方式進行修繕,微改造示範街巷金魚巷成為“網紅打卡點”。金魚巷長271米,修繕時採取了海蠣殼、出磚入石、水洗石、白灰粉刷、夯土牆、木雕、石雕、泥塑等十幾種閩南古建築傳統工藝,街巷修復後再現“古早味”,延續了歷史文脈。

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是古城保護的重中之重。中山路修繕方案在反覆徵求各界意見、報國家文物局批准後實施,選取240米作為示範段進行試驗,主要在騎樓立面整修、街面環境整治、地下管線提升、海綿城市等方面做嘗試,總結經驗後再全面鋪開。目前中山路綜合保護提升工程已全面進入掃尾階段。

以古城“綠色安全島”概念,結合“植綠行動”實施,拆除部分無保留價值的危舊房,新增小微綠地36處、口袋公園23處、古榕綠地5處,共計21。7萬平方米;發展“多彩交通”,投放139部“小白”;拓改愛國路增強東西向通行能力,在古榕巷、花巷、奎霞巷打造街頭公共空間……近年來,泉州古城保護致力於使傳統與現代融合發展,創新與傳承相得益彰,讓古城富有歷史底蘊,充滿勃勃生機,宜居宜業宜遊。這樣的保護秉持“見人、見物、見生活”理念,讓古城留形、留魂、留鄉愁。(林福龍 王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