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的角度看,“攘外必先安內”這句話到底對不對

“攘外必先安內”這句話大家都很熟悉,乍一聽起來很邪惡,大家都覺得它就是帶貶義的,很令人不齒。但我們換一種角度看,這句話彷彿又有一些道理。但凡一個國家的政策,無外乎分為國內政策和對外政策。兩下對比,國內政策毫無疑問是主要的,對外政策可以看作是國內政策的延續。一個國家不把國內問題擺平,如何調動一切資源一致對外?

從歷史的角度看,“攘外必先安內”這句話到底對不對

從歷史的角度看,“攘外必先安內”這句話到底對不對

從歷史的角度看,“攘外必先安內”這句話到底對不對

從歷史的角度看,“攘外必先安內”這句話到底對不對

從歷史的角度看,“攘外必先安內”這句話到底對不對

從歷史的角度看,“攘外必先安內”這句話到底對不對

從歷史的角度看,“攘外必先安內”這句話到底對不對

從歷史的角度看,“攘外必先安內”這句話到底對不對

1。將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4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強行劃歸俄國;

2。規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賓達巴哈起經齋桑卓爾、特穆爾圖卓爾(今伊塞克湖)至浩罕邊界,“順山嶺、大河之流及清朝常駐卡倫等處”為界,根據這一規定,於1864年簽訂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將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和齋桑泊南北44萬多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割給俄國;

3。開放喀什噶爾(今喀什市)為商埠;

4。俄國在庫倫(今外蒙古烏蘭巴托)、喀什噶爾設立領事館。

1881年,俄國又透過《中俄伊犁條約》等5個勘界議定書,又吞併我國西北7萬多平方公里土地。

19世紀末,俄國又吞併我國帕米爾高原的大部分領土。

就這樣,俄國利用大清內憂外患的窘態,一槍沒放,一共獲得的土地達15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三個法國的面積,成為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最大的獲利者。

從歷史的角度看,“攘外必先安內”這句話到底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