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晴教你過七夕的亞子,像極了愛情!

話說今天看到一個話題,說現在也是錦覓誕生一週年的日子啦。

仔細想了想,可不是麼,去年就是這個時候,楊紫憑藉《香蜜沉沉燼如霜》大大的火了一把呀,現在又憑藉在《親愛的,熱愛的》裡面的出色演技,收穫了一大批粉絲。

紫妹現在真的是旺劇體質啊。

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不是紫妹,是去年同時期大火的爾晴呀。時隔一年,觀眾小主們,你還記得那個死在越南的爾晴麼?

爾晴教你過七夕的亞子,像極了愛情!

黑化的爾晴氣場全開,害了容音小天使又害了傅恆,那時候全網一片“爾晴,我勸你善良”的呼聲,卻沒有想到,爾晴率先死在了越南。這真是,讓在國內等的心急如焚的觀眾們,都忍不住越網去找越南版的先睹為快了。

而其實,沒有黑化前的爾晴,也還算是清秀可人的呀,也沒有日後咄咄逼人的樣子,這不,還會細聲細氣的和其他人說著七夕節的故事呢,這難得一見的溫和笑容,是不是,像極了沉浸在七夕裡的女孩子的樣子?

爾晴教你過七夕的亞子,像極了愛情!

想知道古人都是怎麼過七夕的嗎?讓我們循著爾晴的話,一起去探索吧。

七夕的起源

爾晴她們在劇裡說的乞巧節,其實就是我們現在說的七夕節。別看我們現在都把七夕節當成情人節,其實最開始,七夕節和愛情並無關聯,七夕節又稱“乞巧節”“女兒節”“穿針節”,漢朝《西京雜記》記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

也就是說,最開始過七夕的時候,婦女們常常在縫衣制裳的宮樓裡,比賽拿絲線穿各式各樣的針孔。可以說在當時,它是一種針線、紡織技藝的交流活動。

這還是專屬於婦女的節日呢。

爾晴教你過七夕的亞子,像極了愛情!

而牛郎織女故事的流傳,也給這個節日,增添了很多浪漫的色彩。

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七夕怎麼過?

和多數傳統節日一樣,七夕也與農業社會的時令密不可分。記錄了東漢鄉村歲時生活與風俗的《四民月令》記載,每到七月七日,“曝經書及衣裳,習俗然也”。

東漢王充在《論衡》中這樣解釋為何選在七月初七這一天曝書:“子日沐,令人愛之。卯日曬,令人白頭。”

原來當時的人都認為,七月初七這天日頭好,把書本拿出來曬曬,黴菌能很快就被曬死。這樣看來,七夕節還是一個充滿書香味的曬書節呢。

爾晴教你過七夕的亞子,像極了愛情!

當時《世說新語》裡還有一個關於七夕曬書的故事,說是竹林七賢之一的阮咸,非常瞧不起那些趁機曬衣炫富的行為。

到了七夕這天,當鄰居都在曬綾羅綢緞的時候,阮咸卻在曬意見破舊的衣服,當別人好奇的問他在幹嘛,他卻說:這不是學你嗎?

除了曬書,古人還會趁此時節,坐下來賞月觀星,可真的是很浪漫啊。因為七月正值瓜果飄香的時間,夏夜的夜晚也很涼快,大家會把新鮮的瓜果擺出來,一邊祭拜織女一邊賞月觀星,還會把瓜果做成梭子的形狀,稱為巧果。

皇宮裡過七夕的排場更大,甚至為七夕專起樓觀,稱為“綵樓”。

這時候,忙碌了一天的古人們,能夠和自己的家人朋友坐下來,吹著夏夜的涼風,賞賞月,吃吃零食,聊聊天,所謂幸福,也不過如此了。

爾晴教你過七夕的亞子,像極了愛情!

當然最豐富的還是乞巧活動,《荊楚歲時記》記載:“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或陳几筵酒脯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丟巧針、結喜珠……乞巧活動名目繁多,體現了女子們對心靈手巧的嚮往。

女子們透過“穿針乞巧”“丟巧針”“浮針取巧”等各種方式表達自己對手巧的嚮往。

其中,“穿針乞巧”是較早也是最普遍的乞巧方式。在七夕的晚上,年輕的女性對著月光穿針引線,誰先穿過就是“得巧”。

在月亮之下穿針引線,不僅需要手巧,還得有好眼力,乞巧所用針線也都是特製,線是彩縷,乞巧針也有雙眼、五孔、七孔、九孔等不同的規格,材質則有金、銀、黃銅和天然銅等,種類繁多。

據南朝顧野王《輿地記》一書記載,齊武帝曾經專門把一層樓觀當作“穿針樓”供宮娥們使用。唐代開元年間的大詩人崔顥的《七夕詞》也描寫了當時都城長安的七夕之夜家家乞巧、戶戶穿針、朝野上下共慶七夕的盛況:“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足見“穿針乞巧”這一活動的重要性。

爾晴教你過七夕的亞子,像極了愛情!

而且呀,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環節是,對於女子們的乞巧活動,織女都是有迴應的。這個迴應呢,就係在一隻小小蜘蛛身上了。

雖然我們現在覺得蜘蛛是很噁心的蟲子,可在那個時候,蜘蛛卻是很吉祥的蟲子呢。每到七夕的時候,女子們會四處尋找蜘蛛,並且放在盒子裡。

第二天開啟盒子如果發現蜘蛛結的網又大又漂亮,就代表著織女覺得盒子的主人會成為靈巧的女孩子,形體小巧的喜蛛也因此被乞巧的女子們視為吉祥的象徵。

而當時的市民文化也很活躍,據《歲時雜記》記載,當時人們從七月初一開始辦置乞巧物品,還有專門的乞巧市,載歌載舞,熱鬧非凡。

到了七夕節,大家還可以結伴去乞巧市上游玩,說不定,還會收穫邂逅一位良人,收穫一段浪漫的愛情。

爾晴教你過七夕的亞子,像極了愛情!

因為象徵著愛情,古代七夕節還有一個求子的習俗呢。

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祈求種生求子。

怎麼樣,古人多姿多彩又充滿文化氛圍的過七夕方式,是不是很吸引人呢?我也很想回到那時候的七夕,去看看那時候的節日氛圍呢。

不過,不管古代還是現在,七夕在我國,都是一個有著美好寓意的節日,充滿了浪漫美麗的幻想。大家也要趁著七夕這個浪漫的節日,去收穫自己的愛情呦。

爾晴教你過七夕的亞子,像極了愛情!

爾晴都有過七夕的美好亞子,總不能輸給爾晴吧?